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比对试验的检验分析论文_傅真

(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091)

【摘要】目的:探析沙门氏菌比对试验的检验分析。方法:选择鼠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及伤寒沙门氏菌分别与检验中常见的其他物种肠杆菌属细菌组合成染菌虾仁模拟样品十组,根据现有的检验标准GB4-2010、GB4789.4进行沙门氏菌检验。结果:十组样品均检验出干扰菌及沙门氏菌,检验结果准确。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与沙门氏菌属A-F多价O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粘质沙雷氏菌可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硫化氢反应;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出现轻微的产H2S现象;培养48小时后BS平板才能观察到显著的菌落特征。结论:培养中发现的检测技术问题应用于动物、动物产品、水产品的沙门氏菌等肠杆菌属检验中,具有较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血清学;H2S;平板;肠杆菌属细菌;沙门氏菌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381-02

沙门氏菌属抗原复杂,菌型繁多,在动物产品、动物、水产品、肠杆菌科的其他菌属细菌中常常可检出沙门氏菌,如粘质沙雷氏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干扰素的存在,对检验人员的判断产生影响[1]。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的较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可导致关节炎、胆囊炎、骨髓炎、急性肠胃炎、败血症、伤寒等疾病,且大部分菌同时是禽类、动物类的病原菌,可引发羊、马流产、鸡白痢、鼠伤寒等急性传染病,危害极大[2]。在食品安全中检测沙门氏菌具有重要的价值。故本研究探析沙门氏菌的比对试验的检验分析,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阳性菌株或标准菌株:水产品沙门氏菌检验试验中分离保留的菌种包括温和气单胞菌、粘质沙雷氏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样式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样品:虾仁。

1.2 主要试剂盒培养基 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沙门氏菌属A-F多价O诊断血清;梅里埃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API20E生化试剂鉴定盒;法国科马嘉公司提供的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CAS);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营养琼脂(NA)、三糖铁琼脂(TSI)、XLD琼脂(XLD)、HE琼脂(HE)、亚硫酸铋琼脂(BS)、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缓冲蛋白胨水(BPW)。全部试剂及培养基菌通过有效性验证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方法 制备模拟样品:1X105Pa灭菌半小时处理,半小时60℃烘干备用;将温和气单胞菌、粘质沙雷氏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杨氏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七种菌株划NA平板36℃培养24h,菌台挑取制成0.5麦氏单位菌液,取1ml1万倍稀释,制作菌液,含菌量为1000CFU/ml,在虾仁上均匀滴加,混合制成染菌样品,虾仁染菌量为10CFU/g;取两种沙门氏菌阳性菌染菌样品20g,奇异变形杆菌等五种干扰菌染菌样品各5g,均匀混合,分别组合,制成十种模拟组合样品,模拟样品经-18℃冷冻成干冻虾仁。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3] 根据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对十组样品进行增菌培养,将分离出来的干扰菌、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检验、生化试验、纯化分离;在增菌液培养的不同阶段对干扰菌、沙门氏菌划线接种CAS、BS、XLD、HE平板,以观察增菌液培养时间长短对沙门氏菌等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

2.结果

沙门氏菌比对试验的检验分析 十组样品均检验出干扰菌及沙门氏菌,检验结果准确。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与沙门氏菌属A-F多价O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粘质沙雷氏菌可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硫化氢反应;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出现轻微的产H2S现象;培养48小时后BS平板才能观察到显著的菌落特征,见表1。

3.讨论

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4]。

本研究探析沙门氏菌比对试验的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十组样品均检验出干扰菌及沙门氏菌,检验结果准确。柠檬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与沙门氏菌属A-F多价O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粘质沙雷氏菌可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硫化氢反应;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出现轻微的产H2S现象;培养48小时后BS平板才能观察到显著的菌落特征,与王倩[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沙门氏菌检验时不可以单一平板的菌落特征评估沙门氏菌,应结合多个平板菌落特征评估,提高检出情况;在培养平板、增菌液的过程中,需注意持续观察,必要时可延长培养时间,本研究发现培养48小时后BS平板才能观察到显著的菌落特征;培养时间越短,干扰菌的生长更加旺盛,则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且在检验沙门氏菌时不可以产H2S作为评估沙门氏菌的唯一标准。综上所述,培养中发现的检测技术问题应用于动物、动物产品、水产品的沙门氏菌等肠杆菌属检验中,具有较佳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燕霞,李小南,吴绍东.204例儿童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44-45.

[2]许俊钢.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28(01):33-34.

[3]王岚,贾华云,张林清,等.能与沙门菌及O157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细菌分离与鉴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8):1966-1968.

[4]陈鸿鹄,吴圆圆,占利,等.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对巨噬细胞IL-6、IL-8、TNF-α分泌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6,32(06):535-538,546.

[5]王倩.荧光PCR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7):292-292.

论文作者:傅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沙门氏菌比对试验的检验分析论文_傅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