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格与文化厚度的展示--论近几年中国音乐电视的民族艺术气息_中国音乐电视论文

中国风格与文化厚度的展示--论近几年中国音乐电视的民族艺术气息_中国音乐电视论文

中国气派和文化厚度的展示——略论近年来我国音乐电视的民族艺术风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气派论文,厚度论文,中国论文,风味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大众文化的时代,百姓的娱乐需求成为第一位的传媒需要,艺术的标尺也多有偏依,由此带来的文化变化是过去所难以想象的。社会的变化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实现,我们从最富于时代标志的电视传媒的日新月异中,强烈感受到变化的气息,譬如,传统综艺(艺术)节目的危机和新型综艺(娱乐游艺)节目的兴起(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和中央电视台的“城市之间”为代表),引起各电视台的改版热潮。在电视的诸多变化中,作为时尚标志的音乐电视的发展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从基本外来的形式开始,音乐电视经历了试探、模仿、到大致形成中国音乐电视的可人模样,仅仅是几年工夫,近1~2年更是形成相当的规模,轰轰烈烈的穿插在电视的不同节目间,并且有了专门集中的栏目。

就时尚而论,电视文艺中最富于现代节律的是“音乐电视”。“音乐电视”是电视和文艺结合的独特形式,它保留音乐的本质,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音乐的外貌,让时间的艺术添上了空间的视觉感,使想象艺术变得触目可及。对于许多人来说,“音乐电视”声色俱全,悦目赏心,使人“看到”音乐的流动。年轻人尤其被充满现代感和眼花缭乱画面的“音乐电视”所催动,一时间快节奏剪辑的“音乐电视”大行其道。“音乐电视”的形成有它的合理理由,就根本来说,它适应、满足的是大众文化时代的要求,外在激荡、表现迷彩、取悦感官,是社会时潮的具体化;但常常以浮躁、奇异和光怪陆离而迷惑人,又不免在某些方面破坏了单纯音乐的一些特质。早期的“MTV”弊病更为明显。 但随着创作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电视的认识逐步深入。尤其是近年来的变化令人欣慰,以推崇中国民族化的电视音乐为目标的创作活动颇见成效。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音乐电视60分”等节目,至今已播出达400多期,在注重电视手段表现视听优长, 发挥电视分切组合的特点,使音乐内涵更好表达的同时,又注意保持音乐本有的完整、联想的美感,对音乐电视这一艺术形式跨上一个台阶作出了积极努力。优秀音乐电视的成绩使时尚添加了艺术风味,它告诉我们,只要勇于探索,电视手段会很好地增添和挖掘艺术美感和魅力的。

从当今所看到的优秀作品来判断,中国的音乐电视已经具有一些显著特点:以音乐为中心,借电视手段发挥词意曲境,突出演唱者的魅力风格,着意于画面的绚烂多姿,造就歌者——场景——意味三者的结合。

最值得肯定的,是中国音乐电视形成了较为明晰的风格特点,即注重内涵表现的抒情方式。我们所见的欧美和港台的音乐电视常以眼花缭乱的剪辑风格,奇幻错综的镜头表现,炫耀式的技巧摆布,形成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音乐电视成为前卫时潮的拼盘。我们也看到类似的中国本土产生的一些早期MTV,试图学得光怪陆离,却遭到了较多诟病。 因为奇异既是创新的结果,但往往也可能是苍白的形式掩饰。在这块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更需要美奂美仑的情感召唤,而享受快感的奢侈并非大多数人的抉择。“中国音乐电视”的叫响,就是开始成熟的表现,显然趋向紧凑而舒缓的镜头表现形式,不把杂乱无章的拼贴强加在演唱中,主体的表现稳定而突出,构成它的基本形态。从中人们感觉到的是民族风味的视觉美感。比如那英和王菲演唱的《相约1998》、成方圆等的《希望》、田震的《干杯朋友》、满文军的《懂你》等,不疾不徐的节奏,优美的表现抒情色彩,令人动容。节律当然要和内容结合,一味企求舒缓不是正道,但不把音乐电视变成纯粹视觉的摇滚节律和形式的万花筒,让观众体味电视的声画美,则是合理自然的,因为它是贴近中国百姓欣赏习惯的艺术,受到欢迎在情理之中。

