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第四版后文献目录改编中的几个问题_中图法论文

“中图法”第四版后文献目录改编中的几个问题_中图法论文

使用《中图法》第四版后文献及目录改编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文献论文,第四版论文,目录论文,中图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第四版今年3 月出版后在全国图书情报界引起热烈地反响,出现了一个学习、推广、使用第四版的热潮。第四版成功的修订为图书情报机构文献信息整序和分类检索提供了理想的工具,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家都头痛、又不可回避的文献及目录改编问题。分类法的生命力在于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满足文献信息整序和检索的需要,因此就必须在稳定的基础上对分类法不断修订、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和机读分类法的出现,分类法修订的周期还有缩短的趋势。那么如何以科学、实用的方法解决分类法修订后文献及目录改编问题,避免疲于应付,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文献改编应遵循的原则

自《中图法》1973年试用本出版以来,由于更换新分类法的需要,以及后来不断更换新版本的需要,我国图书情报界曾对文献改编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地探讨,总结出“一刀切”、“改目不改书”等方法。1991年6 月在常熟召开的“全国《中图法》(第三版)使用经验交流会”上还专门对此进行了研讨和交流。现在看起来新版启用后按以往的做法文献改编的工作量还太大,给用户造成不少的负担,以至有的单位要启用第四版了,然而根据第三版对第二版分编的文献还未改完,“欠账”越来越多。鉴于图书馆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编目,手工检索工具正逐步被计算机检索系统所替代的实际,以及图书馆工作量大、人手不足、不能停止开放等情况,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制订文献改编的策略。从理论上讲,根据新的版本把有关的文献全部改编是最理想的,但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至少对于大中型馆来说)。我认为“在基本不影响用户检索的前提下,把文献改编的工作量降到最低”,应是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一个前提、一个解决问题的着眼点。由于文献标引和建立检索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用户分类查询,所以应确保这个功能的连续和稳定;在此基础上把改编工作量降到最低,则是选择的最佳路线和操作方式。因此可以采取凡是可不改编的文献都不改、凡是可改可不改的文献都不改、凡是能通过改目录解决的都不改编文献,只有必须改的才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改编文献的策略。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容易的,凡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标引人员都知道,改编旧文献要比标引新文献难得多、复杂得多。做好改编不但要熟悉新版分类法,特别是哪些地方修订了,是通过什么方式修订的;还要对旧版分类法和分类规则十分熟悉,特别是对分类法没有设类(或有很大的模糊性)的新学科、新事物以及综合性较强的主题等本馆归类的方法;除此之外熟悉本馆的藏书总体、特点及布局、目录设置、用户检索习惯等也是必要的。

二、有关改编的程序和组织问题

1.首先全面、细致地了解并标记新版分类法修订。由于第四版出版后编委会不拟编写“三、四版修订类目对照表”,这项工作应以分析“沿革注释”为主,并对照第三版逐类进行。虽然“沿革注释”是了解两版分类法的联系、确定文献改编策略的主要依据,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这是除了因为“沿革注释”的编辑本身有缺陷和遗漏外,为了压缩分类法篇幅,其中新增类目(包括细分的类目)和大多数扩大外延的类目没有“沿革注释”,例如:

F626.5 通信网络企业 四版新增类

TP333.96 虚拟存贮器 四版新增类

F062.3 科学经济学、知识经济学 四版增加“知识经济学”

TH72 坐标器、计算机具、计数器 四版增加“计数器”

上述类目由于没有“沿革注释”,一般人很难确定哪个类目是原有的、哪个类目是新增的、哪个类目扩大了外延,而不搞清这些问题改编工作就无从下手。比如你不知道“通信网络企业”是新增的类目,不知道TH72类中增加了“计数器”的内容,那么该馆是否入藏有这方面文献根本不会去考虑,当然也谈不上改编,将来就会出现同一主题的文献分散在两处或多处的问题。所以事先要逐类把新增的类目和扩大外延的类目标记出来(主要是新增的来自何方、新扩大的部分来自何方),作为改编的参考依据之一。新增的类分资料的细目因有“+”号识别,不必再加标记。

