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汉互译中的逻辑问题

论俄汉互译中的逻辑问题

谢颖[1]2004年在《论俄汉互译中的逻辑问题》文中研究表明语言和思维以及逻辑和翻译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对于外语教学和翻译活动意义非常重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概括反映,这种反映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马克思也曾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而逻辑是关于正确思维规律及其形式的一门科学。为了充分说明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学的意义,必须研究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思维和语言。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是语际交流的活动。毫无疑问,这一活动既与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也与研究思维和语言规律的逻辑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和翻译的实践中,存在着只重视语言学、修辞学及跨文化研究等理论的运用,而忽略心理学、哲学、美学,尤其是逻辑学作用的倾向,因此,笔者拟就俄汉互译中的逻辑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归纳和总结逻辑在翻译活动中的使用规律。翻译如同写作一样需要思维活动,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翻译过程中,词义的确定,句式的选择以及篇章的内在关系的判断都离不开逻辑思维。正确的思维,即合乎逻辑的思维,是正确理解和表达原文的前提,也是检验译文质量的标准。实践表明,翻译不是两种语言简单的转换,而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所进行的语言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译文本身从语言上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逻辑上观察便会发现概念不清,判断失误,推理欠妥或论述含糊等错误。在翻译中必须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为依据,避免各种逻辑错误。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些规律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一般特点,普遍地适用于各种逻辑形式,因而成为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准则。遵守同一律,以免混淆概念;遵守矛盾律,以免自相矛盾;遵守排中律,以免模棱两可。逻辑的基本规律正确地运用于翻译中,为在一定的语境下准确地理解原文,组织译文,表达思想构筑了一座桥梁。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而翻译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语际间交流的手段。如果出现错译,不仅不能使双方达到共同理解,反而会产生歧义妨碍交流。翻译是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其思维形式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译语的内容是否合乎逻辑。思维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借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内在规律的工具。鉴于西方理性思维所体现出的严谨,规范的语言风格,译者在翻译中大多采用抽象思维,运用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信息,辨清各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概念明确是得出恰当判断及合乎逻辑的推理的前提,也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消除不必要的歧义,否则,会对正常的思想交流产生不应有的影响。在正确的概念确定之后,译者还需要据此作出判断。判断是传递思想内容的又一重要思想工具,判断必须忠实准确,恰如其分。由于在语言中,同一判断可以使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有的省略了主项,有的省略了谓项,而有的则在一个句中多次应用否定词,稍不小心,将肯定判断视为否定判断,或反之,必然会颠倒其逻辑性质。在翻译思维过程中,除明确概念,作出判断外,推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许多的推理逻辑方式蕴含在语句中,只有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明确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推理才不会发生偏差。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已勿庸置疑。抽象思维作为思维的主要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最后分别阐述了翻译中直接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及类比推理的运用和在创造性的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表明,从准备、理解、表达,到校对、定稿的翻译全过程中都离不开逻辑检查和把关。逻辑与翻译密不可分,逻辑是从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理解原文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是翻译的最后一张王牌。难怪匈牙利的拉多. 久尔古说:“翻译是逻辑活动,翻译作品是逻辑活动的产物。” 