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证学“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生物物证学“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生物物证学 “教 、学 、练 、战 ”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张 飞

(新疆警察学院刑事技术系,乌鲁木齐 830011 )

摘要 :生物物证学是一门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仪器分析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该学科的出现推动了侦查学、现场勘查学、法庭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在生物物证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与实战脱节,实验课时紧缩,教学资源短缺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致使学生实战应用能力差,难以胜任公安工作。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了生物物证学课程“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期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来提高学生解决生物物证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生物物证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随着证据学、法庭科学、法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作为证据使用的生物物证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人源性生物物证中,通过分析人DNA(脱氧核糖核苷酸)中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特点从而达到同一认定的目的,这在法庭审判的证据使用中起着重要作用[1]

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采取相应的抗炎、解痉、止咳、平喘治疗都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缓解现存的临床症状,解除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从而使呼吸衰竭得到改善。然而部分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进行支气管扩张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之后,仍然无法环节现如今的临床症状。这样的患者重症哮喘患者往往是因为支气管炎症进行性加重,气道内因慢性炎症出现痰栓,阻塞了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

1 生物物证学

生物物证是一大类与案件有关的人源性和非人源性生物物证的总称。人源性生物物证主要指人体的血液、血痕、毛发、肌肉、骨骼、尿液、粪便、精液、恶露、牙齿、指甲、皮肤、皮屑、唾液斑和汗渍斑,以及一切可沾附有人体脱落细胞的物质载体等,这些均可作为DNA检验的生物物证检材。其中最常被利用的是血液、血痕、带毛囊的毛发、肌肉、精液、皮肤或皮屑组织等[2,3]。生物物证学是研究生物物证的提取、包装、送检、检验、遗传学分析和数据比对等内容的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学科除了与公安相关的专业以外,还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法医学、生物信息学、仪器分析学等多门自然科学。

2 生物物证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生物物证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都是从事公安专业或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第一,生物物证学只在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开设,其既有针对性又有局限性的现实矛盾导致从事生物物证专业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专业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第二,生物物证学属于行业学科,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是从事公安行业的预备警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缺乏其他辅助学科的交流,所以授课教师大多数是从公安一线聘请的法医教师,他们虽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理论知识还不够全面、扎实。

2.2 教学内容与实战脱节

和大多数公安课程一样,生物物证学也存在教材建设不完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等现象,教学内容与公安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教学力度不够,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与当前全面推进职业化教育的大气候不适应[4]

随着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和反侦察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指纹、足迹和犯罪工具等肉眼可见的痕迹常会被掩盖、破坏或故意伪装,导致现场勘查发现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案件所需的物证也越来越难以收集[5]。因此,提高学生发现、提取、检验、分析生物物证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必然趋势,这就要加大学生的实训内容和学时。但该课程的实战实训非常有限,实训学时不足50%,而且实验仪器数量有限,导致学生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

目前,生物物证学缺乏紧跟实战需要的教学大纲、教案、丰富完整的案例课件、全面详细的教学视频、简明的现代仪器分析使用手册和真实的生物检材等教学资源,再加上学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生物物证学教学资源稀缺匮乏。

2.3 实验学时严重不足

(1)通过随机抽奖或发放红包的方式促进受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微信公众号的关注。(2)在推送消息文末设置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以便于受众的关注,积极鼓励不同微信公众号进行相互推荐账号。(3)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体育类学术期刊与专著、体育频道、微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术论坛、QQ群、微信群等媒体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微信公众号。(4)运营主体通过在线互动或人工回复的方式提高受众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微信公众号的黏合度。(5)受众在节假日阅读微信文章的兴趣明显不如工作时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微信公众号应当在工作时间的阅读高峰期推送消息。

2.4 教学资源短缺

生物物证学课程在公安院校作为专业核心课开设,一般在大四上半学期开课,课时不足54h。同时,该课开设时间相对较晚,课时较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多以理论为主,实验课内容大多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际操作较少。此外,教学内容大多与公安实战技术相差甚远,即使有实验课,大多也是以验证实验为主,缺乏创新性和真实性的生物检材,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未能与实战相结合,导致学生很难满足公安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缺乏实战经验也是公安院校教师授课的弊端。

3 生物物证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师资力量薄弱的公安院校来说,应聘请一些专业的生物物证学教师团队。例如,当生物物证学涉及基础生物学知识时,可以聘请生物领域的教师来授课,专业的生物学教师能抓住课程重点,并且还能将课堂上的知识与科学研究进行关联,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6]。同时,授课教师也要积极与不同领域的教师进行交流,拓展思维,增加知识面,提升实战经验,丰富教学资源。此外,指导教师应跟随学生进行驻地指导,一同进行实践,并展开课题研究,增强科研水平。

3.2 进行现场教学

贴近实战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现场教学的模式启发于医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临床过程就是检验理论知识的过程。生物物证的实战教学也可以实行与公安机关相联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公安人员、学生从现场勘查的生物物证提取、检验、遗传学分析等步骤开始,着重练习检材的提取和分析部分,掌握生物检材分析的常规设备,如PCR扩增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微量提取仪、遗传学分析仪等设备的使用原理,通过练战结合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和处理各种生物检材的能力。

3.3 加大实验实训内容

生物物证学的教授内容应加大实验实训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结合理论制定合理的实验实训科目,适当加入仪器分析的内容,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此外,院校还可以与公安部门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利用一线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

近些年,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给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传播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在春冬两个季节频发,该病容易感染新生仔猪,发病率可高达100%[1],发病仔猪表现持续性腹泻、迅速脱水、严重导致死亡。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猪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均可带毒,在饲养过程中,这些带毒的排泄物可以通过饲料、饮水、生产工具和空气进行传播,同时能够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不久之后便可以传染给整个猪群。

4 结语

生物物证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庭科学在证据使用上越来越严苛,越来越科学化,这就要求物证检验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因此,生物物证学“教、学、练、战”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加大以学生为主的实验实训比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首先,加大投入,解决课时少、训练少、设备不足等突出问题。其次,实行现场临战教学,学生亲自参与案件检材提取分析。最后,加强校局合作机制,建立实训基地,以学生实习为契机,将“教、学、练、战”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从而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生物物证检验鉴定人才。

参考文献 :

[1] Mohammad Reza Eskandarion,Taghi Golmohamadi. Optimizing Denaturing HPLC as a Robust Technique for Identification of Short Tandem Repeats (STR) in Forensic Medicine[J].Journal of Forensic and Legal Medicine,2018,(09):122-124.

[2] 魏振军.生物检材的提取和检验要点初探[C]//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3] 梁迪.人体生物物证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公安科技,2013,21(03):7-11.

[4] 丁文跃,张丽敏,刘金辉,等.满足公安实践需求的公安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9(02):58-62.

[5] 王国栋,孙洪亮,韩立爽,等.生物物证检材的发现和提取技术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71-72.

[6] 罗晓霞,夏占峰,王建明,等.生物信息学课程“教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52):57-5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of “teaching ,learn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in biological evidence

ZHANG Fei

(Department of Criminal Technology, Xinjiang Police College,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 Biological evidence i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involving molecular biology, biochemistry, genetics,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emergence of this discipline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vestigation, scene investigation, forensic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In the teaching of biological evidenc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teachers, dis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actual combat, tight experimental class hours, shortag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ingle teaching method, which result in students’ poor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competence in public security work.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learn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biological evid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iological evidence throug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 Biological eviden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 :D91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8646(2019)03-0082-02

收稿日期 :2018-11-09

作者简介 :张飞(1986-),男,硕士,助教。

标签:;  ;  ;  ;  

生物物证学“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