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工商业发展的思考_商贸物流论文

关于西部工商业发展的思考_商贸物流论文

发展西部商贸业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论文,商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1)10-0064-03

一、西部商贸业现状

1.西部流通业发展落后,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通常,反映一个地区商贸、餐饮业对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是用批零贸易餐饮业对GDP贡献率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现的。“九五”期间,我国批零餐饮业对GDP的贡献,东西部之间有较大差别,见表1。

表1 我国东中西部商品流通贡献率

年份 批零贸易餐饮业

 第三产业中商品流通

 对GDP贡献率(%)

 所占比重(%)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5

 11.3

8.1

 9.2

29.6

27.5

27.9

1996

 13.6

8.7

10.1

29.9

27.8

28.1

1997

 11.0

9.8

10.5

29.2

27.5

27.9

1998

 12.3  11.9

 9.0

28.7

27.0

27.1

从表1可见,1995-1998年,东部贡献率的指标均高于西部,这说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规模化和专业化日益成为社会生产流通的主导形式,生产过程对商贸业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流通对国民经济运行的速度,比例、结构的影响日益重要。由此可以推断由于西部地区商贸业发展相对落后,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另有资料表明,西部地区大中型商业企业与人口规模之比为全国最低。中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但该地区拥有的零售网点和人员却不到全国的1/2,每万人拥有的零售业网点和人员,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分别低34%和36%,在“双生”市场发展中,情况也大体如此。1997年,全国集贸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与西部地区相比较,见表2。

表2 西部地区集贸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交易额

 集贸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个数

成交额(亿元) 个数 成交额(亿元)

全国

 87105

17424.55575

 4.601

西部

 21725

2156.9 978

 549.5

西部占全国比重

24.9%

 12.4%12.4%

 9.8%

从表2可见,集贸市场的成交额仅占全国12.4%,生产资料市场的成交额仅占全国的9.8%。1997年,西部地区的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仅为549.5亿元,而同期江苏省的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为666亿元,浙江省为605亿元,山东省为592亿元。也就是说,西部10个省市区生产资料市场的成交总额还不如东部地区一个省的成交额多,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市场发育之落后。

2.西部商品流通渠道不畅,大量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不出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西部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是以现代重化工业为龙头的工业经济,另一方面是分布在广大地区的农业经济。在西部许多地区,农副产品、土特产品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市场不发达,流通渠道不畅,流通环节脱节,农民自己找不到产品销路,致使大量农产品低于成本销售,甚至烂在地里,卖不出去。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使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的边缘,更无法实现向其他产业转移,分流农业人口,发展中小城镇的目的。

3.西部地区经营环境差,商业企业规模小、成长慢

西部地区的贸易,割据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政府,打着保护的大旗,画地为牢,只许本地管辖企业的产品销售,不许外地产品进来,许多当地企业满足于地产地销,辐射力有限,一些西部产品,由于换代速度慢,生产成本高,也很难走出西部。商品流通不畅,商业企业的规模难以扩大;企业规模越小,流通越难以发挥对生产的反作用,甚至会成为生产发展的“瓶颈”,西部的商贸业企业的发展就是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2000年公布的全国零售业10强,没有一家是西部商业企业,但却有5家是三年前榜上没有的。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1998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连锁企业有4327家,东部地区占了94.7%,而中西部只占5.3%。

二、西部商贸业落后的原因

1.西部人缺乏市场经济意识,传统观念作祟

西部人的商品经济意识淡薄,表现在多方面:一是许多人安于现状,不思改变,越是落后地区,这种意识越浓。“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沿袭传统,恪守规矩,不适应也不喜欢现代经济中的新事物。最典型的表现是,许多牧民至今将存栏牲畜的多少看作是财富储藏的手段,而不是把出售更多的牲畜作为拥有财富的象征,人们养畜主要是为了自己消费,不是为了出售。结果,草场的过量载畜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并导致草场退化,农牧民的收入水平也没有提高。二是人们都愿意到政府部门工作,对政府依赖倾向十分强烈,畏惧躲避市场,更不愿到市场中闯荡。所以,许多西部地区的政府机构十分庞大,“吃皇粮”的人甚至比向政府纳税的人还多。三是政府部门中,上上下下的认识是要管好企业,管住企业,政府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而放手让企业自我发展,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却行不通。四是重义轻利。到过西部的人都有一个感受,西部人豪爽热情,重朋友,讲义气,少有功利色彩。但西部人的这种价值观念也使得西部人缺乏市场意识,缺少了商人的“精明”和企业家的胆识。

