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济运行论文,国民论文,安全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立国民经济运行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的重要性

追求稳定与安全的社会经济环境,是每一个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责。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大大加强了;同时,各国经济间的磨擦、对抗乃至斗争也大量增加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正在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界上一些大国十分重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其中美国总统曾一度将国家经济安全放在对外政策的首位;俄罗斯制定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等。

对中国来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性阶段,经济运行容易产生剧烈震荡,经济安全问题显得格外重要,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渡、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二元结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力能量的释放,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型,产业结构、国民经济质量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第三,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明显增大,风险也随之增多了;第四,我国还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综合国力、主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还比较薄弱,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加入WTO后,我国的民族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将处于不利地位等。所有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都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或大或小、程度不同的风险或不安全因素,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经济风险,实现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经常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包括研究并确立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目标,确定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任务,制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适当的领导机制和制度保障、提高全国人民的安全意识等等,而建立健全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正是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

二、国民经济运行安全基本理论

1.关于安全、风险的定义。“安全”一词,在中国古代,“安”即为“安定”、“平稳”之意;“安全”即平安无危险之意。现代意义上的“安全”(SECURITY)来源于西方,《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中将安全解释为:“摆脱危机和焦虑的状态”、“得到某种保障、保护和防卫”。关于风险的定义。美国道格拉斯。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对风险的解释是“风险是投资者面临盈利或损失的可能性”,“他的利润是对他承担经济的不确定性(例如消费者爱好的改变或工艺的改变)的风险的报酬”;美国学者A.威廉斯认为:“某项活动的未来结果有两种以上,就是风险,即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等。虽然解释不完全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点,即风险是由不确定性决定的,风险可能带来损失或收益、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可以化解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等。“安全”与“风险”是一对对称性很强的概念,通常可以用风险的大小来说明安全的程度,安全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风险或不安全都是由事物的不确定性决定的。

2.国民经济运行系统。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实践中,将经济活动分为实物运动和资金运动,二者的运动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所谓实物运动是指与货物、服务有关的活动,即包括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投入产出)、交换(运输与买卖)、使用(消费和投资)活动,还包括进出口活动。所谓资金运动是指与收支、借贷有关的活动,包括收入的份配与再分配,以及资金的使用与融通活动。两种运动共同构成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紧密联系在两个方面。资金运动往往是伴随实物运动而发生的,如随着商品(包括服务,以下同)买卖的进行,资金运动表现为货币的收入和支出(现金交易),或者是债权债务的发生(赊账交易)。但是资金运动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依赖实物运动而单独运动,如银行的存款贷款、股票债券买卖、货币等金融资产无偿转移等金融交易活动,都没有其相对应的实物运动。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资金运动的这种独立性越来越明显。在资金运动中属于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部份中的“收入的分配”又是在实物运动中进行的,参与生产过程的各个生产要素分别获得回报,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政府获得生产税净额、生产企业获得营业盈余及固定资产折旧;而“收入的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财政承担,即将其所获得的生产税净额进行再分配,用于政府的各项开支。资金运动中属于资金和融通部分活动主要由金融机构来承担。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国民经济活动分解为实物运动、财政运动、金融运动三种交织在一起的运动,或者说国民经济运行这个大系统是由实物运行、财政运行、金融运行三个子系统构成。