2.把制定“使用本”与制定改编计划结合起来。启用《中图法》第四版前,应当在原有第三版使用本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第四版的使用本,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按照制定使用本的一般要求选择使用类目的类级(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仿分和复分的选择)、对交替类目的使用做出规定、确定某些文献归类的集中与分散、确定某些特殊类目书次号的编号方法、确定本馆的某些特殊分类规则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结合第四版修订的特点和改编文献的要求进行,比如第三版某“使用类目”在第四版改为“交替类目”,而本馆该类下入藏的文献又较多,则可把该类目保留为使用类目。除此之外,《中图法(第四版)使用手册》推荐了机读数据标引方法,与传统的手检工具标引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各馆使用的具体方法也应记录在使用本上。

3.根据第四版修订的特点和本馆藏书特点确定本馆改编的基本策略,即哪些类(或类目)改书、哪些类改目录、哪些类的书和目录都不改,并根据本馆的人力情况,对改编的轻重缓急排队、对改编的类序排队,确定突击改编的部分和细水长流的部分。

4.实施文献和目录的改编,宜由专人负责进行,并最好单独使用一本分类法标记修订的情况、记录改编的要求和完成情况。改编要一类一类的进行(但不一定按A到Z的次序),按照类号的次序先查看“沿革注释”和本馆增加的指示修订的标记,凡遇有修订标记的,通过机读目录(或卡片目录)检查本馆是否有入藏?如有入藏,再根据本馆的改编策略实施文献改编或目录改编。在整个改编工作中还要事先确定很多流程和细节问题,比如文献改编的地点(在各书库还是在采编部门)、部门分工(一个部门统管还是分段负责)、没有赶上集中改编的“掉队文献”怎么处理等等。

三、根据不同的修订采用不同的改编对策

《中图法》第四版与第三版相比,修订总量有27000多处, 其实涉及文献改编的只是少数修订,因为在修订总数中80%(22000 多处)是增加的细分类目,有3000多处是增加的各种注释。要根据修订的类型和特点分别确定改编策略。

1.不需要改编文献和目录的

①凡属于第四版扩充的子目,不论是用于类分图书的还是类分资料的,相关的文献和目录一般都无须改编。对于不同的用户有两种可能,一是拟启用新增的细目,这样旧文献集中于其上位类,新文献分散于新的下位类,对用户检索影响不大;二是不拟使用新扩充的子目,新旧文献都还集中于某级类目之内。但如果扩充的子目里有些不是上位类的自然延伸或该主题的文献以前没有分入该上位类,那么应当通过目录的改编将该种文献指向新的类目。如“G250.7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类下扩充了“G250.74 数据库建设”,有些单位可能将该方面的文献原归入“G254.36”机读目录, 这样就需在有关“数据库建设”文献对应的款目或机读目录中增加G250.74作为新的目录分类号或新的检索分类号。

②如果第四版对某类目通过增加“仿分”、“依××专类复分表分”、“依××通用复分表分”加以细分,原来没有细分的文献也可以不予改编,这基本与前述(Ⅰ)相同。

③如果修订的是类分资料的子目(如S482.2杀菌剂的下位类,即有“+”号的),类分图书的用户就不涉及改编问题;如果原第三版类分资料的子目经修订后成为第四版类分图书的子目(如TP334 外部设备的下位类),类分图书的用户不论是否使用新增的子目,原来的文献及目录都不须改编。

④凡属于“停用”的陈旧过时子目(如TN917.41/.54 电报机结构),如果原有入藏的文献,可继续保留在原来的类号下,不须改编;以后再入藏该类新文献,则分入相应的上位类即可。

⑤某些类目改变了细分组号方法,但新旧号码之间不冲突,文献也不须改编。例如:

K827 社会政治人物传

依中国时代表分(三版细分规定)

依中国时代表分,用“=”标识(四版细分规定)

咋看起来两种组号法截然不同,可能要改编文献,但我们看一下新旧文献的分类号及其排列:

