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探析论文_李仕韬

PCK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探析论文_李仕韬

李仕韬 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610103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地方,教师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值得思考。借用阅读教学课例,初步探讨文化品格的培养如何与常规教学结合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化品格;学科教学知识;阅读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87-02

当前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都围绕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来推进和深化,英语不再简单地被视为一门交流工具学科,更被看作是培养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育人工具。如何让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学习,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学科知识,更要达到提升文化品格、增强思维品质,最终形成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最核心的问题,也推动着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有效转换。

一、英语学科中的文化品格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综合化增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素养逐渐成为当前英语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部分。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1]《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要把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在国际教育思潮中,外语教育涵盖了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特别是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也是我国外语教学中推行最为广泛的非母语语种,已经不再被绝大多数人视为一种语言工具,更多的是意识到其学习过程也是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2]

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教师不仅需要有本学科更全面的学科知识,也要知道甚至更要知道如何进行教学,即如何将教师的“知识”转换成学生的“知识”。于是,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L.S)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包含在学科知识中的一种属于教学的知识,是一种最适于“可教性”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3]PCK这一概念的出现,让教师的关注点从“教什么”转变为“怎样教”,对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考验。拥有较多PCK的教师,更知道如何将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通过类比、图示、解释、演示等最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更大程度获得知识和能力。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

(一)文化品格培养现状

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文化品格”这一概念。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价值取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学生的文化品格建构对于学生在成长阶段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既有基于已有文化基础的理解,也有在被施加的教育影响下生成的新的理解。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文化、广泛涉猎他国文化、积极赏析世界文化,是建构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难关。

(二)课例分析

下面是一节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内容是人教版Go for it 九年级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阅读部分,以下是教学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instrument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Chinese instruments and western instruments, and ask students if they can recognize them.

Keep asking students: Do you know any other Chinese instruments?

【评析】本篇阅读材料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涵盖音乐、历史、政治、国际理解等诸多文化元素,是一节包含文化素养教育的英语阅读课。如果选取历史政治等元素作为引入,势必会让这节阅读课从一开始就跌入氛围的低谷,不利推进阅读教学和文化渲染,所以教师选取乐器作为切入口引入课堂,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识,也能从学生易接受的兴趣点进入主题。

Step 2 Lead in

Guessing game: The teacher plays some recording of different Chinese instruments and ask students to guess what instruments they are.

Present four pictures of Guzheng, Dizi, Pipa and Erhu and ask students: Do you know any famous pieces of music that are played on these instruments? Then play some pieces of famous music from the first three instruments except Erhu.

T: Today we’ll talk about something about Erhu.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instruments?

S1: It’s on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T: Why is it traditional?

S1: Because it comes from the ancient China.

T: OK. How about others?

S2: It only has two ropes(laughter from class)

T: Yes, it has only two strings(write the new word string on the blackboard)

【评析】教师通过听音猜乐器的活动,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对乐器有所了解的学生的共鸣,铺垫了较好的课堂氛围。从中西方乐器的了解过渡到中国乐器知识和名曲知识的讨论,自然地把话题聚焦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别是当前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在青少年中是主流音乐欣赏的现状,给了教育者更多的责任来引导学生重拾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Step 3 Fast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three questions in 2b

1. Which musician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2. What is the name of his most famous piece of music?

3. 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about this piece of music?

After discussing the answers, 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reading strategy that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use during this class: Noting supporting details.

Step 4 Careful read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 carefully this time to finish the chart in 2c with the strategy provided, the teacher gives an example to students by filling in the first blank.

After checking the answers in all the blanks, 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title again and asks students: What are SAD and what are BEAUTIFUL? Can you find them all out?

Answers: strangely beautiful, a strong sadness and pain, so sad that I cried, it’s sad beauty…

T: Can you tell the change of writer’s feeling about Erquanyingyue? Why did he/she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after looking up the history?

Students are giving some minutes to discuss about the questions.

......

【评析】这部分的教学是整堂课思维推进的高峰,在阅读教学进行的同时,教师让学生从文中寻找对于sad和beautiful描写的文字,并探讨文字背后表达的情感和作者发生认识变化的原因。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是展示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部分,从老师的设问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运用PCK知识让学生体验、参与、表达、共鸣、评价。因为学生现场表达的不完整性,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一定的修缮,但是不难看出学生经过老师的引领,对音乐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甚至联系了时代背景和阿炳的生活,并对阿炳的形象进行了深化。这一过程在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新的建构,从课堂学习思维的角度强化了人文理解和时代理解。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境,学生是没有机会从音乐背后的意义重新审视音乐本身,对中国传统乐器文化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声音和乐理层面。

Step 5 homework

Suppose some foreigners want to know about Abing and Erquanyingyue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partner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article.