3.国民经济运行安全机理。所谓国民经济运行安全,就是指宏观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安定”、“平稳”、“平安”的运行,处于“无危险”、“摆脱危机”、“得到某种保障、保护、防卫”等的状态,也即国民经济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状态,或者说基本上不存在各种较大风险。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中实物运行、财政运行、金融运行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实物运行的规模、速度、效益、质量等决定着财政运行、金融运行的规模、状况等;反过来,财政、金融各自运行的状况又对另外两种运行状况起着影响作用,如由于宏观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政府运用财政投融资的扩张或收缩,能够调节实物运行的景气状况,从而平整实物运行的波动性,消除实物运行的“大起”、“大落”,实现其平稳安全的运行;金融运行中的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与实物运行关系密切,货币供应量的过大或过小,都对实物运行起着不利的影响。综上所述,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受到实物、财政、金融运行安全的影响与制约,而实物、财政、金融自身运行的安全状况又各自受到多种因素的决定和制约。国民经济运行的安全还受到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由于这方面因素不好量化,只能作定性的分析,本文不作研究与考虑,指标体系中也不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4.实物运行的安全与风险问题。实物运行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实物运行实质上就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提供、生产过程、运输、销售、进出口、消费、投资、库存等环节。实物运行的安全状态是指社会再生产处于健康的、稳定的、周而复始的连续运行状态,也就是说实物运行中不存在“大起”、“大落”现象。我们将实物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比喻成一个圆形的链条,实物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就是实物运行这个链条上的一个“环”,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的安全(或风险)状况,都会影响到整个“链条”的安全状况。因此说,上述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的提供、生产、运输、销售、进出口、消费、投资、库存等因素对实物运行的安全状态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这些环节之间处于和谐、协调、成比例等的状况,那么整个实物运行就处于安全的状态;如果其中的一些环节和因素处于风险状态,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实物运行的安全状态。一般情况下,重要环节或因素、多种环节和因素,对实物运行的安全状况影响程度大一些,而一些次要因素或环节、少量因素或环节对实物运行的安全状态影响小一些。

5.财政运行的安全与风险问题。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国家财政担负着三方面的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调控经济与监督管理)。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财政运行安全是指,财政收入、支出基本上处于持续、稳健增长的平衡状态,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财政运行安全除了受到实物运行的规模、质量、速度等影响外,还直接取决于财政结构与财政机制,受到财政的收入、支出、收支平衡、赤字、内债、外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6.金融运行的安全与风险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运行与实物运行关系密切,二者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地、健康地安全地运行。金融运行与财政运行密切配合,共同影响和制约实物运行的安全状况。现代社会中,金融安全至关重要,金融风险是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隐患。所谓金融安全,就是指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金融安全的基本要求是:1.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2.保护投资者和存款人的利益;3.保持货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金融风险影响着金融安全。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原因或金融本身制度缺陷、运行紊乱等因素造成的资金、财产、信誉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金融领域一系列矛盾激化,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造成的破坏性威胁。金融风险与安全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影响和制约金融运行安全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有货币供应量、信用、利率、流动性、经营、汇率、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因素。

三、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

依据上述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理论及系统分析,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由实物运行安全、财政运行安全、金融运行安全评价指标组成。

(一)实物运行安全评价指标

由于实物运行是再生产过程,而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状况都可能影响到实物运行的安全,因此评价实物运行安全的主要指标如下:

1.重要物资、能源的安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生产的安全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可用粮食的自给率或进口率来代表粮食生产的安全程度。

石油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占20%。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加强,石油的比重将逐步上升。石油的安全指标为石油自给率。

水资源安全问题。水是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的命脉。水资源安全十分重要。衡量水资源安全的指标是缺水率(全国总需水量-全国总供水量)/全国总水量。

2.生产的安全。在发展中求安全,在安全中求发展。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是经济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发展的安全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上,用GDP增长率表示。

3.产业结构的安全。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合理的经济结构(亦可称为产业结构)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进行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安全的主要指标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科技、教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

4.消费。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用于消费、投资、净出口;反过来,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三者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反映消费安全的指标有:居民消费指数、收入水平差距、储蓄率。

收入水平差距——指标为:占总人口数5%的最高收入者与总人口数5%的最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比率。

5.投资。投资方面的指标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投资率、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6.进出口(或称内需与外需的关系问题)。进出口安全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进出口总额/GDP)、出口依存度(外贸出口总额/GDP)、进口依存度(外贸出口总额/GDP)、进出口差率(顺差或逆差)三个指标。

7.库存(又称存货)。库存安全指标有:全社会库存、工业品销售率。

8.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指标较多,如投入产出率、资金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能源、劳动利税率、全要素生产率等。

9.通货膨胀。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DP缩减指数。

10.就业失业。反映就业失业的指标有就业率和失业率。

11.经济泡沫方面。指标主要有房地产价格指数与股票价格指数。

12.地区差距方面。指标为东部、中部、西部人均GDP比较(暂缺)。

13.微观企业抗风险能力方面。微观企业抗风险能力主要表现在流动性、营利性、安全性三个方面。反映流动性的指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安全性的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例等。