民族风格的另一个体现是配画的情节色彩。注重视觉的冲击力度可能是西方音乐电视当家的手段;中国音乐电视的形式因素则不是孤立的,它和演唱内容的联系比较明显,演绎词义,使观众流连在某种可以追寻的情节联系中加强对音乐的理解,是创作者明显的创意动机。这无疑也是中国百姓的欣赏习俗所至。比如潘长江、刘春梅的《过河》,画面的情节因素十分突出,男的憨态执著,女的深情羞涩,构成小小的冲突,一只小狗的介入更使多情的男方屡遭尴尬,令人忍俊不禁。欢快幽默的视觉愉悦和歌声的动听相谐,生动有趣。闫维文的《再见老兵》中依依相别的情景通过大量默默无言的细节铺展开来。江涛的《愚公移山》中老愚公挖山的历史和奇特的降临现代的惊奇疑惑的神情,具有了跨时空的魅力。满文军的《懂你》中借用电影《九香》的画面片段述说母子深情,真实动人。《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仙鹤栖息地为保护野生动物,“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她再没有来过”的殉生的悲剧故事。哀哀的伤悼,令人感动。这些都对丰富歌曲词义起了重要作用。音乐电视不是什么天外来物,其实就是人们试图“看”到含义和形象的音乐,如果节目能从动感中展开歌曲,电视画面丰富和强化唱词的意味,无疑对观众的理解是某种便捷的路径。

中国气派和文化厚度的展示是优秀中国音乐电视的显著特征。轻巧流利的作品也有出色之作,但相比起来,厚重的创作不约而同把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背景,一当真正要表现有内涵的意韵时,古老文化的铺展就特别突出出来。董文华的《黄河黄》的故事和内涵,都与黄河的悠久与浑厚相联系,古朴大气,声画的韵味相得益彰。刘欢的《好汉歌》则突出了浑然无畏的气概,在历史的回响中硬朗朗的壮阔气势扑面而来。江涛的《愚公移山》中现实和过去的交织,构成歌曲时空的巨大反差,历史精神的现代响应,现代开拓的历史支撑都紧密相连。屠洪刚的《中国功夫》的豪迈气派在招招式式的铺展中洋溢自得,悠久的武魂神魄融汇在飞沙走石之中,震天动地。含笑的《笑傲江湖》中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古风侠境宛然再现。优秀的音乐电视能流露文化的宏大境界,而一个民族的艺术如果不从自己世代相传的传统中找到支撑点,创新的根基就已然松散,对优秀传统的推崇传承而油然而生的自豪潇洒的精神,与发自内心的豪迈自强之态必然造就雄浑的气度。可以说,中国音乐电视的现有模样,已经呈现出蔚为大观之态,它是民族精神灌注下的电视艺术的出色成果。

应当承认,音乐电视是时尚的反映,有无时代生活气息关系到它是否具备现代性特质。一度时髦而现今仍流行于音像业的状况是过度的卿卿我我的小我哼唱,它的泛滥是使人厌烦。把视野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表现大悲大喜的畅快,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亟需加强的。综观中国音乐电视近年作品,深感观众的趋同的健康趣味。不妨借抽取的一些标题来窥见一斑:从对过去的“一九九七 永恒的爱”开始, ——到“相约1998”——而“走进新时代”——来颂扬“好日子”的“步步高”——不免“难忘今宵”——而“希望”“告诉明天再次辉煌”。的确,在许多节目中,当代生活的重要内容都闪现在歌里词间: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抗洪救灾等等。这决不意味着只有涉及重大社会事件才具有时代感,只要是对真实生活情态的表现就会带来动人的光彩。象《抗洪大军歌》的词与曲都比较粗糙,但直面火热悲壮的抗洪现实使它粗砺而鲜活。《走进新时代》的立足点就是对火热生活的热烈赞颂和殷殷期盼,张也携带着改革的春风高歌,表达了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对现实成就的赞叹和对明天无限的希望,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希望》中歌手混同于粗犷凝重的战士造型之中,且起且歌,宛如生活本身的质朴神圣。在《好日子》的吟唱中生活红红火火的欢跃情态跃然屏上……

中国音乐电视进入相对成熟的一个阶段,是和它发挥艺术手段的多样化分不开的。如音乐节奏和画面的有机配合,用光影营造、渲染情感的境界,从镜头中挖掘词义的内涵等。本次大赛入选作品艺术整体水平比较齐平,电视化手段展现音乐内容的意识相近,达到的效果也比较出色。

