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路运行模式比较分析论文_吕光耀

航路运行模式比较分析论文_吕光耀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安徽分局 安徽 合肥 239000

摘要随着我国在航空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又加上飞机的飞行流量在不断的增加,这样的趋势下又因为现有的空域上的局限性以及现有的空域管制等等。我们的空域资源是相对来说有限的,这个有限的空域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流量就形成了冲突和矛盾,也使得整个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着压力和挑战。这已经是我国航空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了。这些都给空中交通民航管制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尽管我们国家在空域上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在新技术和新设备上的不断改进等等各种措施来增加空域上的容量的需求,但是空域上的容量还是不能满足现阶段空域上的总体需求的速度。在能力和专业上的缺陷和不足已经成为了民用航空发展的制约点[1]。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也在积极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在不断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单向循环运行;传统双向运行;双向平行航路;空中立交桥

引言

随着我国在航空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又加上飞机的飞行流量在不断的增加,民航资源相对缺乏,这使得资源上出现的高度紧张状态。民航管理部门必须要确保航班在这些有限的空域里正常的有序的进行安全飞行,在安全前提的保障下尽可能加快空中交通流量的需求和利用,这样来确保既安全又能快速的进行飞行上的流量运用。正常需求和安全上的矛盾也给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带来了难题,这个既是压力也是挑战。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和信息统计分析,在中国的骨干网的航线上几乎都有着高负荷,高风险,高流量的趋势。所以说,优化我国的骨干网络航线是势在必得要解决的问题。

1 单向运行概念

所谓的单向循环路线是指平衡飞行流密度分布,降低飞机相对运行风险,扩大空域承载能力,利用现有航线资源实现单向飞行的目标。路线上的流动组织,从而实现飞机的循环。路线路线组合。

2 单向运行与传统双向运行

2.1安全风险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迅猛发展,空域需求日益增加,空域使用方式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空域结构调整优化越来越频繁。空域安全评估是确保空域方案安全合理、运行顺畅的有效于段。遵循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程序开展空域安全评估,可以全面、有效地发现空域方案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便采取措施消除,规规避风险,指的是我们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概率和可能出现风险的情况控制到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值。我们要确保空域上的安全方案,实现安全网的准确移动[3]。

相对传统双向运行航路而言,单向化运行航路在航空器上升、下降阶段不需有必要考虑相对飞行的影响。同时,路线冲突交叉口的调节和部署方法变得更加容易和安全,初步评估表明,单向作业路线的安全风险水平高于传统的双向作战路线。路线。

2.2管制员负荷

控制器负载可以简单地通过改变指定区域内飞行操作产生的空中和地面呼叫数量来考虑。同样,由于单向操作路线,没有必要考虑飞机上升和下降阶段相对飞行的影响,并且在路线冲突交叉点的控制部署方法变得更容易和更安全,考虑到路线交叉口和指定区域的未考虑路线。应减少两种情况下的基本呼叫总数,即减少控制器负载。

3 单向运行与双向平行航路

3.1安全风险

自2007年RVSM高级别改革以来,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采取了抵消飞行的方式,避免了某些航线在一定宽度上的碰撞风险,但狭窄的航线宽度仍然不能满足民航管制部门的配置需求,这就导致了航空管制部门的高度重视。ly解决了部分碰撞避免问题。在实施双向平行路线后,控制器消除了偏移,并且两架飞机的平行路线之间存在安全间隔[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窄距离平行航路,虽然在雷达管制环境中,横向窄距离平行航路使管制员能够指挥两架相对飞行的飞机的穿越高度,但紧张的横向安全裕度要求管制员高度集中。轻微的疏忽会导致安全间隔时间缩短。高风险使得管制员难以将狭窄的平行航线视为具有相同航线的相对航班,这使得飞机难以实现连续上升和下降[5-8]。

与双向平行路线相比,单向行驶路线不需要考虑飞机上升和下降阶段相对飞行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控制器的监控压力。

3.2管制员负荷

与双向平行航路相比,单向运行航路不需要考虑飞机升降阶段相对飞行的影响。因此,控制器可以省略对平交飞行的监控,减少注意力的分配,也就是说,控制器的负载也会减少。

4 单向运行与空中立交桥

4.1单向化运行航路的高度分配更加简单

两条单向运行路线的交叉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同向”平交道口;

另一个是“反向”高水平交叉。反“高等级交叉”自然可以实现按“东、西、两”的高等级设备进行冲突配置,因此不必修建空中立交桥。当然,这需要单向操作的路线形成网络规模,效果可以更明显。

4.2单向化运行航路冲突系数明显降低

“同向”高层交叉口的情况仍需修建一座空中立交桥,但由于气道是单向运行,因此“同向”交叉口的情况只有一个飞行冲突点。同时,解决这一飞行冲突不会引发连锁反应的冲突,大大降低了部署难度。一种混合方法是在一个方向上执行飞机高度的“同向”高度层转换;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反向”高度层在一个方向上桥接飞机。结合控制区的合理设计,控制器完全能够在高层灵活配置,节省了空域垂直空间的资源[9]。

4.3单向化运行航路搭建的立交桥所占桥区范围小

传统的双向作业路线与相对飞行的飞机相连,调整进入立交桥的高度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在繁忙地区,相对于和来自的飞机数量较多,并且当上升或下降较低时难以捕获。调整的难度是可以想象的。然而,单向运行航线在飞机上下时不需要考虑相对飞行的影响,这使得控制区可以依靠自身能力解决进入天桥的高度问题。某个控制区域内立交桥的高度限制可以在该控制区域自行解决,相关控制区域将不再受影响,高度选择将进一步增加其容量。路线。

空中飞越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面对巨大的飞行安全压力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控制和分配手段。其本质是由于空域资源短缺和空域使用不合理造成的。

既有其降低安全风险和管制负荷的有利一面,也有影响空域使用效率,增加运行成本的不利一面。采用单向化航路运行模式后,可以拆除部分空中立交桥,简化一部分空中立交桥的调配方法,同时还可以释放因高度层的限制而被抑制的空域容量。

小结

本文初步分析了三种航路运行模式的利弊之处,对三种航路运行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比较。与传统路线相比,平行路线不仅仅依赖于垂直间距,这增加了横向间距,从而实现了容量扩展并减少了控制器的工作量。建立空中立交桥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了我们传统航线以及平行航线上一些出现的难题和矛盾。但是立交桥式的空域手段在交叉口冲突的时候解决起来比较随机性,这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系列的连锁效应。立交桥被编程为在飞机通过交叉点时处理冲突,从而降低操作风险并减少控制器负载。单向操作通过利用空闲路由形成闭环操作。更平行的路线可以承载更多的容量,这有利于拆除立交桥,从而释放更多的高度层,并且由于缺乏飞行而减少了控制器的工作量。三种模式中,单向模式是一种安全风险低、控制器负载低的模式。在分析航线运营模式时,本文将单向航线运行模式视为一种新的航线运营模式,在中国大量应用后是否会带来新的运营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苗旋. 应用单向循环模式 推动航路网规划实施[J]. 空中交通管制,2013,161(9):3-6.

[2] 丰宗旭. 空域特性及空域管理[J]. 空中交通管制,2002,(5):2-5.

[3] 朱代武. 在雷达管制条件下机场跑道容量的确定[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吕光耀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航路运行模式比较分析论文_吕光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