文 献 第四版分类号 第三版分类号

秦始皇传 K827=33 K827.33

李世民传 K827=42 K827.42

朱元璋传 K827=48 K827.48

董必武传 K827=7

K827.7

由于第四版以“=”区分时代的类号将集中排列在第三版以“.”连接时代号的类号的前部,只是把新旧文献在不太大的区段内分为两段,对提取文献影响不太大,因此原入藏的文献不须改编;也可以将旧文献的分类款目或机读目录均增加一个新的以“=”区分时代的类号,以解决同时代文献检索时相对集中的问题。

2.通过目录的改编达到两版衔接的目的

通过对分类款目或机读目录相关数据的修订或增补,达到新旧版分类法的衔接,应当是改编的基本手段,也就是凡是能通过目录改编解决问题的,都尽量不要去改编文献,以把工作量降到最低。对目录数据的修订或增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一个类目的部分内容改入新版另一个类目,或在新版另一个地方新设类目,可在相关文献的分类款目或机读目录上增加一个新的分类号。例如:

TS914.215 理发工具、美容工具(分出到其他类)

〈电动理发工具,4版改入 TM925.41〉

O484 薄膜物理学 (分出到其他类)

〈表面物理学,4版改入O485〉

D923.99 商法(总论)(分出后新设类)

〈3版入D922.294〉

通过在原分类款目或机读目录中分别增加TM925.41、O485、D923.99,指向新的类目,就解决了用户检索的问题,文献不须改编。如果部分内容改入其下位类,如“O512超流性和量子固体”类的“超流性”改入O512.1,那么目录也不须改编。

②一个主题在第三版上没有确切的位置,第四版通过新增类目或新增注释或改单一类目为类组等方式,明确该主题的位置,那么应先查到该主题的文献原来分到何类,再在相应的分类款目或机读目录上增加第四版的新分类号即可。当然这种情况如果人力允许的条件下,还是逐步将文献也改编过来为好,有利于用户在开架的情况下在同一架位找到同一主题的文献。例如:

F049 经济循环(新增类目)

F840.61 劳动保险、社会保险(新增“社会保险”)

TP333.4

光存贮器及其驱动器(通过注释增加“光盘刻录器”等)

光盘服务器、光盘刻录器入此。

③一个类目第四版改变了交替方向,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原来的交替方向,这样文献和目录当然不须改编;二是新入藏的文献使用新的使用类目,原入藏的文献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在分类款目或机读目录上增加新使用类目的分类号。另外,如果第三版的某使用类目无对应的交替类目,第四版改为交替类目(如[O242.21]有限元法)后, 该方面的内容改入其他类的,也可以按上述办法处理。

④由于第三版列类或注释等原因,造成部分文献原来分类混乱或不一致,在第四版通过列类或注释做出明确的规定后,原来入藏的文献可不改编,但应增加新的分类号,指向准确的位置。如第三版“TP316 操作系统”、“TP317程序包”、“TP391.1文字信息处理”、“TS879 其他印刷、复写方法”等类多有交叉,文献分类较乱,由于该方面的文献较多,可通过目录的改编增加新的检索途径,与第四版的新体系或新的分类规则相衔接。

⑤第四版有些类目改变了文献分散与集中的方法,已按第三版规则集中(或分散)的文献都无须改编,只要分别再增加一个指向分散方向(或集中方向)类目的分类号即可。如第三版是把中国各种专题文化研究的文献集中在“G122文化专题研究”类下的,第四版规定各种专题文化研究的文献分散入有关各类,那么原来已集中于该类的文献都不须改编,而是增加指向专类的检索分类号。当然也可以继续选择集中方法处理文献。

⑥第四版将“邓小平著作”、“邓小平传记”、“邓小平理论研究”集中在A大类列类后, 各馆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改编策略:

(1)将有关邓小平的全部文献及目录改编入A大类。

(2)已入藏的各种邓小平文献均保留在原类号下不改编, 在相应的分类款目或机读目录中增加指向A类的相关分类号; 新入藏的文献均分入A大类。

(3)新文献仍按邓小平综合性著作入D2—0、专论性著作入有关各类的方法归类(即继续使用原类号和分类规则),但在分类时都增加相应A大类的检索分类号。

3.需要进行文献改编的

①如果某类进行了体系重组,如“TQ352.6/[.9 ]纤维素化学的工艺与产品”、“TE982/988各种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所属的文献均应改编。

