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疏肝汤治疗寅时失眠症46例临床观察论文_刘,景

(昌平区中医医院脑病科 102200)

摘要:目的 观察润肺疏肝汤治疗寅时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到 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寅时失眠症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应用润肺疏肝汤口服治疗,对照组46例应用百乐眠胶囊口服治疗,治疗两周,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7%。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润肺疏肝汤治疗寅时失眠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润肺疏肝汤;寅时;失眠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un fei shu gan decoction for patients with Yin Shi insomnia diseases.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Yin Shi insomnia disease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 of 4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46 cases. Run fei shu gan decoction was add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Bai le mian capsule was given to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2 weeks.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had the following result:42 cases effective,4 case not 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was 91.3%.control group had the following result:36 cases effective,10 cases not 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was 71.7%.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group medicine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medicines(P<0.05).

Conclusion Run fei shu gan decoction is effective for a patients with Yin Shi insomnia diseases.

【Key words】Run fei shu gan decoction;Yin Shi;insomnia.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证,而寅时失眠症又是其中一种类型。笔者自2014年1月至 2017年1月采用润肺疏肝汤口服治疗寅时失眠症患者42例,与百乐眠胶囊口服治疗的42例患者进行对照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来院就诊的92例寅时失眠症患者,将受试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治疗组(润肺疏肝汤组)46例和对照组(百乐眠胶囊)46例。治疗组的男性为20例,女性为26例;年龄 38 ~58岁,平均年龄(48.0±10.0)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6.0±3.0)年。对照组的男性为19例,女性为27 例;年龄40~56岁,平均年龄(48.0±8.0)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0±4.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诊断标准

2.1失眠诊断: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之诊断标准

(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2.2寅时失眠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术语证候部分》、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公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失眠》结合临床经验相关报导,制定失眠辨证标准如下:

(1)主症:

凌晨约3-5点自醒或易醒,醒后不眠或难以再眠,昼日倦怠乏力,精神不振。

(2)次症:

干咳少痰,痰粘不易咯出,痰中带血,口燥咽干,音哑,潮热颧红,盗汗,两胁胀痛、灼热,烦躁易怒,口苦口干。

(3)舌脉:

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或弦数。

(4)诊断依据:

主症至少3项(凌晨约3-5点早醒或易醒,醒后难再入睡,白天疲乏必备);次症至少2项,舌脉为参考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2周。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以润肺疏肝汤口服治疗。方药组成:百合30g,沙参15g,麦冬15g,川贝母10g,丹皮15g,五味子10g,白芍15g,夏枯草10g,栀子10g。每日1剂,水煎,分为早晚各一次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口燥咽干者加用天花粉;潮热盗汗者加用生地,龟板;烦躁者加用川楝子,柴胡。

3.2对照组用百乐眠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0131)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4疗效标准

4.1参照《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

(2)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小时以上;

(3)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足3小时:

(4)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

4.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分析表

与对照组随访后比较,*P<0.05。提示两组总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6讨论

失眠于西医常常考虑与抑郁、焦虑有关。关于失眠症,历代医家有不同论述。失眠在《内经》中称之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丑时肝经,寅时肺经,说明肺与肝有着密切的联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心脏脉论》中载:“五脏者,魂魄宅舍,精神之依托也。魂魄飞扬者,其五脏空虚也,即邪神居之,神灵所使鬼而下之,脉短而微,其脏不足则魂魄不安。魂属于肝,魄属于肺。”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不归于肝,神静而不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丑为肝时,寅为肺时,肝失条达,肺阴亏虚,气血循经不畅,魄不能守,飞扬于外,肺魄不能制肝魂,魂魄不安而发生寅时失眠症。方中百合味甘、微寒。归肺、心、胃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益胃清热。《纲目拾遗》:“清痰火,补虚损”。《上海常用中医药》:“治肺热咳嗽,干咳久咳,热病后虚热,烦躁不安”。润肺安神,是为君药。沙参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本草汇言》:“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药理研究证明,麦冬多糖可以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并诱生多种细胞因子[1]。川贝母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本草会编》:“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五味子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本草备要》:“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医林纂要》:“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现代药理显示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2]。四药合用,助君加强润肺之效,共为臣药。丹皮味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牡丹皮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中枢,有镇静催眠作用[3]。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白芍所含的芍药甙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压、扩张血管等作用[4]。夏枯草味辛、苦,寒。归肝、胆经。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重庆堂笔记》:“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久者尤甘,入药为胜”。此三药合用,疏肝清热,共为佐药。栀子为使,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秽,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栀子生品及各种炮制品均有一定的镇静作用[5]。八药合用,滋阴润肺,清热疏肝,安魂定魄,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凤荣,张旭,范俊等.麦冬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2):236—237.

[2]李海涛,胡刚.五味子醇甲抑制6-羟基多巴胺诱导PC12凋亡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2):96.

[3]王瑜,明亮,岑德意,等援 丹皮总苷实验性癫痫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3):268.

[4]张安平,陈敏珠,徐叔云.白芍总甙对大白鼠睡眠节律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9(6):454.

[5]朱江.栀子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0,31(3):198—200.

作者简介:刘景,男,38岁,主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长期从事中医脑病治疗,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

论文作者:刘,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润肺疏肝汤治疗寅时失眠症46例临床观察论文_刘,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