早期的MTV对音乐电视的理解还仅仅是画面配歌,在所谓卡拉OK 的大量录象中,美人婀娜、泳装华艳、加上旖旎风光拼贴成为死板的套路。画面是招徕视觉引诱的媒介,音乐与之并不相干。走过初始阶段的音乐电视对音、画关系的理解大大深入了。比如《相约1998》,在王菲与那英的娓娓深情的和声中,亲情相约的柔美令人陶然入醉,画面选择都带着一种暖意、爱意,和旋律的舒缓相媲美,画幅的流动感悠然有致,充分表达“心相约”的绵绵不绝之情。音乐电视最为关键的是处理声画关系,电视画面是否紧贴词义并非绝对问题。比如付笛声和任静夫妇演唱的《知心爱人》是声画相谐例子,男女吟唱的爱意在画框内外彼此相望、长笛悠扬里互诉深情中再现,电脑造就的一片绿叶在画面中无尽地飘荡,把“不管风雨再不再来,”爱和牵挂都不会消失的至情表达得十分贴切。而周华健的《朋友》则代表了另一类,基本选用橄榄球赛场的拼杀场面,激烈冲撞,拼力争先,和歌咏朋友的情谊似乎没有直接呼应。但愈到后来,“一辈子,一生情”所熔铸的理解,和一声朋友所带来的岁月沧桑的深谊便慢慢体现出来,直到最后一个画面:歌者和球员击掌相别,含义毕现。还有《干杯朋友》基本采用演唱场的方式,借助光影,使田震的演唱本身的魅力体现出来,当歌声仍在回响,歌者却陷入沉静中,对朋友远行的眷念牵挂尽在无言中。

不能忽略中国音乐电视已经形成的一个常态表现,即用电视手段解释、挖掘、揭示词义。由于中国音乐电视注重内涵,需要理解而非直接感悟,也因为观众习惯于追索含义的背景,音乐电视的“TV”成分就明显倾向于展示内容。好的节目善于表现词义,丰富含义。比如《健康歌》,用活泼可爱的动画来吸引观众,让健康的意味“健康”的传达出来。动画形象中赵本山、葛优、赵忠祥等无数明星的变形形态更使节目欢跃可人。在《懂你》中,与动人的旋律相协调的电影画面突出了母亲的艰难和歌者——观众心中对崇高母性的“多想告诉你,我多么想靠近你”的期盼表达得栩栩如生。电视艺术表达含义的方法很多,但音乐电视的主体是音乐,让音乐韵味完满表现,把其内在的涵蕴明晰化,才是电视的职责。较好显示意蕴的方式不一,戴娆的《思绪如潮》一开始就用特写的歌手脸部表情突出了如潮的思绪,红的色彩也加深了歌词的意味;陈明的《快乐老家》则以和歌者同步进退的动态镜头一再强化人生快慰,演唱者且歌且舞,欢乐洋溢在脸上,喜悦发自于内心。最为细致的当属《月光》,简洁干净的镜头组接推出歌手的淑女形象,淡雅贤淑,而在清淡纱雾般背景中若隐若现的一排幻化少女,轻盈步履,飘上曲桥的变格画面,如诗如画,传达的不仅仅是月色撩人的词义,还有月随人愿的希冀,人随月思的情调。

从近年音乐电视主要作品来看,注意造境,渲染和烘托音乐音旨,使作品的内涵更加浑融感人,也是中国音乐电视的又一个明显的艺术特色。注意艺术化的表达,让画面风格独具,而别具一格的镜头处理是为了更好实现感染力。比如《满春》,大黑白反差的效果,突出了歌手的演唱的脸部状态,弥补了歌与词的些微不足,而构图的精美也使该节目胜在画面的别致,特别是结尾满框的白色中一袭黑衣黑发的歌手渐远渐没的处理,余音袅袅,顿生意境。《好日子》开头一段无声画面所起的衬托作用,为轰轰烈烈的歌咏增添了特殊效果。《月光》结尾的处理,延伸了画境意旨,绵延涵蕴,颇为引人。《笑傲江湖》的画境相当电影化,角度、色泽、明暗渲染的丰富词境肃杀凄冷,儿女情长、英雄无悔、古剑残灯、仇杀殉生等等侠客义举浑然一体,形象诠释着“笑傲江湖”的古风神境。中国化的影视艺术注重渲染的特质在中国音乐电视中得到呼应。

当然,重要的是显示歌声的动人。也有一些出色作品淡化渲染,把显示当红歌星的个性作为重点,显露个性风采,如张惠妹的《站在高岗上》,歌手的魅力成为动人的主要因素;陈明的《快乐老家》也把镜头对准边走边唱、载歌载舞的歌手,欢跃的笑容引领我们“跟我走吧,有一个地方,……它是快乐老家”。但背景依然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见,艺术创造的天地广大而不应束缚。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独创性。

中国音乐电视的长足进步昭示人们,艺术不能没有民族文化的滋养,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和民风基础上的艺术肯定会有强盛的生命力。

标签:;  ;  ;  ;  

中国风格与文化厚度的展示--论近几年中国音乐电视的民族艺术气息_中国音乐电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