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与学术研究的交融--西方哲学第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20周年回顾_哲学论文

思想解放与学术研究的交融--西方哲学第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20周年回顾_哲学论文

思想解放与学术研究的交融——首届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20周年追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解放论文,讨论会论文,学术研究论文,周年论文,首届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年前,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高潮中,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以及东道主安徽劳动大学于1978年10月15日至11月5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了全国首届西方哲学讨论会,哲学界简称“芜湖会议”。来自教学、科研、出版和新闻单位的代表204人包括国内一些著名哲学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影响深远。会后,《光明日报》、《哲学研究》、《安徽日报》等报刊,用诸如《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冲破禁区、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在芜湖举行》、《研究西方哲学,为实现四化服务》等醒目标题,连续对会议的内容作了报道。三联书店还为提交大会的论文出版了《西方哲学史讨论集》。

西方哲学讨论会落幕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我国科学园地迎来了韶秀的春光。

时隔2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著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一书指出以1978年芜湖会议为开端,学术界在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性质、哲学史中两条路线的斗争、西方哲学史的分期、哲学史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逐步克服了以往把哲学史看作是社会政治状况的直接反映以及仅仅以社会形态或阶级属性作为分期标准的简单化倾向。而我国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真正研究工作,应该说开始于1978年的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这是我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的一个转折点。今天我们追述这次学术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对于深入进行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不无裨益。

(一)学术思想的解放

真理标准的讨论,启动了学术思想的解放,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是其重要的表现。

针对以往忽视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偏向,与会学者认为,应当重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认真研究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渊源的德国古典哲学,对于深入理解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有帮助的。我们还应当深入系统研究西方哲学的现状,为此,就必须有学术领域里的思想解放。当时,认为研究西方哲学一定要从语录标准下解放出来;从林彪“四人帮”的实用主义、影射史学影响和假左真右的思想影响下解放出来。这样,才能做到对西方哲学进行深层研究,纠正过去靠贴标签或单纯引证,甚至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与会学者认为,对于学术上的分歧,凭翔实的材料,摆事实讲道理,相互商榷,以理服人。这次讨论会就是这样做的,它为尔后西方哲学的研究开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思想解放的程序同学术讨论的深度是成正比的。只有思想开阔、活跃,理论和学术才能有新鲜活泼之感。西方哲学讨论会把思想解放与学术讨论结合在一起,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髓”灌注于学术研讨过程之中,故讨论会自始至终生动活泼,颇有深度和广度。会议期间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着重研究西方哲学史方法论,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问题等。会议期间编发了16期简报,每期简报都是一份学术报告。经过讨论,在西方哲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在认识上和理论上都有突破性进展,现择其主要几点,分述于后。

一、对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评价

我国自解放以来对德国古典唯心哲学的研究,深受40年代以来苏联哲学界的影响,对之评价过低,甚至有全盘否定的倾向。他们曾把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哲学说成是德国贵族对法国革命和法国唯物主义的反动。歪曲了它的阶级实质,全盘否定了它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当时,大家认为,要对德国古典唯心哲学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解放思想,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历史的阶级的分析。它的性质的判断,主要看它对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对传统神学采取的态度,看它在实际上起了什么作用。例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就其阶级实质说,它是绝对化了的资产阶级理性,是资产阶级所要求的“自由”,这在当时的德国是尚待争取实现的进步目标。况且,黑格尔哲学对传统的封建教神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认为哲学高于宗教。而那时德国和欧洲封建主的意识形态则把宗教教条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会者根据历史事实,认为德国古典唯心哲学是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哲学,是法国革命的理论在德国所采取的特有形式。经过研讨扭转和克服了“德国古典唯心哲学是贵族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革命的一种反动”这一既定的看法。同时,研究德国古典唯心哲学,还必须从本来意义上“扬弃”它,才能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的批判继承和改造。

有的学者提出,过去对德国古典唯心哲学的研究没有揭示出理论背后隐藏着的东西,就简单地下结论。比如黑格尔提出“绝对精神”就是自由精神。所谓“绝对”是不受限制、无条件的,有条件就没有自由。“绝对精神”通过自身的自由发展才能达到普遍必然性,实现自己。这样一来,黑格尔哲学所体现的资产阶级的政治目的也就不难看清了。而过去学术界几乎千篇一律地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仅仅视作“用哲学名词雕琢的上帝”批判一通了事。

二、如何看待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在我国经历了建国后17年的批判性介绍和“文革”十年的沉默。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开始对它作出具体分析,敢于探索其中合理因素。与会者认为,现代西方哲学不论它反映的是怎样的经济基础,有怎样的经济属性,但从认识论和历史观的视角来看,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和科学技术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现代化有关的。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不能用扣帽子、打棍子和靠贴标签的办法来宣传哪种看法对,哪种看法错。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依据大量的科学材料和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来剖析他们的哲学思想。同时,一定要以科学的批判态度有选择地进行借鉴、吸收其进步和有益的成分抵制消极、腐朽等有害内容的侵蚀。

三、关于哲学史的定义问题

讨论会针对长期在哲学界当成指导原则的日丹诺夫关于哲学史的定义,(即“科学的哲学史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的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从与唯心主义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日丹诺夫关于哲学史的定义,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片面化了,仅仅强调唯物同唯心斗争的一面,忽视和否认两者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方面。同时,这一定义也没有涵盖辩证法同形而上学之间的斗争。

