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女性作为人类繁衍的重要角色更应注意自身的妇科健康。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45岁~55岁的女性中。在我国妇科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率约22%左右。妇科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异常的子宫出血,通常为无排卵性子宫出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贫血、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积极的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可以采用孕激素进行止血,若长期的使用不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性,患者可能会发生突破性出血等状况。也有患者使用雄性激素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佳,不能够有效的进行止血。传统的切除子宫手术风险较高,且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所以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妇科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很好的途径。米非司酮在临床上可用于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抗早孕等妇科手术中,是一种强效的抗孕激素。随着科学的发展,该药物的“潜能”也被挖掘出来,用于更多的妇科疾病治疗当中。米非司酮作用于垂体,影响FSH、LH的分泌。米非司酮作用于下丘脑影响LHRH、FSH、LH的分泌。米非司酮作用于卵巢,使得黄体溶解,有效的减少黄体激素,并对排卵进行延迟,降低患者体内的雌孕激素。本文就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经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PRL水平、P、E2水平比治疗前明显的降低,治疗后患者的LH、FSH的水平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治疗前比有明显的升高,且子宫内膜厚度有所下降。说明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起了显著的作用。此外,米非司酮还有非竞争性抗雌激素的作用,从而导致子宫内膜的萎缩、闭经等情况,同时还会影响子宫内膜血管的生成,在用药剂量方面需要掌控的得当。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很好,不仅具有止血的功效还会促进闭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封全灵, 熊祯祯, 王智霆,等. 米非司酮对孕激素受体M阳性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7, 57(3):13-15.[2]申铁英, SHENTie-ying.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补肾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12(4):538-540.[3]王秋凤, 曾艳花, 唐晓霞. 不同甲氨蝶呤用药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7, 28(22):3736-3738.[4]高剑华[1], 陈玉蓉[2], 崔静[1], 等.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7, 57(10):72-74.[5]秦新蕾.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34):4843-4844.[6]茅红艳, 陈媛媛.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21):79-80.
论文作者:林瑞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患者论文; 绝经期论文; 功能失调论文; 性子宫论文; 水平论文; 妇科论文; 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