阎德胜先生在《逻辑翻译学构想》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大量的俄汉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深知特定语言环境中的逻辑联系对两种语言的翻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深感逻辑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翻译中的逻辑问题越来越受到译界的重视。以逻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逻辑翻译学正处于构想和形成过程之中,它是一门边缘科学,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发掘和研究,这对于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邵鹏洁[2]2018年在《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对比与翻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中的“平行结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或近似句法功能的成分组构而成的结构。论文着重探讨的是俄汉平行结构翻译中的语序问题,具体为:俄汉并列结构成分语序对比与翻译研究、俄汉多项定语语序对比与翻译研究、俄汉同位结构成分语序对比与翻译研究。俄汉语在语言体系及组词构句方面的差异是造成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差异的根本原因。论文从制约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的语法、语义、语音、语用等层面的细则出发,以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双向对比为基础,将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来对比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的共性及个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翻译时的顺序法和移位法。关于俄汉并列结构成分语序对比与翻译研究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俄汉并列结构翻译中的移位主要受语义因素中心理上的重轻律、时序上的先后律、范围上的大小律、事理上的因果律、时空原则、自我中心原则、文化规约性原则,汉语语音因素中的“四声非降”原则,语用因素中的礼貌原则和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制约。俄语并列结构成分语序主要受逻辑律和形态律的制约,汉语并列结构成分语序主要受逻辑律和音韵律的制约,语用因素在此基础上发挥调节作用。翻译时译文语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原文语序的制约因素,同一语序制约因素对原文和译文并列结构成分语序的制约差异,还要考虑原文和译文可能受不同制约因素的制约而产生不同的制约效果。关于俄汉多项定语语序对比与翻译研究问题,明确俄汉定语语序在句法、语义、语音、结构、语用平面上的差异是我们进行翻译转换的关键。句法上,俄汉多项定语语序的根本差异可归结为是否存在后置定语的差别。客观语境中,俄语中绝大多数非一致定语(诸如рои、тдл等词二格作定语时前置于中心语是正常现象),以及少数一致定语(诸如что-то、кто-то等不定代词的一致定语只能后置)要后置于中心语。汉语定语基本前置,上述俄语后置定语汉译时要前移;此外,俄汉物主代词(人称代词)的位置不同,俄语中物主代词与其他代词连用时置于限定代词和指示代词之后,汉语中人称代词通常位于多项定语最前。若俄语原文中包含物主代词和其他代词,译为汉语时需将人称代词移至最前。语义上,俄汉多项定语概念大小排序不同,表领属关系的词位置不同。结构上,俄语多项定语构成项中有带有补语或形动词短语或结构复杂的定语常置于最后,但译为汉语时同为结构复杂(主谓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充当)的定语,常常需要前置,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移位;带“的”和不带“的”定语在汉语译文中的共现也会使俄汉定语语序产生差异。语音上,“成双配对”和“偶启奇止”原则等汉语多项定语特有制约因素常常会打破俄汉语序一致状态,成为主导因素,产生移位。语用上,原文中依靠语序所传达的语用意义在译文中无法用语序来传达时,也会产生移位。在俄语同位结构汉译时语序的处理问题中,同位结构的组构成分、对同位语的识别以及同位语和本位语的相对位置最为重要。俄语同位结构汉译时基本需要移位的情况有:①俄语同位结构由光杆普通名词组构,且同位语和本位语间用连字符连接时;②俄语同位结构由光杆普通名词和物名组构,且同位语和本位语间无连字符时;③俄语同位结构由普通名词和人名组构,且同位语和本位语间无连字符,同位结构行使称呼功能时。但上述移位情况只能反映基本语序调整倾向,翻译时我们仍需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灵活处理语序。综合研究表明,在并列结构排序上,汉语意合重于俄语,俄语形合重于汉语。就并列结构常规语序而言,汉语语序比俄语稳固;在多项定语排序上,俄语重语法,汉语重语义。就多项定语常规语序而言,俄语语序要比汉语语序稳固,就多项定语语用语序而言,俄语语序又比汉语语序灵活;造成俄汉同位结构成分语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语法因素。俄汉平行结构互译中顺序法和移位法的选择并不完全与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的共性与个性简单对应。制约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差异的表层原因主要是语法、语义、语音、语用等平面的细则;制约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差异的本质原因是俄汉语在语言体系以及组词构句上的根本差异;制约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差异的深层原因是思维与文化。通过对比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的异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制约俄汉宏观语序和微观语序差异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从而妥善地处理翻译中的语序问题。