会上也有的同志认为,日丹诺夫的定义指出了两军对战,其过程是科学唯物主义胚胎、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体现了哲学党性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基本上应肯定。

有的说,哲学史就是人类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认识发展史。还有的同志提出,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史就是世界观史,再具体一点讲,就是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史。

还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从这个视角来看哲学史,就应该把哲学史看作人类认识的历史。对此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认识史与哲学史有同一的方面,还有区别的方面,哲学史不等同认识史。

与会者各述己见,畅所欲言,大家都为创制哲学史的科学定义提供真理的颗粒。

在今天看上述几个问题在西方哲学研究领域已是很一般的问题。但在当时学术思想解放刚刚启动,与会专家们对以往成为定论的问题持有异议,并鼓足理论勇气,提出各种看法,展开热烈讨论。今天看来,这种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二)深化对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

西方哲学讨论会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的,学术研究和思想解放是交融的。在学术讨论中,既提高了对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程度,又使思想解放运动趋向实际。讨论会所研究的内容越出自身的范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对思想解放运动必然性的认识

与会者认为,由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发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到来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和愿望。解放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运动的先导,这个巨大的历史运动就是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

有的学者指出,当下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偶然发生的。当时,在我国各条战线上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阻力,都会出现不同意见的分歧。而分歧的焦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一切从语录、本本出发。哲学战线上关于真理标准争论,正是我国各条战线的矛盾、分歧的聚集。两种真理标准,反映了两条思想路线的分歧和斗争。这场争论的实质就是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采取科学的态度,还是采取反科学的态度,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当下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对十年“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有力批判和否定。“文革”中出现的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是中世纪式惊人的倒退。我们反对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势必会引起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那时“天安门事件”尚未平反,与会者已经把它誉为20世纪70年代的“五四运动”,高扬它是思想解放的先导。与会者从诸多方面讨论了思想大解放的必然性,这些认识,鞭辟入里。

二、对思想解放深刻性的认识

与会者认为科学无禁区,真理标准讨论的要义,不在于说一般理论要不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是革命导师创立的革命理论要不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把它当作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而是当作“圣经”,不是当作生动的不断发展的理论,而是当作僵死的教条,他们用任意摘取的片言只语代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整个理论体系,用以裁剪社会生活。与会者认为,革命导师在实践中创立的革命理论,虽然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当时的现实,对未来也作出了许多卓越的预见,但是其中有些也是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实践和认识的局限性。这样,革命理论也要不断地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改变过时的不适用的内容,补充新的理论,才能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续向前发展。邓小平说:“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清这个问题,对于打破曾经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桎梏,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学分析现代资本主义

随着学术讨论的深入,思想解放运动必然越趋向现实。对西方哲学尤其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如何看待现代资本主义的问题。

在20年前,一般地说,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对于资本主义只能“批”,如果有谁提出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某些东西,那是“大逆不道”。但在1978年的西方哲学讨论会上,有的学者提出了向资本主义学习和借鉴问题。认为,四个现代化的中心问题就是掌握科学技术问题。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又集中在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去学习,去借鉴?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消灭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对生产的社会化是要发展的,这正是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根本条件。因此,不能一提起向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东西学习就害怕,就怀疑。列宁在十月革命初期,就主张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来建设苏维埃的某些重工业,我们今天更应该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和胆识。

科学分析资本主义,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就为迎接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潮流进行思想准备。但是,我们决不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引进丑恶颓废的东西。

(三)“芜湖会议”留下的思考

弹指一挥间,20个春秋过去了,今天回过头来想想看看,1978年全国西方哲学讨论会是成功的,影响是深远的。

“芜湖会议”能够取得成果,产生积极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邓小平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冲破思想禁区,启发人们无所畏惧地去探索真理。真理标准的讨论又从思想上理论上促使“芜湖会议”的成功。

同时,这次会议在各级党政领导和与会学者努力下,创造了和谐的学术环境,党的“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得到充分贯彻。

“芜湖会议”是在安徽召开的。“文革”结束后,全国性的专业学术思想讨论会,何以能先行在安徽举行,亦非偶然。首先,当时安徽有一个开放的和谐的学术环境。新的中共安徽省委是带头解放思想的。1978年4月,省委召开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号召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突破思想和理论禁区,让理论在新时期大放光彩。这样的学术环境,就能为学术思想解放的会议,“筑巢引凤”。

我省各级领导具有较强的社会科学意识,省委和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斯时,安徽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旱,各级领导“急如星火”奔赴第一线抗旱救灾。就在自然灾害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省委负责同志专程到芜湖,莅会讲话。在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和芜湖地委主要负责人和省教育厅长直接领导和关怀下,使这次学术讨论会获得圆满结局。“芜湖会议”在全国哲学界留下了难忘的、深刻的、美好的印象。

20年前,在“芜湖会议”中,大家对思想解放的热情,对真理追求的精神,对开放的和谐的学术环境创造,以及我省各级有关领导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实际行动,都具有现实的持久的价值。“温故而知新”,为了推进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我们应该锲而不舍,累土不辍。

标签:;  ;  ;  ;  ;  ;  ;  

思想解放与学术研究的交融--西方哲学第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20周年回顾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