老潘们讲的中国故事论文

老潘们讲的中国故事

文/余晶

2018年2月1日,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的回信,让外文出版社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成了焦点。总书记对潘教授出版新书表示祝贺,对他的“不见外”精神表示赞赏,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并鼓励他继续向世界讲述真实精彩的中国故事。

(1)对继电保护不确定的流向以及灵活的运行方式进行综合的考虑,在实现电流保护以及距离保护的原理时要做好实时的调整,来对定值的适应功能进行确定。

不见外的老潘

潘维廉教授是改革开放后福建省第一位拿到中国永久居住权的美国人。1988年,他携全家来到厦门,随后任教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至今已逾30年。“当时,神农三岁,马太六个月大,我认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应该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文化,所以就想来中国学习中国话。那时我对厦门并不了解,但来到厦门,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当时正好有一个机会,让我到厦大管理学院执教。”

潘教授勤奋工作、热爱生活的态度令人感动。他用幽默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福建的美景名胜、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特色,获得了国内外友人的喜爱和好评。他以独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为福建省对外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活跃于电视荧屏和各种媒体,是记者们乐于采访的对象。2002年,他作为厦门市参评“国际花园城市”的主陈述人,成功助力厦门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在机缘巧合下,潘教授从给外国人写向导手册开始,陆续创作了《魅力厦门》《魅力厦大》《魅力泉州》等十多本介绍中国城市和地域文化历史的书籍。他时常自豪地用闽南语说:“我是厦门人!”

在潘教授选择到厦门工作和生活后,他的亲友们一开始并不是很理解,包括他的父亲当时也是坚决反对的。为了让家人放心,让亲友更加了解中国,潘教授坚持给家里写信,也不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用美式幽默讲述中国故事。就像潘教授说的:“我的中国梦,就是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他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见外的老潘,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以独特的视角去向全世界宣传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是从潘维廉在1988—2017年间写给家人的书信中精选出的近50封,既是记录中国发展故事具有时间标志性的符号,也是极具人情味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些家书展现了不同年代下的厦门乃至中国的风貌变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泥泞道路到今天的现代化城市设施,从父亲不赞同潘维廉到中国来,到逐渐从信件中读到开放与发展中的中国,并认同儿子的选择。潘维廉的故事里自然融入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该书不仅向海外读者真实展现了中国的变化,更饱含着作者一家人浓浓的中国情。

周所长的脸胀得通红,摁熄手中才点燃的中华烟据理力争:“凶手把尸体寄存在火车站,肯定是想把尸体运到外地去。”

《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封面

该书从编辑到出版历时两年。出版团队在选信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也很多,在大量的往来信件中一封一封去寻找那些能够打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因为要在国内、国外同时出版,必须要有一些内容能够打动国人,同时也要打动外国人,只有选择国内国外达成情感共鸣的信件来刊登才能兼具这种效果。最终,出版团队选择了47封精华中的精华,并与潘教授进行了长期的沟通,集结成《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

慢工出细活,两年得佳作

当前,野生动物生存于我国的多个地区,其中有些地区已经被开发成旅游基地,既方便了游客观光游览,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虽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很重要,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要把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在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野生动物。在旅游地段应该推崇低碳出行,鼓励人们尽量乘坐观光车出行,还要在旅游区增加管理人员,在每个地段都要设置相关人员严加看守,并且建立相关的处罚措施,以此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在过去的30年里,潘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他的“不见外”的境界,折射出的是对中国社会、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他从选择厦门、来厦门大学工作、生活的经历和故事,到学习语言、了解中国历史到文化差异等等,用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重现了他在厦门、在厦大的30年,正如书中所说——“在中国闯荡了3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甚至也参与了这些变化。”

作为一家成立于1952年的对外介绍中国的国际化专业出版机构,半个多世纪以来,外文出版社用43种文字翻译出版了2万余种图书,内容包括中国领导人著作,中国重要文献,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共计印刷4亿多册,发行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传统纸质出版物外,外文社在多媒体出版以及电子书等新技术出版方面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最大化的资讯和最优化的途径。在拥有一批著名的中外出版专家、翻译家,一支精通国际出版的编辑、翻译和营销队伍的情况下,以英、法、德、西、俄、日、葡、阿等多种文字,出版有关中国当代情况以及中国文化、历史、文学、艺术、语言、中医保健、宗教、民族、民俗、旅游等传统内容的出版物,覆盖了全球五大洲主要的目标受众。同时,外文出版社发挥自身品牌优势,出版多文种的外语学习类图书,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除了在编辑过程中的细致工作和吸引人的信件内容,这本书在出版后一时引起轰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文社在这本书的前期策划和后期营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外文社为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一步加强与潘威廉教授的合作,策划实施“老潘看中国”系列丛书,并于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老潘看中国”系列丛书签约启动仪式暨《我不见外》故事分享会。通过潘教授笔下的精彩中国故事,打造一个多语种对外出版品牌项目,并鉴于潘威廉教授在讲述中国故事、增进国际传播交流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授予他“国际图书特殊贡献”荣誉称号。

用外文介绍中国

用外文社徐步社长的话说,这本书有三个“度”:温度、跨度、热度。温度,是指老潘的书里充满了温暖的故事,不仅能够打动国内的读者,还能打动国外的读者;跨度,是指时间跨度,从1988年到中国到2017年,基本涵盖了整个改革开放40年时间,而潘教授的信件时间也基本与此吻合。所以潘教授也说和中国非常有缘分,经历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正好身在其中,经历了很多故事,很多改变,除了硬件方面的改变,更多的是人文方面的改变,特别是人的精神方面的改变;热度,是指潘教授的信件里充满了这些年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故事,能够让读者重温那段历史,也能够让国外的读者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图书出版国际市场的变化,外文出版社及时地调整了出版结构。改革开放后,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了解世界。新的时代对外文出版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继续做好对外图书的出版工作,尤其是加强针对性,提高图书质量,注重市场,讲究效益;另一方面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为了满足国内读者学习外语的需要,发挥外语的优势,外文出版社适时推出一系列高品位的外语读物、外语学习类图书,获得了国内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努力开发了一批针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精品图书,为两类读者服务。

《我不见外》这本书的成功,也成为外文社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外文社在进行对外宣传过程中,如何以“老外”的逻辑、“老外”的角度去讲述中国故事,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开启一扇丰富多彩的视窗,多维度、全方位解读处在深刻历史变革和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向国际社会解答好“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这个根本性历史命题,讲述中国的发展奥秘,分享中国智慧与经验。以外国专家的角度,通过转换角度,转换话语体系,进行更多的软性的文化输出,让更多外国读者能够以更加舒适的方式去接受。寻找更多外国专家,通过他们的角度来讲好中国故事。

20世纪70年代,国家大兴水利,许多中小型水库修建于那时。由于当时资金及技术条件限制,水库建成后坝体质量差、防洪标准低。21世纪初,国家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后的水库运行管理状况究竟如何,本文以太谷县庞庄水库为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水库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当然,除了老潘看问题的角度更新颖,更符合国际化的视角,中国人也会更加感兴趣外,他的幽默和风趣也在书中充分体现,而幽默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所以需要继续挖掘老潘的故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让更多的“老潘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标签:;  ;  ;  ;  ;  ;  ;  

老潘们讲的中国故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