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改革的新探索--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第九届理论研讨会综述_会计准则论文

财务会计改革的新探索--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第九届理论研讨会综述_会计准则论文

财会改革的新探索——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第九次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青年论文,研究会论文,中国论文,财会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1996年年会暨第九次理论研讨会于1996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烟台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我国内地和香港的高等院校、研究部门、主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近80人。会议围绕我国会计准则、现代企业理财、审计等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现择要地综述如下:

一、关于会计准则问题

1.关于基本准则的出路。代表们认为:会计基本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改革进入了准则化阶段,对规范企业会计行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经过三年来的运行,特别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具体会计准则的推出,已经或正在暴露出基本准则的局限性,因此,必须重新构造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至于如何构造?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等同论”,即基本会计准则应与国外的概念框架一致。因为两者的内容等同,都是对会计报表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的规范;两者的作用等同,都是为了规范具体准则的制定与修订,是具体准则的理论依据。另一种是“非等同论”,即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不必与国外的概念框架一致,因为现有的基本准则存在非独立性、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的三大局限。

根据以上两种不同的认识,代表们对会计基本准则的出路提出了三种思路:一是“完善论”,即对现有的基本准则进行修改完善,其优点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会计震荡较小,易于为会计人员接受;二是“替代论”,即用“概念框架”代替会计基本准则,其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概念体系对会计具体准则的理论指导作用;三是“并存论”,即会计基本准则与概念框架并行。对三种思路大家有一个共识,即:名称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对基本准则的功能作用做出实际分析界定,然后据以科学地构造会计基本准则。

2.关于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对如何衡量统一性的“度”、如何处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等问题,存在两种见解:一种认为,只要报表指标统一,不要求过程处理一致。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允许多种方法并存,企业自主选用,在进入报表信息时再进行调整和再确认,以满足报表统一的要求;另一种认为,不仅要求报表指标统一,还要求限制过程中的会计方法的可选个数,只有这样,才符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代表们认为,统一性与灵活性实质上是不同准则观念的反映,是不同准则行为的必然结果。为此,有代表从理论、历史、国别等角度对准则进行了研究,认为准则行为经历了“纯技术观”、“经济后果观”、“政治协调观”三个阶段,并指出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模式以及准则本身的规范功能和制定过程决定了单纯的准则行为不可能存在,必然出现的是准则行为的多元化。

3.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一些代表从会计准则的三种不同属性出发,认为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定采用政府行为,是必然的选择,但要求政府机构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更多地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使准则更具代表性。另一些代表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务院或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实质是一种法律。作为法律,不应允许有过多的选择余地;而不允许有多重选择,势必回到统一会计制度上去。这一“二律背反”,必然要求准则制定走民间化、职业化的道路。针对目前在制定中的准则,有代表认为应强化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作用。

4.关于成本会计准则。在现有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无“成本会计准则”。有的代表认为,中国应该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目的是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满足国家对成本信息的需要。有的代表则认为,中国无需制定成本会计准则,因为成本管理是企业行为,成本问题必将是企业的自觉行动;同时成本信息是企业商业秘密,属企业经理阶层的行为,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不符合市场竞争的法则。

二、关于现代企业理财问题

5.关于现代理财观念。有代表认为,财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首先面临着一场前提的革命——理财观念的变革,为此提出现代理财观是主体理财观,即以人为本的理财观。按照这一观念要求:以人为中心重新认识理财目标,确立以企业全体职工整体利益为企业理财目标的立足点;按照尊重人的原则,完善理财方法特别是“软方法”;理财的过程以激励人为宗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关于“国家财务”与“宏观财务”。代表们对国家财务与宏观财务的概念、区别以及国家财务提出的理论依据、体系的建立、现实意义等展开了讨论。认为宏观财务是国家对企业财务行为的政策规范;国家财务是以国家“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相分离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理论依据,从国家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建立起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中介机构、国有企业的三级国家财务体系。其功能主要是将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经济职能,其现实意义是有利于搞好国有企业、搞活国有经济、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以及促进财务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代表对国家财务体系的完善和运行提出了建议。

7.关于财务经济预警。有代表认为,我国现有财务指标都是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财务评价,属于微观的分析范畴。但仅有微观财务指标不能满足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企业评价财务经济状况的需要,也不利于经济学家进行经济问题的实证研究。因此,建议在微观财务比率的基础上建立宏观财务比率指数,以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整体和各行业的经济状况,并起到财务经济的预警作用。建立宏观财务比率指数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宏观财务比率指标的设计和选择,至少应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等指标。二是宏观财务比率指标系统的建立,首先应分行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样本建立宏观分类财务比率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宏观综合财务比率指标。三是宏观财务比率指标系统的运行和调控,包括指数的发布主体和时间、指数的合理数量界限以及指数的误判及其修正等。

8.关于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有代表认为,构建财务理论体系是财务发挥功能的依据,因此必须重视对财务理论体系的研究。同时指出,构建财务理论体系必须考虑三个根本性问题:一是确立其核心概念(逻辑起点);二是选择贯穿整个体系的主线;三是根据逻辑起点和主线建立起相应的财务理论体系。为此,有代表提出了以本金为起点、以财务状况最佳和财务成果最大的财务目标为主线建立起由财务基础理论、财务行为理论、财务约束理论构成的现代财务理论体系。

三、关于审计改革问题

9.关于企业审计模式。代表们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现代企业审计的模式及其审计监督职能必然产生影响。提出企业审计模式的研究就是要确定企业内、外部审计及其组成部分之间各自应负的责任,以便将企业审计的内容在各个审计主体之间进行分配,使之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审计体系。但对如何划分问题则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现代企业的代理关系,企业外部审计可由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而内部审计应由原来单一的内审机构分解为监事审计和内部审计;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的演变,委托代理关系将变成契约关系,契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履行,只能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注册会计师将成为企业审计的主体。

10.关于管理审计准则的构建。代表们认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审计关系中的经济责任也大大加强,不仅直接导致了管理审计的出现,而且对传统的审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理论研究和管理审计准则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代表们围绕我国管理审计准则的构建基础和如何借鉴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来构建管理审计准则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许多设想。

11.关于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动态。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小组的负责人与部分制定者就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进展情况、准则的框架和问题作了介绍:①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构想。准则结构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本准则;第二层次有两项内容,一是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划为35个,二是独立审计实务公告,规划15个左右;第三层次为执业规范指南,规划15个左右。②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进展。第一批10个审计准则项目已于1995年12月正式发布,第二批14个项目的征求意见稿已于1996年5月完成,正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预计今年11月正式发布。③关于准则制定过程中的问题。一是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贯彻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目前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素质还达不到要求;二是客观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行政干预、会计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客户本身的配合程度都影响着准则的制定、贯彻和执业的质量;三是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审计准则制定的指导作用;四是如何借鉴国际惯例,目前正在制定的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在框架结构上、性质及约束力上、制定方法上、基本内容上与国际审计准则都有差别。

标签:;  ;  ;  ;  ;  ;  ;  ;  ;  

财务会计改革的新探索--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第九届理论研讨会综述_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