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研究论文

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研究论文

语言学专栏_领域语言研究——语言科技与智能专题

栏目主持人:周建民 刘伊念

主持人语: 信息时代,科技的创新发展为语言研究的诸多领域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语言生活的新要求,助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商务印书馆共同指导的“语言文字应用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组建了10个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致力于语言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开拓创新。本专栏所收系列论文为“语言科技与智能”团队的协同创新成果,将分别探讨新兴技术与语言学习的融合、中文智能信息处理中的评价关系识别、全球华语语料库建设等热点问题,以期为语言教育、语言文字信息化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期栏目特约主持人:曾丹)

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研究

吉 晖

(武汉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武汉 430072)

摘 要: 信息时代,新兴技术带给语言学习者前所未有的机遇,技术已成为语言学习的一部分。社会文化理论、交互理论、基于使用的习得理论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新兴技术与语言学习实现深度融合构建了应用与发展框架。基于社交媒体、教育机器人、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语言学习范式主要包括:文化参与式语言学习、智能式语言学习、浸入式语言学习、数据驱动语言学习等类型。新语言学习范式的优势表现在:创设多样化社会语境,提供语言支架服务、拟人化空间及具身式沉浸体验,实现智能语言交互,打破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界限,让语言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更个性化。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教师应重新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用全新理念来指导未来语言教学。同时,教师也应关注潮流,拥抱技术,提升数字素养,努力实现教学知识、教学理念和技能、技术的结合。

关键词: 人工智能;CALL;计算机;新兴技术;语言学习;语言习得

当今时代,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新兴技术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机遇,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学习机会,可在真实的文化语境中与他人进行自由交流,也可在最切合自身需求的数字资源与工具的帮助下获取知识、技能和动力[1]。“当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提供了可能。”[2]对于语言教师来说,新兴技术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他们可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追踪分析学习数据,提供个性化、社会化的教学服务等多维方式来促进自己的语言教学。技术已然成为语言学习的一部分,二者的融合达到了新顶点。在此背景下,研究语言学习新理论、新工具、新环境及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着力探讨三个问题:新兴技术与语言学习融合的理论基础、基于新兴技术的语言学习范式以及语言教师如何应对技术及未来课堂的挑战。

一、新兴技术与语言学习融合的理论基础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技术是动力,学习理论是司机[3]。技术的使用及其学习功能的最大化,离不开学习理论的指引。当前,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交互理论(Interactionist Theory)、基于使用的习得理论(Usagebased Approaches)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新兴技术与语言学习实现深度融合构建了理想框架,明确了应用方向。

(一)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关注在社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Vygotsky[4]认为,人类低级认知功能向高级认知功能的发展是通过人与社会环境及其他社会文化符号的互动调节实现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活动实践,提出了临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观点:个体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提升个体潜在发展水平,需要个体在成人、专家或能力更强的同伴的帮助下实现[5]。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促进个体语言自我调节能力,需要搭建活动“支架”,实现“成人—儿童”、“专家—新手”、“同伴—同伴”之间的互动。社会文化理论还强调情景学习的必要性,语言学习者应该是某个社群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社群资源的过程,也是个体融入具体社会文化的过程,学习者被社群中其他人接受的途径和方式十分重要[6]。社会文化理论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ALL)领域,对同伴合作、小组学习、动态评估、社交媒体学习等语言活动等均有指导意义。

(二)交互理论

“交互”(Interaction)是指双向交流的概念,包含人与人的交流、人与机器的交流、人脑内在的自我交流等多种类型[7]。交互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意义协商、对话调整来获取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联,强化语言可理解性输入。交互理论认为,各类型的双向交流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交互理论对CALL 领域的教学设计、学习评价、数字资源开发等均有指导意义,其可应用的观点有:把任务(Tasks)作为语言学习的单位;提倡在实践中学习;提供丰富的、精心设计的语言输入;鼓励用归纳的方法学习语言;给学习者提供负面的反馈意见;促进合作学习;进行个性化教学等等[8]

(三)基于使用的习得理论

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知识源于语言使用体验,人们通过接触实际语境中的特定语言范式,不断总结归纳,逐步发现语言规则,最终在交际使用中习得语言。这一过程中,语言接触频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机理[9]。语言学习是无数构式依据出现频率在大脑中形成抽象规律的渐进过程。某一构式出现的频率越高,意义越典型,该构式也就越容易被习得[10]。因此,丰富而典型的目的语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语言使用习得理论在CALL 领域的实践运用之一就是语料库的建设。不同类型的语料库满足了丰富语料输入的需求。语言学习者通过对大样本的目的语范例的接触,在语料库频率工具的帮助下,独立地发现构式与生成构式;语言教师通过对海量特定构式的考察,发掘习得规律,设计针对性教学活动和任务。在数据驱动下,真正实现定制、个性化的有效学习。

二、基于新兴技术的语言学习范式

(一)社交媒体与文化参与式语言学习

社交媒体,可以看作是Web2.0 和社交软件的代名词,是对一系列网络工具与技术的概括定义,这些工具与技术侧重于网络的社会功能,是人们交流、合作、创造性表达的通道[11]。社交强调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它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信息、思想及感情的交流,是具有一定公开性的沟通活动”,而媒体充当信息传播的媒介,“是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工具、载体或中介物”[12]。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与社会环境的调节,新兴的社交媒体就是语言学习的理想中介,它的优势体现在:通过创设多样化的社会语境,组建语言社群,提供语言支架服务,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

