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肾相关理论在缺血性中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张丽芳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中医脾肾相关理论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缺血性中风患者资料6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滋补脾肾中药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9.7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之前比较存在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通过滋补脾肾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脾肾理论;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method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M spleen and kidney related theory in the study of ischemic stroke,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66 case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3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33 cases in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88%,the effective rate was 69.70%,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kidney,the effect of treatment is remarkable,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in clinical use.

[Keywords]:Ischemic stroke;TCM spleen and kidney theory;Treatment effect

缺血性中风在西医学中相当于脑栓塞或是脑梗死,指的是患者突然出现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降低或是血流出现完全中断,引起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非常高,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比较高,患者出现再发率高,是现在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最近几年以来,中医药对于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和病机的不断深入研究,在治疗方面获得明显的优势,本文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资料6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滋补脾肾中药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缺血性中风患者资料6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7~80岁之间,平均67.7±8.4岁,患者的病程时间在20天到1.4年之间,平均9.6±2.8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7~83岁之间,平均66.8±8.2岁,患者的病程时间在20天到1.6年之间,平均9.6±2.5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可以实施比较;两组患者全部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1],患者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意识清楚,通过CT以及MRI检查得到确诊;两组患者全部排除甚至昏迷、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脑出血以及明显意识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33例患者通过常规西医方式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100mg,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50ml,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0.5g加入到250ml生理盐水中;观察组3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之上通过滋补脾肾中药方进行治疗,组方包括:山药20g、熟地10g、黄芪10g、太子参30g、地龙10g、益智仁20g、麦冬10g、玄参10g;针对言语不利患者加用远志10g以及石菖蒲10g,针对头痛头晕患者加用夏枯草10g以及菊花10g,针对肢体麻木患者加用防己10g以及木瓜10g,上述药物用水煎服,每天2次,每天1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作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一共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依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患者的病残程度显示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到100%,则为基本痊愈;患者的病残程度显示为1级到3级,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到90%,则为显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在18%到45%,则为有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小于17%,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将P<0.05看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9.7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之前比较存在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2。

3 讨

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以及饮食结构出现变化,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断趋于年轻化,缺血性中风患者一般在休息、睡眠以及静止时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临床就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志清醒之后,大部分患者存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以及口眼歪斜等后遗症[3]。中医学中认为缺血性中风之本主要为脾肾两虚,肾虚引起患者脏腑气血和阴阳失调,气化失司引起患者痰浊内生,生脾虚无力布津而痰阻,引起淤血壅塞脑络和经脉,从而凝结成痰,导致发病。本文中主要通过益气养阴以及滋补脾肾方法进行治疗,组方中的黄芪、太子参、益智仁以及山药具有补脾益肾作用,熟地、麦冬以及玄参具有养津增液作用,和太子参和山药一起使用发挥护脾肾之阴效果。地龙具有祛风活络,促进瘀血复通的作用,麦芽具有健脾养胃,促进消化的作用,通过现代药理证实,黄芪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玄参能够显著提高冠脉血流量,地龙煎剂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患者血小板的聚集,所有药物共同使用补而不燥,兼顾脾肾、淤血和气阴[4-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缺血性中风通过滋补脾肾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29(06):381-383.

[2] Shah Ebrahim,Olia Papacosta,Peter Whincup,Goya Wannamethee,Mary Walker,Andrew N. Nicolaides,Surinder Dhanjil,Maura Griffin,Gianni Belcaro,Ann Rumley,Gordon Lowe. Carotid Plaque,Intima Media Thickness,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and Preval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The British Regional Heart Study[J]. Stroke: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2011,6(04):223-224.

[3] 于丽丽,王天芳,徐雯洁,王智瑜,吕佳苍,苏惠萍,焦扬,张念,刘泉,陈宪海,苗建英,徐艳玲,王明航,王庆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7(10):1221.

[4] 金香兰,张允岭,孟繁兴,张綦慧,郭蓉娟,陈志刚,张志晨,郑硕,牛焕敏,邹敬韬,王乐,白文,曹晓岚,张玉莲,赵建军,陈志强,常富业. 高血压病低危组证候要素初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13(01):633-634.

[5] 鲍远程,杨文明,胡翠平,韩辉,谢道俊,张波,陈怀珍,汪瀚,童建兵,张娟,杨波,金珊,周磊.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13(03):922-924.

论文作者:张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中医脾肾相关理论在缺血性中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张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