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技师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本文从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实际出发进行探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更深层次计算机技术,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型人才,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堂教学
前言: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的维护方法。长期以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中等职业教育突出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而且《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知识运用能力弱。
1精选教材与自编课程讲义相结合
当今世界计算机硬件发展迅猛,更新速度快,而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跟不上计算机硬件和技术发展速度,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上已出现而在课程教材上却找不到相关知识。因此在教材选购上,建议应选择适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为了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授课教师还要通过上网查询、翻阅最新文献、深入市场调查获得最新技术和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编写相应的的讲义,随时更新、补充相关教学内容,以便与市场接轨,使同学们获得更新的知识。
2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操作是技能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计算机主要部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常见故障和维修案例的学习,合理安排实践方案不仅有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也有利于加深、巩固基础知识的理解。
2.1改进教学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应该灵活地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三明治”教学法,及“练、讲、练循环往复逐步推进”的教学方法,“整体把握与单元章节逐一突破”的教学方法,“校内课堂教学和与校内实践操作和校外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传授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法等等。本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突出特点是: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与实践操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考试,既有理论考试又有操作考试的方法,实行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等,本课程做到了教学环环相扣,学生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完善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教学。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件及作业等教学资源可在校园网上查阅,大量课外学习资料可通过网络机房从 Internet 获得。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单位教学效率,增加了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安排学生一个星期的实践,让学生到市场上进行装机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能紧跟市场、了解市场。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最新的发展状况、专业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职业的基本状况;也可以聘请一些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给学生作专题讲座,谈谈该行业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素质,分析行业前景和就业情况;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现场接触,对学生观念的更新、今后的学习方向、步入社会后职业定位和选择都有好处。
3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管理
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配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建立和完善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学生实验小组负责制,实验前登记每个小组所领到实验设备,实验完成后按照登记表如数归还,出现丢失情况的由该小组全体成员负责;指派专门的实验老师配合任课老师完成实验教学工作。教师在实验前首先确定本次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以便课后给每位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期末形成性考核的参考。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有足够的条件来掌握本门课程所要求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工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职业性
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训目标。
结语:
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使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为今后专业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并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广华.浅谈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183-183.
[2]陈仕祺.发挥研究性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265-265.
[3]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刘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计算机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课程论文; 职业论文; 操作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