②如果某类整块搬家,如“通信网络”由TN913.2搬到TN915后编列新的体系,所属的文献均应改编。

③某个类目“停用”后移到他类,如“D922.24保险法”停用, 移到D922.284,有关保险法的文献均应改编。

④某些类如果改变了分类标记,如“半枝莲”的类号由S682.162改为S681.9;或某类号改为其他类名(不属上下位类关系),原内容并入他类,如三版“O176.1极小曲面论”四版改类名为“极小曲面方程”,“极小曲面论”并入“O186.16大范围微分几何”, 该类的文献应当改编。

⑤原使用某种细分方法组成的分类号与新版扩充的子目发生号码冲突时,原入藏的文献应当改编。如第三版“K828其他人物传”规定“依中国时代表分”,而第四版改名为“各界人物传”后又扩充了子目,原来组合的类号就与后来列举的类号发生冲突,该类下的文献必须改编。

文 献 3版组合类号 4版类号及类名

先秦的隐士 K828.2 K828.2 公务员

隋唐游侠传 K828.4 K828.4 青年、学生

清朝宦官传 K828.5 K828.5 妇女

⑥对需改编的文献要分清轻重缓急。要启用第四版,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文献及目录的改编,就要先解决可能的冲突,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一般而言,应先进行文献的改编,后进行目录的改编,因为按前述的基本思路属于必须进行文献改编的,多与新版有一定的冲突。在需要改编的文献中,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凡属新旧类号发生冲突的,应首先改完,如第三版的“TN915.6载波通信”, 第四版改为“TN915.6接入网”,如不先腾出这个类号, 新旧文献的排架就混到一起去了;而第三版的“TN913.2通信网”,虽移到TN915建立新的类目体系,但原来的号码属于停用,并未被占用,因此可以从容地进行改编。由于大多数类的修订都有一个先停用的缓冲阶段,也就是说若干年内原来的类号是不会使用的,所以真正需要突击改编的文献并不多。

4.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某些文献是否需要进行改编以及改编的方式,与某馆使用类目的级别以及分类规则等相关,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例如:

I212/217各时代作品集

依中国时代表分,再依下表分。

│1 总集 │

│2 别集 │

第四版中国时代表扩充为:

7 中华人民共和国

7120世纪50年代

7220世纪60年代

7320世纪70年代

7621世纪

文献3版类号 4版类号

文学作品选(1949—89) I217.1 I217.01

青年作品集(1979) I217.1 I217.31

老舍文集I217.2 I217.22

沫若文集I217.2 I217.42

由于第四版将中国时代表的“7”扩充细分,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上位类,不但产生了加“0”的问题,也造成号码的冲突。 如果原来没有使用专类复分表复分,已入藏的文献不须改编;如果原来使用专类复分表复分,但使用第四版时规定不使用“7”的下位类(71 /76)细分,文献也无须改编;如果原来使用专类复分表复分,使用第四版时规定使用“7”的下位类(71/76)细分, 那么原入藏的文献就需要改编。

四、文献及目录的改编要因馆制宜

由于各个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启用新版分类法面临的改编问题也不尽相同。如藏书的规模、藏书的种类、使用类目的级别、复分深度的选择、交替类目的选用、文献集中与分散方法的选择,以及使用第四版的不同规定等,都会对改编产生影响。因此,因馆制宜地确定改编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在改编中也要注意一些细节和衔接问题,例如某类如果确定只改目录不改文献,那么跨越两个分类法版本的多卷书、不同版本的书、集中归类的丛书等,是“从新”、“从旧”,还是分成两段?都应事先作出规定。

上述有关文献及目录改编的方法,出发点是充分利用目录(特别是机读目录)改编的简单性,优先考虑保障检索的需要,把文献改编量降到最低限度。这样做虽然对书库管理、开架借阅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可以使我们从繁杂的文献改编中解脱出来。

标签:;  ;  ;  ;  

“中图法”第四版后文献目录改编中的几个问题_中图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