吴兴涛[3]2010年在《俄汉语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对比是语言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一种语言的特点只有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才能使其更明确,更易于被认知。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所对比的语言的特点,从而促进对比与被对比的语言的研究。自从沃尔夫于1941年首次提出了“对比语言学”这一术语以来,对比语言学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俄汉语对比研究是我国汉外对比研究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研究领域。自从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起,俄汉语对比研究在我国就已经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果。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过一定波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学者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促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始终在有序地推进着。进入21世纪,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国际环境下,中俄两国日益加深的沟通和联系也使俄汉语对比研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回顾并统计了俄汉语对比研究从建国以来至今的发展状况、研究方法和原则以及各个方向上的研究成果,俄汉语对比研究对于凸显俄汉语特点、为翻译提供服务、指导教学叁方面的作用,总结了现今俄汉语对比研究这一领域中各个方向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聂云鹏[4]2004年在《俄汉篇章翻译衔接初探》文中指出本论文简要回顾了篇章翻译研究历史,进而提出衔接是篇章翻译的基本问题。篇章翻译中的衔接是指翻译时句际之间的关联。论文作者提出,探讨该问题应尤其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形合与意合、语序、实义切分、段落分合。

丹娜[5]2014年在《论俄汉机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被人们称为“翻译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器翻译的问世。它几乎与计算机的发明同时出现,其发展为人工翻译减轻了压力,缓解了大量的翻译需求与翻译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降低了翻译成本,提高了翻译效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翻译工作者和软件开发商热衷研究的对象。然而目前世界上较为成功的机器翻译系统大多都是英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国内较为成功并已经投入商业使用的也主要是英汉翻译系统,比较成型的俄汉机器翻译系统屈指可数,且译文质量低下。本论文以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叁个俄汉机器翻译系统对上百个简单句的译文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这些系统在进行俄汉翻译时出现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大规模的俄汉平行语料库,以作为俄汉机器翻译系统的知识储备和支撑。论文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机器翻译系统的类型和工作原理,机器翻译发展经过的五个阶段,其当今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通过设计实验,记录并分析国内叁个主要俄汉机器翻译系统对例句给出的译文,验证了俄汉机器翻译系统译文质量低下的猜想,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不够深入,对语言规则的总结不够细致,以及对俄汉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不够重视。第叁部分通过实验结果的系统分析,总结了影响俄汉机器翻译系统产生正确译文的几大因素——词类标记与词性转换,义项选择,词典的完善度,句子结构与句型转换,词序的调整,以及俄汉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并根据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其中,建设大规模的俄汉平行语料库不仅在提高俄汉机器翻译系统译文质量上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还会在汉、俄语教学以及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中起重大作用,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克里斯蒂娜[6]2018年在《俄汉语中表人类情绪状态的成语比较分析》文中指出本论文探讨的是中国成语中可以表达情绪状态的成语与俄语中可以表达情绪状态的成语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俄语与汉语是两种差别很大的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相对于俄语,形态欠发达,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而俄语则是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且汉语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复杂的方言,俄语却没有很复杂的方言。之所以要去研究可以表达情绪状态的两国成语,一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每个人对不同的情绪都有着很直观的感受。二是因为成语作为语言系统中最富活力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仅具有交际功能和记载功能,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承载本国的文化。所以通过学习带有情绪状态的成语,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去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全文由引言、正文、结论叁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选题的来源、意义、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研究角度进行了说明。正文则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汉语中表示情绪状态的成语的特点,其中有表示积极状态的成语,也有表示消极状态的成语。第二部分论述了俄语中表示情绪状态的成语的特点,同样有表示积极状态的成语和表示消极状态的成语。第叁部分是对俄语与汉语中表示情绪状态的成语之间的对比,对它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进行了总结。结论部分是对全文进行一些概括性的总结。

周凯[7]2017年在《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汉俄被动句对比研究》文中指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区别。被动句在我们的生活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被动句在俄语和汉语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类句式。俄语属于语法形态手段十分发达的屈折型语言,其词汇的形态变化十分丰富,不同形态的词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而汉语在形态上欠发达,主要以语义为基础,通过增词或者减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因而属于语义型或意合型语言。但被动句在汉语和俄语中都是基本的、且极为重要的一种句式结构。汉俄被动句虽然都强调承受行为动作的客体,但在形式、语法和语用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本文将以俄语和汉语中的被动句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这一特殊句式进行对比分析。将主要从形式、结构、功能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找出二者在各个方面的共性与个性。此外,还将分别对中、俄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俄、汉语被动句的情况进行偏误分析,希望能为俄、汉语的被动句教学提供经验借鉴。

冯源[8]2016年在《《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俄语文本汉译翻译报告》文中认为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相互转换所必需的过程,翻译活动在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俄汉互译是俄语学习、实践中最常见的活动,俄语文本有很多种,翻译不同文本时应注意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报告中选取了2013年2月由俄罗斯总统签署并颁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下简称为《战略》)作为主要翻译素材,分析如何使用翻译技巧对文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翻译。《战略》是以《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以下简称为《原则》)为基础制定而成的,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报告中大部分例句选取自《战略》,同时,也有小部分例句从《原则》中摘取。该翻译素材属于公文事务语体,具有较多的复合句,语法结构也较为复杂,为了使译文流畅、规范,并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翻译技巧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报告旨在通过分析文中翻译技巧的使用,为以后此类文本的翻译工作提供帮助,实现翻译水平的提高。

杨洋[9]2018年在《《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旅游发展规划》翻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随之扩大。旅游成为最受欢迎的娱乐休闲方式之一。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的消费行为,促进了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各国十分重视本国的旅游业发展,俄罗斯作为领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大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俄罗斯人热爱旅游,选择的出游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团体游、商务游、自助游等。为进一步发展俄罗斯旅游业,2014年5月31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旅游发展规划》(?Стратегияразвитиятуризмав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напериоддо2020года?),并于2016年10月26日进行了修改。选择俄文文本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俄罗斯旅游市场现状及相关规定,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本翻译报告将针对俄文文本的语言特点,总结翻译此类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从文本的词汇句子特点、词汇的翻译、句子的翻译,这叁个方面出发,结合实例总结出规律方法。

参考文献:

[1]. 论俄汉互译中的逻辑问题[D]. 谢颖. 吉林大学. 2004

[2]. 俄汉平行结构成分语序对比与翻译研究[D]. 邵鹏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3]. 俄汉语对比研究[D]. 吴兴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4]. 俄汉篇章翻译衔接初探[D]. 聂云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5]. 论俄汉机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D]. 丹娜.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6]. 俄汉语中表人类情绪状态的成语比较分析[D]. 克里斯蒂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7]. 对外汉语视角下的汉俄被动句对比研究[D]. 周凯. 吉林大学. 2017

[8]. 《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俄语文本汉译翻译报告[D]. 冯源. 黑龙江大学. 2016

[9]. 《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旅游发展规划》翻译报告[D]. 杨洋. 黑龙江大学. 2018

标签:;  ;  ;  ;  ;  ;  ;  ;  ;  ;  ;  ;  

论俄汉互译中的逻辑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