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43例的抢救配合与护理体会论文_莫少芝,刘瑞芬,陈莉桦(通讯作者)

小儿高热惊厥43例的抢救配合与护理体会论文_莫少芝,刘瑞芬,陈莉桦(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儿科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儿科接治的4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积极对症治疗,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43例患儿通过治疗及护理后均治愈出院,退热时间平均为(3.24±1.02)d;住院时间平均为(4.57±1.6)d;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2%。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实施及时、全面的救治和护理,可有效改善病情,促进患儿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热惊厥;小儿;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211-02

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以6个月~3岁小儿为主要发病群[1]。临床表现主要是体温骤升,通常在38.5℃以上,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有可能发展成为癫痫等[1],甚至造成患儿残疾、死亡,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所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干预,对保障患儿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配合及护理措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通过临床症状、体温检测等确诊,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性病症等患儿。其中,男患儿24例,女患儿19例;7个月~5岁,平均(3.1±0.4)岁;体温38.5℃~40.0℃,平均(39.2±0.2)℃。临床表现主要是意识丧失、呼吸急促、全身性或者局部性肌肉群阵挛性抽搐,并伴有牙关紧咬、面色青紫等。均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消化道感染。

1.2 方法

本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积极救治,并开展系统、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高热护理:在患儿体温显著升高时,护理人员先要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如患儿体温达到39℃,主要对患儿头部进行物理降温,用冰枕、冰袋或用湿毛巾覆于额头;如体温超过39℃,那么必须行全身性降温,可进行温水擦浴,也可用25%酒精涂擦患儿体表,主要是手心、腋窝等部位。如采取上述方法处理后患儿体温未明显改善,需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降温,可应用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根据患儿年龄合理用药;如患儿并发有癫痫,则需谨慎应用激素类药物。

(2)惊厥控制及护理:患儿惊厥发作时,须第一时间去枕,将患儿衣领解开,并将头偏向一侧,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动作轻柔迅速,避免搬动患儿;此外,要及时把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清除,将裹有无菌纱布压舌板置于口腔内,以免咬到舌唇,在必要时还需应用舌钳拉出舌头,以免后坠,导致窒息。与此同时,需给予患儿大流量吸氧,直到呼吸平缓调成小流量。在此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儿瞳孔、意识、面色等变化。对于短暂性惊厥,通常患儿意识会较快恢复,瞳孔无显著变化,但惊厥时间较长,瞳孔就会有较大变化,须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遵医嘱应用镇静类药物,可用按照0.3~0.5mg/(kg·次)静推地西泮,起效快快,适用于抢救,但不得肌注,因有较强的亲脂性,肌注药效吸收不佳。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抢救用药。

(3)并发症预防:惊厥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可能会引起患儿脑水肿或者意识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惊厥得到有效缓解后,需保持病房安静,并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瞳孔、神志等变化,看患儿是否出现烦躁、头痛、频繁呕吐、呼吸不齐等症状,警惕出现脑水肿,可静注地塞米松2.5~5mg/次,并静注20%甘露醇0.5~1.0mg/(kg·次),降颅内压。另外,如患儿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症状,应警惕并发肺炎,需及时进行诊治。

(4)饮食护理:应给予患儿营养丰富、高蛋白、清淡的食物,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排骨汤等。在患儿发热出汗后,应及时补充机体水分及电解质,需要时应适当补充盐分。指导患儿多饮温水,也可适量饮用清淡、平和的水果汁、温开水,禁食生冷食物。不宜过饱,宜少食多餐。

(5)心理护理:通常患儿因高热不适,再加上对环境有陌生感,往往会出现紧张、恐惧、不安等心理,会作出哭闹、抵触等行为,这会影响到临床救治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因而,护理人需要基于患儿性别、年龄、病情、性格等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于年龄小的可用玩具、图片等方式来安抚患儿,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病症带来的不适,增强患儿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其配合度。同时,要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因家属过于担心患儿,会出现焦虑、急躁等心理,如在护理中未做到“一针见血”等情况易引起家属的抵触,同样给临床工作带来影响,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所以,科室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做好患儿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做好心理护理,为其详细讲解高热惊厥的症状、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等知识,以得到家属支持,让其端正心态,更好的配合临床救治和护理工作。

(6)基础护理:首先,应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光线要柔和,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在65%左右,以患儿舒适为宜。室内要尽量安静,不应大声谈话,确保患儿能良好休息。其次,要让患儿有充足休息,不进行剧烈活动,采取侧卧位或头偏往一侧,以免误吸分泌物吸而出现窒息。患儿发热汗多应及时换掉衣物、被单,以确保皮肤干燥。此外,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征,并记录好,如发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通常患儿在高热时,口腔黏膜会相对干燥,再加上小儿黏膜较嫩,易受损而出现炎症,因此还需加强口腔护理和保健,可每1~2h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动作要轻柔,以免患儿感到不适。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并掌握患儿治愈出院时间。同时,在出院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主要针对护理操作、工作态度、护理质量、沟通交流、护理安全等方面,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2.结果

本组43例患儿在急救救治和护理后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死亡、严重并发症等病例。本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1~4d,平均(2.35±0.54)d;住院时间为2~5d,平均(3.73±0.61)d;通过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满意42例(97.7%),一般1例(2.3%),不满意0例(0.0%)。

3.讨论

高热惊厥临床常见的儿科急重症,临床研究表明,该病症和大脑发育不完善、兴奋及抑制神经递质失衡等存在密切关系,因而,发病群主要是婴幼儿。临床上,大多数小儿高热惊厥是因患儿出现炎性病症,体温骤升而发病的,如未得到及时救治,易合并脑水肿、癫痫等严重病症,对患儿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此外,高热惊厥有一定反复性,会给患儿脑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严重的损伤到智力,直接影响到患儿的发育[3]。因此,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抢救及护理干预。

在高热惊厥急救及护理中,关键是要降体温,控制惊厥,应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局部或全身性将体温处理,必要时需用药治疗,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在惊厥发作时,必须做好呼吸道护理,确保患儿呼吸通畅,并进行吸氧治疗。且要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特别是脑水肿、肺炎的防治。此外,护理人员密切注意患儿体温、脉搏、呼吸、心率等体征,并要注意患儿进食情况,掌握食欲恢复情况,精神状态有无改善等,再结合护理需要,对患儿预后进行判断,并制定应对病情变化的措施。另外,还应做好患儿家属交流和指导工作,告知其在患儿出现惊厥时的处理方法[4]。其次,要主动和患儿家属沟通。对于小儿发病家属往往很紧张、不安、焦虑,护理人员应理解和体谅家属的心情。需要仔细、耐心、详细的将患儿的病情、治疗效果、预后等相关情况告知于家属,如此让家长更为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本研究中,43例患儿通过系统治疗和护理后均得到治愈,退热时间平均为(2.35±0.54)d;住院时间平均(为3.73±0.61)d。与董敏、李丹等人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5]。

综上而言,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开展积极、全面的临床急救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使患儿更好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建梅,陈凤艳.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12-114+118.

[2]罗凤艳.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206-207.

[3]莫静金,陆月仪.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及临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2,11:2002-2003.

[4]乔玉艳.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0:248-249.

[5]董敏,李丹,李乃侠,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家属心理状态及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04:714-715+728.

论文作者:莫少芝,刘瑞芬,陈莉桦(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小儿高热惊厥43例的抢救配合与护理体会论文_莫少芝,刘瑞芬,陈莉桦(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