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子宫肌瘤治疗的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佳

刘佳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大学附属医院 妇产科 671000

【摘要】目的:重点剖析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选择不同剂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人中随机选择78例,将其分成对比组和分析组两组,对比组选择大剂量治疗法,分析组选择小剂量治疗法,选择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在激素水平、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H、FSH、P、E2相比,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激素水平,分析组的LH、FSH、P和E2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分析组在激素水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对比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5.38%(6/39例),分析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6%(1/39例),分析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病人进行治疗,与大剂量相比,无论是在改善激素水平还是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小剂量都更具应用优势,因此,小剂量法可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剂量;子宫肌瘤;应用

患有子宫肌瘤的病人,一般在临床方面并不会出现十分特异的表现,部分病人会产生腹部压迫或者触及肿块、阴道出血或者疼痛等症状[1]。如果肿瘤体积太大或者病灶的位置偏低,会对病人的直肠或者膀胱产生压迫感,进而影响到病人的正常大小便[2]。临床上会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该药物属于抗孕激素类的药物,其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性已经得到临床肯定[3]。关于如何选择药物剂量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探讨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选择不同剂量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详细性报告:

1.资料和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5年1月-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人中随机选择78例,将其分成对比组和分析组两个研究小组,每组分别有病人39例。对比组中,病人年龄为22-51岁,平均(29.5±5.0)岁,包括15例多发肌瘤者,24例单发肌瘤者;对比组选择大剂量治疗法。分析组中,病人年龄为24-52岁,平均(30.0±5.5)岁,包括12例多发肌瘤者,27例单发肌瘤者;分析组选择小剂量治疗法。两组对象在年龄及病情等基本临床资料方面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本次入组的78例研究对象均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肌瘤,(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1s,国药准字H20000648)。其中,给予对比组病人的用药剂量为25.0 mg,分析组病人12.5mg,每日1次,口服,两组的治疗疗程均12周。

1.3指标观察

治疗后,检测两组病人的激素水平,具体指标包括:LH、FSH、P和E2,并统计对比采用不同剂量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选择使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病人的激素水平

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H、FSH、P、E2相比,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激素水平,分析组的LH、FSH、P和E2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分析组在激素水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病人的激素水平()

2.2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对比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者,其中,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者各2例,头痛和乳房胀痛各1例,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5.38%(6/39例),分析组中,出现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者,其他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6%(1/39例),分析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

3.讨论

在妇科,子宫肌瘤属于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月经过多、不孕、子宫出血等。经研究证实,子宫肌瘤和雌激素之间存在紧密相关性,患者引发子宫肌瘤后,起雌激素会呈现出上升趋势。另外,子宫肌瘤和孕激素之间也存在关联性[4]。子宫肌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病人将会面临不孕、流产、尿频、排尿异常等风险,该疾病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杀手”之一。严重时,会导致女性切除子宫,对于孕龄女性来说,子宫切除很可能产生骨质疏松,甚至过早产生更年期综合症。为提升子宫肌瘤病人的身体健康指标水平,对其进行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当前,治疗子宫肌瘤通常会保守治疗,选择药物治疗是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因此,为提升米非司酮的治疗质量,积极探究其使用剂量意义深远。

本研究选择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两组子宫肌瘤病人进行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H、FSH、P、E2相比,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激素水平,分析组的LH、FSH、P和E2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分析组在激素水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后,对比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5.38%(6/39例),分析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56%(1/39例),分析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

上所述,在对子宫肌瘤病人进行治疗时应用米非司酮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与大剂量用药相比,小剂量用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激素水平,也可降低病人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因此,小剂量更具安全性,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梅.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174-1175.

[2]李剑兰,宋美兰,封全灵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循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13(2):85-86.

[3]张汝倩.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2(14):109,111.

[4]谢漫漫.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09):67-68.

作者简介:刘佳 (1968-4) 重庆 汉族,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妇产科门诊计划生育工作

论文作者:刘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探讨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子宫肌瘤治疗的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