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旅游景观设计探讨论文_王志雄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 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设计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关键词】观光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景观设计

一、概述

1.休闲农业的内涵

“休闲农业”一词来自“休闲产业”,而休闲产业则泛指提供休闲服务及满足休闲需求的产业。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2.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

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

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规划原则和设计理念

1.规划原则

(1)生态的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农业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旅游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农业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地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农业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旅游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5)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还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还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农业园区旅游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又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旅游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2.设计理念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一郊区一乡间一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园区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区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休闲农业的规划和开发必须基于地方特色,将地方资源的生活性、技术以及丰富性充分并深入地发挥,使其多样化、精致化、独特化。

三、规划案例

1.项目概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北依密云水库,西邻潮河,国道穿园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场地分析

一山一河,河流于山前。山区三脉三谷,北谷深幽,中谷南谷开阔。群山有环抱之势,基地西低东高,东有远山相映。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其围合之力,亦有敛财之意。

地形特征:“坡、坎、沟、山”

坡:位于西部,现状为梯田,北有群山环抱,可以构筑台地式景观。

坎:坡地与坡地之间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陡坎,在视觉上产生丰富的层次感。

沟:自然形成的沟渠,深幽静谧隐于群山之间。

山:连绵起伏的群山,整体感官上产生强烈的韵律感。最高峰位于东侧,可鸟瞰全园。

发展目标

根据区域规划建设目标和园区发展的实际要求,该观光休闲农业园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成为该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度假型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云县东线观光农业的重要示范基地;成为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成为梨果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成为梨果品贮藏、销售、信息服务的中心。

规划立意

在突出规划立意的前提下,我们规划引进现代观光农业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根据该观光休闲农业园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四大创意;

(1)生态回归休闲:享受自然、放松身心,如垂钓、登山、游园、观山游水等户外运动;

(2)产业化市场运作:果品采摘、推广和包装销售一条龙,创立北京独特品牌;

(3)节庆和民俗体验:开展节日庆典和各项文化娱乐活动,感受当地传统地域文化,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4)农业科普和推广: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农业推广。

以四大文化园区活动为依托,让游人尽情感受自然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梨园文化”------宣传/戏曲/艺术

(2)“渔文化”------生命/财富

(3)“农耕文化”------采摘/丰收

(4)“饮食文化”------农家乐/品尝/茶座

4.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一主入口、一广场、三中心、四区”

其中:“一主入口”指观光主线入口

“一广场”指梨园情广场

“三中心”指餐饮服务中心、休闲文化中心、观景中心

“四区”休闲服务区、精品采摘区、观光体验区、果品开发区

本次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800亩,规划将整个基地分成四个功能区:休闲服务区400亩;精品采摘区600亩;观光体验区500亩;果品开发区300亩。

规划重点为园区主、次道路的硬化和美化,新的园区入口景观的改善和提升,采摘接待中心和垂钓园区周边景观小品的建设。

重要节点

休闲农业旅游中的景观设计,主要围绕着游客的体验路线进行,尤其是细节关键点,要从细微入手,让游客看到的都是自然中带着设计手法,不破坏自然,同时也不会是纯自然的无序感。

四、小结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环境,强化整个环境的融合与渗透;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郑健雄.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2]吴忆明,吕明伟.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论文作者:王志雄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旅游景观设计探讨论文_王志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