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心得论文_陈晶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心得论文_陈晶晶

甘肃省山丹县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734100

【关键词】再生障碍;贫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97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221-0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综合征。本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再障临床特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性感染为主要表现。原发性再障碍性病因未明,目前推测可能与缺造血干细胞和自身免疫有关,引起继发性再障的致病因素中,以药物、化学物理因素和病毒感染较为常见【1】。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病程长,患者求治心切,对治疗期望值高。为此,治疗前可举办护理小讲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特点、治疗要点及护理重点,并交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使患者对治疗有较恰当的估价,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另外,由于患者在治疗的 较长时期内可能遭受较重的痛苦而效果不明显,已产生孤独、焦虑、消极、行为退化等不良心理反应。加强与患者的联系,护士要多次深入病房,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心理需求,恰当地运用支持、鼓励、疏导、抚慰等手段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还要与患者家属密切配合,积极解决患者所急所需,使其获得进一步的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情观察:观察急性期患者情况、感染症状以及出血部位、程度,尤其要观察有无重要脏器出血,如颅内出血等症状;观察慢性再障患者急性发作表现。准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做好骨髓穿刺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定期观察血象,了解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无上升,做骨髓检查,注意全身皮肤口腔,鼻腔有无出血,由于血液中粒细胞的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患者易于感染,所以还应观察患者体温有无升高等感染征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预防感染的护理: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严禁探视,房间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晚用紫外线消毒2次,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好个人卫生,做到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早晚用5%碳酸氧钠棉球擦拭口腔和齿龈,嘱患者三餐后漱口,有口腔溃疡时,做完口腔护理后溃疡处涂以1%碘甘油【2】。女患者注意会阴部护理,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会阴部清洁。注意肛周清洁,便后坐浴(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严密观察感染症状,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腹泻、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早期处理。

输血的护理:成分输血是慢性再障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护士在执行输血过程中,一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三查八对制度;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时须缓慢静脉推注,否则会出现一过性心率过快、恶心、呕吐等症状;输血速度不宜太快,一般控制在40~60 滴/min,密切观察输血反应,重视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停止输血,并汇报医生,积极处理。

饮食护理: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且应新鲜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食物不宜过热,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必要时进无菌饮食,所有饮食应当高压灭菌或以微波炉消毒3~5min,碗筷亦应经消毒柜消毒。以减少胃肠感染的机会。

健康指导:患者在用药的时候,应当防止滥用对于造血功能产生损害的药物,在必须使用的时侯,应当在用药过程当中,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在饮食等方面,护理人员要叮嘱病人多进食高维生素和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对于有刺和带骨的食物要特别小心,避免引起出血与感染,并向患者阐述饮食治疗的同等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对于已经出院的患者,可以采用电话访问和或者返回医院再接受咨询的方式进行疗效追踪。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多种病因引起的红骨髓总容量减少,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典型症状有进行性贫血、消瘦、出血、感染等。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应注意建立整体观念,规范护理程序,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加强营养,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总之,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身心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于宏.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18(4):17

[2]陆琴.护理干预在西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4-27

论文作者:陈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心得论文_陈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