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真善美“三位一体”论文_曾鸣 余冰 陈海燚 徐会娟

浅谈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真善美“三位一体”论文_曾鸣 余冰 陈海燚 徐会娟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更加的生活化.社会化。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体验以及情感,文章流露出更多人文情怀和个人感情,体现出作家的独特个性以及心灵体验。作品中体现了大量真善美的情感价值,贴近人性,歌颂人性,弘扬人性本善,本真,本美。本文章通过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论述文学中真善美的情感价值。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情感价值;真善美

一.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真”

高尔基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他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 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但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实”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它所要表现的是“艺术的真实”。所谓的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写照,而是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客观创造,表达真实生活的内涵,特别是对规律的把握和认识,作品中要体现作家的真实情感。例如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很生活的场景,在细致的描写下,使得情节、人物都变得活灵活现。该作品中没有刻意渲染,亦没有矫情做作的文字,多采用白描,却依然扣人心弦,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文章的真实性,接地气。文章写道:“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的抽出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坡的枯草间,已经冒住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青的苞蕾,像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这里的环境描写的非常的真实,当然,作者也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因此,我们将这种真实唤作“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主观的理想世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平凡的世界》作者就是从小处着眼,从而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通过人物的成长经历,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情感是最深刻,最有力的武器,最容易让人感同身受,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二.现当代文学中的“善”

善良,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人们歌颂善良,向往善良的世界。例如:沈从文在《边城》里给我们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茶峒为背景的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在自然风光秀丽.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写出了人性的善良。作者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借此来表达对人性的善良,美好的讴歌和对和谐美好世界的追求。当然,对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到如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人性原本就是复杂的,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完全相信人性本善论,在《自私的基因》中写道,人其实天性是自私的,人之所以善良是因为在社会中生存,为了遵守规则所伪装出来的。或许,人性本恶才是人性的根源吧。但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被善良所包围的,每个人都是从善的。所以,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塑造一个完美的,善良的世界,希望人们都可以善待他们,善待自己,善待这个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不仅有《边城》歌颂善,还有《萧萧》亦如此,萧萧是个童养媳,当她的婆家知道她被花狗糟蹋了,按照习俗是要浸猪笼的,可是她的婆婆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友善的对待她,还对她特别好,原谅了她的行为。这里也体现出了人性的一种善良。文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核心是向“善”。追根溯源是要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并且激发人的丰富情感。“善”的终极价值也就是要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即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它与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生存状态和命运.幸福相联系。因此,文学作品离不开“善”。

三.现当代文学中的“美”

人们常说:“文学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很美的。《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个深受压迫.剥削,却极为麻木.自私.又有某种革命要求的农民。鲁迅先生通过塑造一个带有普遍意义典型的阿Q,唤起人民的革命意识,斗争意识,希望人民可以从麻木中清醒过来,做一个清醒的中国人,而不是麻木不仁的人,所以他是美好的,他唤起人民追求美,追求希望的意识。除此之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语言也是时时刻刻体现着“美”。例如《围城》中,钱钟书写道:“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等。我认为钱钟书写得非常的现实,揭露了社会的真实面目。语言简洁有力,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加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读来使人印象深刻,朗朗上口。我认为这些描写都是很“美”的。当然,每个人对于“美”的看法有所不同,而且,“美”这个词的含义原本就是很宽泛的。在我看来,“美”的东西是能带给你快乐和情感高潮的,在文学中的“美”就是在阅读时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甚至还会净化你的心灵和灵魂,从而使人得到重生。例如:在我阅读《许三观卖血记》时,我就认为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感受到一种“美”的体验。这个作品的语言描写并不华丽,也没有多于的优美辞藻的铺排,但读来却是直击灵魂的感受,许三观八次卖血,为了妻子,孩子,生活,平淡中夹杂着悲伤,但又并非大悲,因此,不刻意渲染的真实情感最打动人。“美”的东西都是打动人的,用心去感受美,就会发现更多的美。

总之,文学是人文领域,理应多一点像真善美的人文关怀的倾注,少一点非艺术非审美观点的理性主义的偏执。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文萃》 沈从文著;文化艺术出版社;35-40

[2]《阿Q正传》 鲁迅著;陕西人民出版社;45-60

[3]《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3-40

[4]《围城》 钱钟书著;文化艺术出版社;78-90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30.

论文作者:曾鸣 余冰 陈海燚 徐会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浅谈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真善美“三位一体”论文_曾鸣 余冰 陈海燚 徐会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