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提问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高中物理课堂为例_高中物理论文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高中物理课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性问题论文,课堂论文,高中物理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情景或经验,在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或恰当地)创造新问题并表达新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或能力[1]。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三方面品质。流畅性由单位时间提问的数量衡量,灵活性即问题的种类应具有多样性,而独创性则体现在问题的新颖性上。

      国内学者对学生提问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欧阳文提出问题观念、信息障碍、教师权威、教学方法、提问技能是造成学生不提问的主要原因[2]。2009年林崇德首次提出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这一概念,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提问的创造性。研究者从课堂互动、教学方式、家庭环境、学业情绪、动机等方面,探讨其与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国外研究将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分为三类:教师、同伴、学生自身。Edwards从教师角度展开研究,发现教师教导方式和教师对待提问的态度会影响学生提问行为[3]。Vander Meij研究得出,同伴压力和制度压力影响学生提问的意愿[4]。Dori从实验中得出学生自身因素也与提问质量密切相关[5]。

      总之,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国内对于问题提出能力影响因素看法不一,且只片面地研究单一变量与问题提出之间的关系,理论缺乏整体性。因此,研究课堂整体包含的所有影响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十分必要。课堂由教师、学生和环境三大要素组成。本研究以高中物理课堂为例,试图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堂环境因素三个维度进行探究,挖掘高中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目的:分析物理课堂中与高中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相关的因素及相关度。研究假设: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堂环境因素均影响高中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且影响程度有差异。

      本研究选择陕西省西安市三所标准化高中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每所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级各随机选取2个班,每班随机抽取16人,男女生各8人,共抽取192人进行施测。发放问卷192份,回收有效问卷174份,回收率为91%。采用自行编制《高中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题目来源包括教师访谈、专家意见及文献资料。问卷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测试问卷,改编自韩琴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问卷[6]。第二部分为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

      采用问卷对60名被试进行试测。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42,符合信度可接受使用标准。量表的KMO检验值为0.744,Bartlett球形检验

为1902.262(p<0.01),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成分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旋转,解释总方差为56.973%,保留载荷大于0.35的项目后,可见量表有较好的离散性,结构效度良好。采用Excel 2007录入数据,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问卷不同维度及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平均分及标准差如下页表1所示。

      2.物理课堂中影响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

      为了研究各影响因素与学生创造性提问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性大小,本研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提问情况与教师因素相关极其显著(r=0.907,p<0.01),与学生因素显著相关(r=0.776,p<0.01),与环境因素相关性较小(r=0.482,p<0.01)。由此可见,学生提问情况与三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依次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

      

      为了更加精确地描述各因素与学生提问情况的相关性,对每个维度进一步细分,分别检验三因素的二级指标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创造性提问与教师因素中的教师教学方式相关性显著(r=0.835,p<0.01),与教学理念显著相关(r=0.701,p<0.01),与教师知识结构相关性较小(r=0.443,p<0.01),而与教师的教学反馈方式无相关性;学生因素中同伴作用(r=0.683,p<0.01)与自我作用(r=0.521,p<0.01)都与学生提问行为显著相关性;环境因素中只有班级环境(r=0.470,p<0.01)对学生提问行为有影响。

      

      在相关分析中可以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为了找出各因素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找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回归分析模型及线性回归分析系数a如下表4、表5所示。

      

      

      由表5中系数可以根据模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25.358+0.601×教学理念+0.480×教学方式+0.513×自我作用+0.385×同伴作用+0.464×班级环境

      由此可见,以上五个因素不仅与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有相关性,还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认为物理课堂中,高中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受五方面因素的影响,即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学生自我作用、同伴作用和班级环境。

      3.各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本研究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以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为因变量,采用T-Text统计方法,考察各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结果见下页表6和表7。

      表6说明,在教学反馈、自我作用、同伴作用、时空环境、设施环境等维度上,不同性别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对外部因素(教师、同伴、环境)依赖性较强。在培养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时应注意性别差异。

      根据年级在不同维度上的T检验结果发现,在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等三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年级主效应。与高一学生相比,高二学生提问受到课堂中各因素的影响更大。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知识结构逐步完善,学生自身个性逐渐形成,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发展,创造性提问行为也将受到更多制约。

      4.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高中物理课堂中影响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课堂中影响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有三,按其作用由大到小顺序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堂环境因素。第二,教师因素包含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而教师知识结构与教学反馈方式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无影响。第三,学生因素中同伴作用与自我作用均与学生创造性提问行为显著相关,影响较大。第四,课堂环境因素中只有班级环境对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有影响,时空环境和设施环境均无影响。第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受到教师、同伴、环境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与建议

      1.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因素

      从研究结果可看出,课堂中影响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因素有三,按其作用大小排序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课堂环境因素。其影响程度根据性别和年级不同略有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对外部因素(教师、同伴、环境)依赖性较强;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在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环境因素等三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年级主效应。该结果验证了笔者最初的假设,它既是对创造性问题提出理论的进一步补充,又为创造教育提供参考。

      2.教师因素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确认学生创造潜能、认识创造产出,鼓励个性品质,并建构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教育环境[7]。教师因素中教师对待学生创新的态度及教学方式与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相关程度较大。

      

      

      教师态度影响学生心理环境的建设。若教师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问题,如鼓励、支持、引导、认真反馈,无形中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反之,教师消极的教学态度,如否定、愤怒、强迫学生循规蹈矩,将抑制学生创造潜能发挥。可见,创造力发挥需要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营造尊重他人想法、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育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恰当选取教学策略对于高中生创造性提问能力大有裨益。韩琴等人从教师教学观念、学习动机激发、传授提问方法、训练思维品质、及时正确反馈等方面,探讨了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8]。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传授提问方法和教学反馈与学生创造性提问相关度小,其作用可忽略。教学策略提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切实有效。既然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学生自身个性、同伴作用及班级环境作为影响创造性问题提出的主要因素,教学策略的提出就应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策略。

      3.学生因素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学生因素包含学生自身因素和同伴作用两个方面。研究表明,自身因素和同伴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造性问题提出,其原因可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在学生自身因素方面,学习风格、个性品质、知识储备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其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也各不相同。其中,学习风格中社会环境偏好和动机决定个体创造的方式和行为。创造性个体的个性品质也与众不同,常具有忍受模糊的能力、克服障碍的意愿、成长的意愿、承担风险的愿望和自信心。知识储备量会影响创造力发挥,创造性问题的提出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丰富的知识也可能会造成思维僵化,形成反应定势。

      在同伴因素方面,影响作用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同伴对于创造性提问的态度,二是同伴合作。Sonnenburg曾提出合作创造力,即个体和个体的有机组合创造产出应大于个体创造产出的总和。研究儿童学习过程也可见,同伴间思想碰撞会产生更多创造的火花。同时,同伴交流过程中一些简单问题已得到解决,最终产出高层次水平的问题。

      4.课堂环境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课堂环境从三个方面作用于创造力:激发创造观点;支持这些观点;提供评价和修正观点的平台[9]。影响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课堂环境中,班级环境是主要因素,时空环境与设施环境为次要因素。

      班级环境包含着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通过与学生心理相互作用,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提问,此作用较为缓慢,效果显现需要经历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心理环境则直接作用于学生。因此,需要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来改善班级环境,使其有助于创造力的最大限度的发挥。紧张的课堂气氛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轻松、愉快、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10]。因此,教师首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以鼓励和赞扬为主的教学语言,设施齐全的教室布置,言论自由的开放课堂。

标签:;  

创造性提问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高中物理课堂为例_高中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