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出台八条促全省经济增长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省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全省论文,八条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确定畜牧业工作思路,制订各项中长期发展目标。2010年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目标是:肉类总产量650万吨,禽蛋产量300万吨,奶类产量60万吨,配合饲料920万吨,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
二、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力争到2010年,以牛、羊、兔为主的草食型、节粮型畜禽肉类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5%;重点发展瘦肉型猪、良种肉牛和肉羊、黄羽肉鸡等适销对路的良种畜禽,形成良种畜禽结构的科学组合;通过技术改造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并增加花色品种,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三、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结成可靠的利益共同体,使养殖户不仅在生产环节受益,而且能够分享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改变其单纯原料供应者的地位。力争到2000年,来自规模养殖的肉、蛋、奶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25%、57%和35%,到2010年分别达到30%、62%和45%。
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首先,进一步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其次,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和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全省畜牧工作者和饲养者的科技素质。其三,加强与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的协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四,强化基层科技推广网络的建设,稳定基层队伍。其五,引导畜牧部门科技人员采取科技承包等多种有效形式,扶持本地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坚持开发省内畜禽品种资源,搞好新品种(品系)培育工作,解决当前畜禽良种供种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积极推进畜禽品种改良进程,重点抓好牛的轮回杂交和猪、鸡的经济杂交,不断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三是实施动物保护工程,加强畜禽重点疫病防治,降低畜禽病死率,提高畜产品质量;四是建立健全省、地(市)、县(市)动物疫情诊断监测体系、动物检疫体系、兽医卫生监督体系和四级冷链体系,使各级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的建设适应工作需要,实现动物疫病诊断、防治、检疫、监督、兽药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六、严格落实畜牧业各项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牧。实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严格饲料产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审批制度;认真执行《动物防疫法》,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并切实提高全省各类畜产品的质量,扩大出口,增加效益;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不断提高兽药质量;贯彻《草原法》,落实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
七、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发展饲料工业。
八、积极开拓市场,强化畜牧业市场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