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鱼养殖技术要点_鳟鱼论文

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鳟鱼论文,要点论文,养殖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鲑鳟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肌间刺的鱼类,因其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有助于健脑,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因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近年受到市场热捧,走俏餐桌。鲑鳟鱼在我国的养殖前景看好,现将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介绍如下。

1 选择与鲑鳟鱼类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水域进行养殖

1.1 水温 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鲑鳟鱼养殖需要低温的水域环境。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mg/L,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因此在鲑鳟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以10~18℃为宜。

1.2 溶解氧 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当水中溶氧低于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的致死点;低于5mg/L时,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要使鲑鳟鱼良好生长,水中溶氧最好在6mg/L以上;到9mg/L以上生长速度较快。掌握饲育用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节,避免各种因素的刺激,保持安全的溶解氧环境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

1.3 水质 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浓度。鲑鳟鱼对pH的耐受范围是5.50~9.20,适宜范围是6.50~7.50,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会使鲑鳟鱼生长受到抑制。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2 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鱼池结构

鲑鳟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垒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m,长不超过15m为好。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

3 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鲑鳟鱼放养密度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16kg/以上时,鱼体的代谢物增加,将使水化指标上升,鲑鳟鱼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鲑鳟鱼的放养密度应保持在10~14kg/范围内,这样即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 精心饲养,严格管理

4.1 饲料投喂 鲑鳟鱼养殖所用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60%左右。确定科学的投喂方式是取得理想效益的基本保证。在鲑鳟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分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使鱼成长参差不齐,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投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饵次数6~8次;成鱼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0%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2 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各项工作记录。残饵及粪便里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容易引发与缺氧状态相同的厌食症状,因此应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要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等,改善和保持鱼池周边环境条件,减少周围环境对鲑鳟鱼生长的不良影响。

5 做好鱼病防治

鲑鳟鱼常见的疾病有营养性疾病、体外寄生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鳍病、烂腮病、肠炎等,其中以营养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瓜虫病和三代虫病。

当鱼健康状况不佳时,鱼会离开群体,游到排水处或在池壁、池底缓慢游动。不健康的病鱼体色发暗或变黑,摄食迟钝,食量减少,游泳方式异常或者出现腹部膨胀、腮盖外张、鱼体表面局部浮肿,出现白点和白云状黏液,鱼鳍糜烂,基部充血,肛门扩张、充血或有粪便黏着等现象。通过解剖可以看到鱼体内部器官也出现了异常症状,肾脏、肝脏变色,形状变异,胃肠充满黏液等。

鲑鳟鱼鱼病的防治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寓防病于管理之中,主要措施有:选用体质健壮、抗病能力强的优良鱼种;提高池水溶氧量,保持水体清洁卫生;投喂新鲜、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坚持鱼体入池消毒,发病季节还要进行水体消毒,消灭病源,适时投喂药饵进行预防;细心观察,发现病情及时诊治,并把病鱼单独饲养。营养性疾病要从改善饲料入手,投喂适口、营养全面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代黄粉等中药,可有效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在夏季,要适时增氧,增加水体溶氧量,防止鱼种浮头。

联系电话:0931-8864917

标签:;  ;  ;  ;  ;  ;  

鲑鱼养殖技术要点_鳟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