(二)财政运行安全与风险指标

1.财政收入方面。财政收入安全与风险的指标有:财政总收入增长率、广义财政收入(包括各种税费在内)增长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等指标。

2.财政支出方面。财政支出方面的安全指标为:社会文教支出增长率、抚恤和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

3.财政收支关系方面。财政收支安全的指标主要有:财政赤字额、赤字率、中央财政赤字依存度等。

4.内债方面。主要指标有:债务负担率、债务依存率、国债偿还率、居民应债能力等。

5.外债方面。外债安全方面的指标有:外债结构(短长期比例)、外债依存度、外债偿债率、外债负债率、外债债务率、国际外债与外债总额的比率、当年还本付息额与国际储备的比率。

(三)金融运行的安全与风险指标

1.货币发行(或供应)。主要指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1)、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

2.信用风险。主要指标有:呆账贷款/银行总贷款、呆滞贷款/银行总贷款、逾期贷款/银行总贷款指标来反映。或者用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各种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3.市场利率风险。指标是真实利率的变动。

4.流动性风险。主要指标有:存款变动情况、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如三个月内可变现资产占总资的比例、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的匹备情况等)等指标来反映这方面的情况。

5.经营风险。主要指标有:自有资金比例、资本充足率、银行利率(银行盈利能力)、拆入资金比例、各项资金损失率、存贷差等。

6.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安全方面的指标有外汇可供进口的月数、经常项目逆差与GDP的比率、外汇储备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率等。

7.汇率风险。指标有官方人民币汇率变动率。

8.国际收支方面。主要指标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

四、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等级的确定

国民经济运行安全指标的等级可分为五级,即:最安全(A级),较安全(B级),安全或基本安全(C级),轻度不安全(D级)和危机爆发(E级)。

上述五个等级的划分适用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实物、金融、财政运行及各项具体指标安全状态的等级。

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安全或风险等级标准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办法:(1)凡是国际上已有标准或规定的,又基本符合我国情况的,我们就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规定;(2)国际上虽然有标准或规定,但是这些标准或规定基本上适应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不太高,在许多方面还具有过渡性,对这些标准或规定需要结合我国情况作必要的调整;(3)国际虽然没有标准或规定,但是我国有关单位或研究人员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提出了一些参考标准,对此我们尽量采用;少数标准是结合前几年情况提出的,与现实情况有些脱节,我们也根据具体情况作必要的修正;(4)有的指标数据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当一些指标的安全标准确定下来后,相关指标的标准按一定比例关系给予确定;(5)还有一些标准是作者自己研究提出的。

根据以上办法,本文提出的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等级标准如下表:

五、90年代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状况基本结论

将1990-1998年国民经济运行方面的有关数据与以上安全指标等级进行对比,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的基本状况如下:

(一)实物运行方面

重要物资、能源供给的安全情况是:粮食供给处于比较安全状态(B级)、石油供给处于基本安全状态(C级)、水资源安全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D级)。

GDP增长率的安全状态是:前期处于危机(过热)状态(E级)、后半期处于基本安全状态(C)。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的安全情况是:1993-1995年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D级)、1996-1998年处于基本安全状态(C级)。

物价安全—通货膨胀率的安全情况是:1992年以来,一直处于过高或过低甚至负增长状态(E级或D级)。

失业就业的安全情况是:90年代中期以来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D级)。

居民消费安全情况是:居民消费增长处于基本安全状态(C级)。

投资方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1992-1994年的过高投资(E级)逐步过渡到基本安全(C级)状态;而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却由90年代初的极好状态(A级)逐步下降到1996-1998年的极差状态(E级)。

进出口方面的安全情况是:外贸依存度由1991-1992年的较安全(B级)转变到1994-1995年的轻度不安全(D级),再转变到1996-1998年的基本安全(C级);出口与进口的情况基本上也是由较安全(B级)转变到轻度不安全(D级)再转变到基本安全(C级)。

经济效益与企业资产负债率方面的安全状态是:全社会库存率多数年份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D级),少数年份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E级);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E级);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E级)。

(二)财政运行方面

财政收入安全情况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D级)、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却由基本安全(C级)转变到轻度不安全状态(D级)。

