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_韦乂宁

韦乂宁

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妇产科广西南宁530219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原因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 :对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7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后出血首位,产后出血均发生在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2h内占96% %。经积极抢救与护理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364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而且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降低产后出血是保证产妇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索产后出血原因,及其有效的进行治疗和护理,对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0年1 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孕妇3649例,发生产后出血78例,占214%(其中足月头位阴道顺产20例,占256%,剖宫产58例,占7440%,初产妇72例,经产妇6例)。产后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500ml者75例,占96%;最多失血者达2000 ml以上3例,占4%。

2结果

导致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后出血首位,产后出血均发生在胎儿娩后至胎盘娩出前2h内。经积极抢救护理,无一例产妇死亡。

21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百分比用X2检验。

22产后出血原因比例分析,见表1。

注:妊娠并发症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子宫肌瘤等。

由表2数据可得,χ2=616,005>P=0013>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妊娠并发症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406%)明显高于无妊娠并发症组的发生率(169%)。

3讨论

3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占产科出血死亡的878%[2]。我国死亡孕产妇中有499%是由于产后出血所致,且产后出血2h内是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段。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原因总数的718%,与国内外的报道一致。由于产妇对分娩存在恐惧心理,精神过度紧张,产程时间长,导致产妇体力衰竭,合并有急慢性的全身疾病等。另外,产科妊娠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可引起子宫颈水肿,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子宫肌瘤等均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要全面分析发病原因,积极抢救并查明病因,及时有效止血是关键[2]。

32产后监测:

本组产后出血约96%发生在产后2h内。故胎盘娩出后产妇继续在产房观察2h,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尿潴留者给予导尿;协助早期哺乳,可剌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3]。

33产后护理与预防:

预防产后出血关键在于预防产后2h内出血,胎盘娩出后2h称为第四产程,此时由于膀胱及直肠充盈影响子宫收缩,或存在未被发现的软产道损伤,均可造成出血。因此加强产后2h内的观察,处理好2h内的出血,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4]。胎盘娩出后,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h,助产士要严密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子宫软硬度,宫底高度及膀胱是否充盈,并及时排空膀胱。适当使用宫缩素,预防性应用缩宫素能减少产后出血,在胎儿前肩娩出时立即肌注缩宫素10U,胎儿娩出后再肌注10U促进子宫收缩,对产后出血倾向的患者再予缩宫素20 U加入5%SG500ml静脉滴注或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400ug。上术方法均可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5]。另外,注意产妇饮食,防止产妇疲劳和产程延长,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充分做好输血和抢救准备,保持静脉通畅。

34心理护理:

对产妇要以稳定其情绪,耐心听取产妇叙述,有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通过向孕妇介绍病房和分娩室的环境、妊娠分娩的基本知识,在第一、第二、第三各产程中给产妇精神鼓励,指导产妇分娩时呼吸配合,下肢和腹部肌肉的配合,以及腹壁按摩,压迫止痛法等,并随时向产妇说明产程进展情况,鼓励产妇增强分娩的信心。

综上所述,积极探索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1月第7版:205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2

[3]陈雪梅,刘春平,陶素侠.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当代医学,2009,15(4):49

[4]崔英华.妇产护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2-113

[5]顾伟,苏琦梅.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11):677-679

论文作者:韦乂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4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_韦乂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