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联合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王利洪李胜

王利洪李胜

(泸州市人民医院疼痛科6460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内热针联合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内热针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没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P=002)。结论:内热针联合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腔阻滞;内热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487-02

本研究为了分析内热针联合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特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为(4823±342)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512±045)年,本组所有患者均经过CT和MRI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保守治疗1个月无效或腰腿疼加重者。(2)CT或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直径在3~6mm,同时未发现游离间盘组织脱落在椎管内。(3)患者椎间隙高度比正常高度高出60%左右[1]。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要求以及合并有结核、肿瘤、骨质疏松症、腰椎滑脱症等。将本组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为(4785±212)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501±034)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为(4913±234)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521±01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腔阻滞治疗:(1)根据CT或者MRI确定病变椎间隙,并采用龙胆紫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后,选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和硬膜外导管各一套。(2)采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垂直进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将硬膜外导管经过穿刺针置入,并退出穿刺针。(3)实施负压吸引试验无误后,将注射器和导管连接,注入2ml维生素B12+9%氯化钠8ml+2%利多卡因2ml+025g维生素B6)。(4)操作完成后在针孔贴创口贴,并叮嘱患者侧卧位30min,观察无不良反应后离去。5~7d治疗1次,一共治疗2次。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内热针治疗:(1)选取L3~5椎体双侧横突部位体表投影为6个进针点,同时在患侧臀中肌处和梨状肌处分别选取2个压痛点。(2)在选好的10个点上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然后再将内热针垂直刺入皮肤,深度达到骨面位置后,退针2~5mm。5d治疗1次,一共治疗3次,内热针治疗2d后实施硬膜外腔阻滞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及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其中VAS评分中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难忍。治疗效果主要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进行评定[2]: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活动没有任何限制,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优;偶有疼痛,但疼痛明显比治疗前改善,不需服用镇痛药物,能够从事轻体力劳动为良;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但仍有疼痛,偶需服用镇痛药物,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为可;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仍然存在神经根性疼痛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没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其涉及筋、脉、皮肉、骨等气血痹阻不通,不通则痛。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等引起的一些症状。此种疾病临床主要以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功能障碍以及下肢麻木等。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效果均不显著。

内热针主要是根据肌筋膜损伤的特点,参考了心肌激光打孔治疗、银质针疗法以及针灸和小针刀等多种治疗方法的优点而形成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内热针在缺血的筋筋膜区,分片分次打多个贯穿骨骼肌的小孔,同时进行加热,以减轻痉挛变性肌肉的张力和无菌性炎症,最终促使骨骼肌再生和再血管化。硬膜外腔阻滞治疗中药液的冲击分离作用能够有效促使神经根和突出物及周围组织的粘连,促进髓核还纳。内热针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能够达到内外兼治疗,彻底消毒病变[3]。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粗银针配合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有效性和可行性高,同时对降低患者疼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军锋,曾荣,罗国超.硬膜外腔注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3050-3051.

[2] SandhuFA,SantiagoP,FesslerRG,etal.Minimallyinvasivesurgicaltreatmentoflumbarsynovialcysts[J].Neurosurgery,2004,54(1):107-111.

[3] 吴松江,姚发利,赵玉新.粗银针配合硬膜外连续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2012,(02):37-39.

论文作者:王利洪李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内热针联合硬膜外腔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评价论文_王利洪李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