财政支出安全情况是:社会文教支出增长率一直处于快速度增长状态(A级);抚恤与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率却处于低增长状态(E级)。

财政赤字安全情况是:基本处于最安全状态(A级)。

国内债务安全情况是:国债负担率由1991-1995年的较安全状态(B级)转变到1996年的基本安全(C级)、再转变到1997-1998年的轻度不安全(D级);国债负担率一直处于最安全状态(A级);国债债务依存度却由较安全(B级)转变到基本安全(C级)、再转变到轻度不安全(D级);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也逐步由较安全(B级)转变到较不安全(D级)、甚至很不安全(E级);国债偿还率逐步由基本安全(C级)过渡到轻度不安全(D级)、重度不安全(E级);中央财政偿还率也由较为安全(B级)转变到基本安全(C级);居民应债能力一直处于比较安全状态(B级)。

国外债务安全情况是:国际储备与外债总额的比重由基本安全(C级)转变到比较安全(B级);长期债务比重一直处于比较安全状态(B级);外债依存度正在由基本安全(C级)转变为轻度不安全(D级);外债偿债率一直处于最安全状态(A级)、外债负债率多数年份处于较安全状态(B级),少数年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C级);外债债务率一直处于较安全状态(B级);短期外债与国际储备的比率一直处于最安全状态(A级);当年还本付息额与国际比率由较不安全(E级)转变到较安全(B级)、最安全状态(A级);外债占外资的比重处于较安全状态(B级)。

(三)金融运行方面

货币供应量安全情况是:M1的供应增长率多数年份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D级),个别年份甚至处于极不安全状态(E级);M2的供应增长率多数年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C级),少数牌价年份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E级)。

信用安全情况是:不良贷款比重一直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E级)。

流动性安全情况是:流动性比率基本处于不安全状态(E级)。

经营安全情况是:资产回报率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E级);存贷差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E级);资本充足率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D级)。

市场利率安全情况是:真实利率处于轻度不安全状态(E级)。

汇率安全情况是:官方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比较安全状态(B级)。

外汇储备安全情况是:外汇储备与进出口比例处于比较安全状态(B级)、外汇储备增长与GDP增长的比例牌比较安全状态(B级)。

国际收支安全状态是:国际收支平衡一直处于比较安全状态(B级);外国直接投资加经常项目与GDP的比例一直处于比例安全状态(B级);经常项目逆差与GDP的比例一直处于比较安全状态(B级)。

(四)总体评价

1.为了便于汇总综合,我们确定赋予各个安全等级以“分数”,这里“分数”的多少代表风险的大小,“分数”越少风险就小,安全度越高;“分数”越高风险越大,安全度就越低。如最安全A级为0分,表示无风险;较安全B级为2分,表示风险很小;基本安全C级为4分,表示有少量风险;轻度不安全D级为7分,表示有较多或较大风险;危机或重度不安全E级10分,表示风险很多且很严重。

2.根据其对国民经济运行安全影响的重要程度不同,我们将对实物运行、财政运行、金融运行分别赋40%、30%、30%的权数。

3.根据以上假设,我们计算出各子系统及总系统各程度的安全指数。1991-1998年,实物运行的安全指数(平均数)分别为:4.63、5.56、5.69、7.06、6.0、5.81、6.0、5.5;财政运行的安全指数(平均数)分别为3.42、4.0、3.38、2.88、3.0、3.43、3.33、3.95;金融运行的安全指数(平均数)分别为:5.36、5.5、5.57、5.5、5.5、5.34、5.93、5.29。相对而言,国民经济三种运行中,财政运行处于较安全(B级,2分)与基本安全(C级,4分)之间,而实物运行、金融运行则处于基本安全(C级,4分)与轻度不安全(D级,7分)之间。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财政运行的风险小于实物运行、金融运行的风险,换句话说,国民经济运行中实物运行、金融运行的风险大于财政运行的风险。

1991-1998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综合安全指数分别为:4.49、5.08、4.49、5.33、4.95、4.96、5.18、4.98。也就是说,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多数年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局部如实物运行、金融运行中存在较大风险因素。

标签:;  ;  ;  ;  ;  ;  ;  ;  ;  ;  

国民经济运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