【评析】这个课后的家庭作业是教材设计的一部分,属于文化品格的国际理解范畴,学生模拟向外国人介绍阿炳及他的作品,站在民族的立场,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国际交流展示民族传统文化,虽说不能通过一节课就建立民族自豪感,但是这样的文化体验正是当代中学生所需要的。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文化品格

虽然许多英语教师明白文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但从短期来看,转换为分数的时间长,见效慢,所以文化教学也就被忽略了。也有一部分老师偶尔渗透文化教学,但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带给学生一点点意识,缺少进一步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内化。[4]但是当前许多国家对于学科教学都在注重形成核心素养,尽管方式不一,但其核心都是以“育人为本”。既要注重教学业绩,也要坚持文化教学,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1.教师要转变意识。教师是课程的践行者,学生过程学习的指引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数都是受教师的影响。青年教师对课程熟悉程度不高,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更要站在文化的高度设计教学,不要一开始就把目标导向设置的很狭窄。成熟教师因为对教材比较熟悉,不太愿意寻求突破和提升,宁愿安于现状,而这对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也设置起了一道障碍。高效的文化教学要先突破“零”,走出“舒适区”,走进“无人区”,教师不能总是把教学业绩放在首位,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和学习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教师在备课中要着力体现文化素养。备课是教师顺利推进课堂的保证,每节课都有他的唯一性,同样的课程同样的师生再上第二次课就索然无味了,所以教师在准备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人教版教材的设置,也从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文化的解读。比如上面这节示范课,以阿炳的人物故事作为语篇材料向学生呈现中国近代史的民生。教师如果在备课中仅考虑语言点的讲解,把这节课上成一节英语语言课,那学生不仅对课堂毫无兴趣,对材料背后的文化了解也得不到升华。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同时指出,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国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拓展文化视野,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5]课例中,教师一步步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对音乐、阿炳、时代的讨论,问答本身就是课堂教学最有效推进的形式之一,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的同时,也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文化的模型。

3.教师要清楚学生的文化最近发展区。虽然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文化教学提出明确的建议和要求,核心素养也规范了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目标,但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以当前学情为基础,不可盲目地开展文化教学,否则文化融合会演变成文化冲突。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应该是基于旧知识发生的,这样更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激发新知识的习得。当前的中学生对新生潮流文化接受程度高,普及传播快,对传统文化、历史性文化、人文性文化等缺乏必要的认识,英语学科教师要从这样的现状着手文化教学,不能用“填鸭式”教学开展品格的培养。课例中,教师在引入部分借用学生比较熟知的一些西洋乐器来引发对我国传统乐器的讨论,这也是一种基于学生现有认知的教学渗透。

4.“有形”的文化教学和“无形”的文化渗透相结合。课例中,教师在阅读内容教学部分完成之后,利用学生比较浓郁的讨论氛围,提出了两个发散型问题:如果音乐可以说话,《二泉映月》想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有机会,你想问阿炳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从阅读语篇内容上进行了升华,学生必须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产出有效回答,同时用问答的方式学生可以表达自我,分享价值观,寻找文化认同感。教师在听取学生回答的时候也在进行辨认,如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追加设问,就更能深入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现状和文化认识,把设问的教育功能放大,于有形的教学设计中增加无形的教育影响。

四、结语

我们深知教育既是艺术又是生活,教育的意义也不再仅仅是韩愈笔下的“传道受业解惑”,更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之后的所得。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建立不是单纯的教学目标,更是在教学之外对学生“人”的培养,如果教师从培养“人”的目标出发,那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一定会注重对文化品格的塑造和改善。本文只是基于一堂阅读课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品格的建构进行了简单探讨,文化品格是核心素养中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有深刻内涵的因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多反思多总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 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s7861/s8010/s8011/201404/t20140424_167612.html

[2]程晓堂,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Shulman, L.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J].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

[4]张金凤.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8.

[5]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2012(1).

论文作者:李仕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PCK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探析论文_李仕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