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中学班级管理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策略探讨论文_王军邓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中学班级管理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策略探讨论文_王军邓

湛江市霞山实验中学

诺丁斯关心理论的提出丰富了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学生处在兴趣、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学术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力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下,建立科学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一、诺丁斯关心理论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在对美国的教育背景、教学实践进行充分研究的前提下,结合关怀理论的思想提出了以关心为主旨的教育理论,诺丁斯关心理论强调重视师生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榜样作用,通过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的方法进行关心教育。诺丁斯关心理论的提出极大的丰富了道德教育理论,同时也为建立师生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

(一)关心

诺丁斯对"关心(caring)"的解释为"投注或全身心的投入(engrossmengt)",即通过建立精神上的责任感对事或人产生牵挂。在诺丁斯关心理论中强调的关心不仅仅局限于一种人的内在品质的体现,而是突出关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这种关系必须是良性互动的,一方付出了关心,并基于关心的出发点对另一方开展了具有关心性质的活动,而另一方也接受了这种关心。

要想促成良性的关心关系,就要注重关心关系中的回应。所以诺丁斯关心理论中的关心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是投入,投入是指实施关心行为的主体要全身心的、无条件的根据被关心着的需求实施关心行为;第二是动机替代,实施关心行为的主体要根据被关心者的渴望将冬季转向他人及他事。被关心者做出接受、认可等积极的回应,关心关系才能成立。

(二)关心的目标

诺丁斯曾在书中提到"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诺丁斯的理论中关心是促成完整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必备要素,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来自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只有学会了关心和被关心才形成了完整的人格。诺丁斯强调学校是开展关心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术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关心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学校教育的长远目标。围绕关心开展教育活动,是成功开展教育活动的保障,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三)关心的内容

诺丁斯强调的关心,是要求从关心自己开始,进而学会关心他人,由己及人,再由人及物。关心不仅局限于公平教育,还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学术水平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潜能,诺丁斯认为学校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要重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兴趣培养、潜能挖掘,通过关心教育来发现学生更加多样的可塑性,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更长远的发展。

(四)关心的连续性

关心作为一种关系,真正的发挥关心的作用,连续性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这里的连续性包含了教学场所的连续性,即学生要长时间的在固定的地点获得关心;更多的是强调来自师生关系产生的关心,学校教育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良性的关心型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连续性也要重视关心教育方面课程的连续,重视人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是关系课程要重点突出的特点[1]。

二、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诺丁斯关心理论中强调的关注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理论与我国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高度吻合,所以在利用诺丁斯关心理论进行中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同时根据诺丁斯关心理论中关心连续性的要求,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要作为中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教育工作。

(一)关心型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度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待关心型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就是课本提供的知识体系,基础的学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要满足现阶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就要积极改变教师中落后的教育理念。

首先,根据诺丁斯关心理论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承上启下的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处于兴趣、人格特点的形成阶段,中学生就像未被雕琢的璞玉,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掘价值,学生没有形成固定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形成固定的人生方向,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逻辑强;有的学生爱好体育运动、有的学生专注探索研究。

其次,根据诺丁斯关心理论教师要坚持教育贴近生活,以情育人。新课标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教育要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生活实践。脱离生活的纯粹的形式主义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教学活动的大忌。所以中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是要注重关心的重要性,重视情感,不仅自身要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尊重自我和尊重他人;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关心型的师生关系融入生活,让学生接触社会,学会建立关心型关系。

(二)关心型师生关系中的学生角度

诺丁斯关心理论中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作为回应的主体是形成关心关系的重要要素,学生对教师的关心不能给予积极回应,关心关系就无法成立。现阶段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不仅局限于课堂讲授的内容,更多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学生要体会到教师关心活动的用心良苦,同时学会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形成积极回应,促成良好的师生之间的关心关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座谈等形式了解中学生的思想情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2]。

三、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中学班级管理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要想充分利用诺丁斯关心理论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充分了解诺丁斯关心理论,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因材施教。本文结合以往对中学班级管理的经验,根据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基于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中学班级管理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榜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教书"的作用,开展道德教育,发挥"育人"作用是教育的更高目标。言传身教在中学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教师的看待事物、对待他人的态度、行为,会对学生造成心里影响。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的耐心、与学生相处时的尊重、对待学习的态度等都会让学生产生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不同想法,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学生做好关系与尊重等道德示范。

(二)对话

关心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对话沟通是假建立情感沟通的最好桥梁,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参与班级的民主决策。例如,通过座谈的形式让学生阐述对事物的砍伐,畅所欲言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状态;通过班会的形式对班级活动进行决策,可以采取投票的形式增加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表达在自己建设班级的想法;也可以将班务划分模块,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班务管理;开展家访也是建立和学生对话的良好方式,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三)实践

诺丁斯关心理论中的关心作为一种关系的存在,想要真正的获得尊重和关心的体验就要通过实践来实现,组织关于关心的活动,例如中学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活泼外向的同学可能更擅长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习,含蓄内向的同学可能更仔细细心,通过班级管理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习小组,就是开展关心教育的一种实践理念。

(四)认可

认可是关心型师生关系中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才充分了解关心对象的前提下,才能通过认可让学生产生归宿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根据学生的潜力特长,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鼓励学生欣赏自己、尊重他人。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建立学生档案,将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发展情况一目了然,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关心、认可,真正发挥关心型师生关系的作用[3]。

四、结语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诺丁斯关心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意义非凡,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亲师亲其道",教师要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测重要作用,不断探索,让诺丁斯关心理论更好的与教育活动相融合。

参考文献:

[1]倪颖.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视阈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路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103-105.

[2]修正阳.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视角探析新时代师生关系[J].现代职业教育,2018,(10):202.

[3]刘美冬.关心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基于诺丁斯的关心理论[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8.

论文作者:王军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中学班级管理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策略探讨论文_王军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