2.西部市场化程度较低,缺少商贸业孕育发展的土壤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市场发育水平排在前14位的省份,中东部沿海地区占了12个,其中广东省市场化指数居全国之首,为96.2%,而西部的青海省为最后一位,市场化指数为14.8%。市场化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决定了商贸业的发达与否。这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受西部地区的区位特点影响,这些地区大多是我国比较偏远的山区省份,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二是西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较少,也是商贸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商贸业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的发展及规模。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消费人口,为商贸业的发达提供了购买力,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为商业运行提供了保证;城市的功能大小,决定了流通业吸纳、承传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规模;三是传统农业未得到改造,以粗放耕作为主的经营方式和日趋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人口消费的大量产品是自给自足,而不是通过市场来交换;四是低产出效率使西部人收入水平较低,许多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的交易行为在西部还只是家庭内部的分工劳作,一些在东部地区已呈消费热潮的服务类产品,西部人却很少问津。

3.交通设施落后,成为阻碍商贸业发展的“瓶颈”

商贸业的发展,要依赖于运输业,没有完善的交通设施,商品无法完成大规模的异地转移,也就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商品流通。西部的运输业发展较为落后,拿铁路来讲,尽管西部有兰新、陇海、成渝、青藏等铁路枢纽,但由于配套设施差,加之长期超负荷运行,运输中断时有发生。此外,铁路牵引定数低,复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难于保证正常的货运量。公路交通状况更差,宁夏自治区内没有一条纵贯南北的高等级公路,西北地区,即使在运输最发达的陕西省境内,还有1600个行政村不通公路。除国道外,其他公路标准较低,加之缺乏必要的维修养护,经常是在主线、干线塞车,时间长达数小时,甚至几天。公路货运保证性差,这使得西部产品进入东部十分困难,成本也较高。

三、振兴西部商贸业的举措

1.调整西部开发的战略思路,将商贸业培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提高资源配置的空间效率,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合理的空间均衡和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发展或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的区域开发模式,而在工业化相对落后地区,主要采取极点开发模式。即培育和开发经济增长极点,通过极点的乘数效应,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点的推力主要取决于主导产业和推进性企业。

西部地区的商贸业发展相对较弱,但有条件实现快速增长。首先是商贸业投资规模小,见效快,工业企业、特点是基础工业,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其次,在商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服务内容、景点策划、品牌效应软性管理更为重要,产品升值较快;第三,西部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可以利用,如出产大量的农副、土特产品,拥有独特的旅游景观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所以,根据西部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商贸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完全可以成为西部开发的经济增长点。

2.推进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改善地区发展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商业环境的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只有改善投资环境和商业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到西部地区发展,也只有投资者的投资能够获得有效的回报,才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出现,从而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根据西部地区商贸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主要是:一是废除和调整不利于商贸业发展的规章制度,政府由具体管理变为宏观指导,为商贸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二是针对商贸业行业特点,放宽政府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甚至可以改革一步到位,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三是积极推进商贸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打破所有制、业态经营、批发零售限制等,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四是扶持各种行业内协会的发展,将政府部分管理职能转化为行业自律管理。

3.实行东西联手,培育西部地区的商贸业龙头企业

发展西部的商贸企业。一方面西部企业自身应苦练内功,加大企业改革的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实行西部商业企业内的强强联合或以强并弱,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商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东部企业到西部创业,在与西部企业合作、开发西部市场的同时,将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引进来,加速西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企业间紧密的产销协助关系,使西部地区的特色产品能顺畅、及时地进入东部,使西部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同时,也可以尝试推进东部企业搞得很成功的企业集团化和连锁化,通过政府支持,扶持发展一批以贸易为主,集贸易、工业、科技、金融、信息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流通企业集团。

收稿日期:2001-07-09

标签:;  ;  

关于西部工商业发展的思考_商贸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