室外的模型主要分为建筑、道路、装饰品、各类商店、大厦和相关的模拟真实场景的模型。角色模型有虚拟角色、模拟车辆、模拟的动物和其他必要表现理念的模型。加载与样板房设计概念相关的模型可以尽可能较为全面地提供可以表达样板房设计理念,展示设计图、模型、创作手稿、模型以及有关设计理念的书面和实质材料。

在创设语境、组建社群的同时,社交媒体还能提供语言支架服务,支持语言学习者实现从初级能力向高级能力的发展。在支架搭建过程中,活动的可能参与者包括学习者、同伴、社群母语者、教师及旁观者等。社交媒体首先提供了多方合作学习的机会,其中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习者练习与使用了语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社交媒体的支架活动不同于正式学习中的支架搭建,在特定的在线语境下,准确的语法和漂亮的发音往往不再是重心,重要的是合乎语境的话语表达及对不同主题的正确理解能力。此时的学习者主要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交际误解来寻找线索,根据不同语境来调整语言的使用,最终实现语言的发展[15]。因此,社交媒体不只是为学生创造了构建知识、融入社区的机会,更支持他们在自主学习上发展自主权,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参与度[16]

技术对学习的首要影响就是实现了学习环境的多样性。在互联网通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帮助下,人们可以用更广泛的方式在多样化的语境中进行交流。社交媒体的交流方式具有复合模式特征,是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混合媒体在网络间的创造、传播与分享。根据其功能,社交媒体可分为平台型、社群型、工具型等多种类型[13]。在平台型媒体语境下,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Wikis、博客或微博获取最新语言资讯,也可以发布个人观点、分享生活经历,创造新信息;在社群型媒体语境下,学习者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 群、Link 等)与同伴或母语使用者建立“虚拟关系”,通过话题的讨论与互动,真实融入当地语言文化社群;在工具型媒体语境下,学习者利用Uber、Yelp、滴滴出行、美团等工具,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阅读信息、在线下单、点评服务等方式习得高级语用能力。

“具身沉浸”是指各个感官知觉自然混合、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沉浸[27]。首先是环境的沉浸,结合GPS 定位技术,AR 可以实现位置识别和地理信息搜索,学习者的语言交互扩展到整个具身环境,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人与屏幕的交流,而是融入真实的物理世界与对象实时、开放的交互。Liu[28]设计了一款校园旅行AR 应用,在校园游览中,学习者将手机摄像头定位在预设景点上,屏幕便会叠加出现相关介绍文字,帮助学习者学习英语。曾丹[29]利用Wikitude 工具设计了点餐主题汉语学习AR 资源,教师利用Wikitude 对学校周边餐厅进行虚拟信息标注,学习者通过摄像头扫描提取餐厅信息,就餐后上传文字、语音点评完成语言任务,这些资源用于汉语听说练习。其次是知觉的沉浸,AR 是一个多感知系统,可以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要素,为学习者提供强意义上的浸入体验。索尼公司2013年推出的电子书《奇幻之书:魔咒之册》就是一个极好的案例。此书包括纸质图书、摄像头和体感控制器三部分。学习者利用摄像头扫描识别图书标记信息,将虚拟场景和读者所处的真实场景融合显示在电视机中,学习者再通过体感控制器操纵电视机中数字画面,通过虚拟交互来体验奇幻故事。这款AR 产品设计融合综合感知,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非线性阅读学习方式[30]

2.组建语言社群

3.提供语言支架服务

《2017年全球数字报告》显示,全球社交媒体的活跃用户达到30 亿,占世界人口的40%,其中全球Facebook 每月活跃用户为20 亿,中国大陆微信用户达到8.7 亿,日本Line 用户达到7000万,韩国Kakao Talk用户也升至4240万[14]。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基于技术辅助的社交活动。世界各地语言学习者基于社交媒体的非正式语言学习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以Facebook、微信、Line 等为代表的社群型媒体是语言社群构建的最佳平台。以微信平台为例,凭借趣缘关系建立的微信社群以相同爱好、需求为纽带,强调以“人”为中心,有较强的文化归属意识。语言学习者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不同社群,通过积极的社群语言活动寻求资源,获得反馈,融入新社区成为其中一员。对于学习者而言,在静态的语言知识之外,在目的语语境中构建复杂的社会文化网络关系意味着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

1.创设多样化语境

近年来,微藻基因工程育种也取得了许多进展。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进化历史复杂,基因序列可用于多个物种,已经产生了许多转录数据集,常作为基因组学的研究模型[10]。研究表明,苹果酸酶是丙酮酸代谢和固碳的关键酶。三角褐指藻中苹果酸酶的过度表达可以在不影响生物量的同时显著提高油脂积累量[11]。虽然基因工程技术已逐渐成熟,但在微藻中的应用还较少。未来还应多从微藻代谢途径等角度出发,加深对微藻微观水平的认识,以便将基因工程技术更好地运用于微藻育种。

综合考虑后调整电磁方案,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将铁心长度缩短到1 134 mm,另外考虑缩小电动机机座长度,以缩短轴系长度,提高临界转速。经过计算重新排尺寸,将机座缩短到2 650 mm。重新确定电动机轴系后,计算电动机临界转速,调整后算得第一临界转速为2 620 r/min,超过了1.3倍最高可能运行转速,避开了共振点,确保了电动机的安全运行。

图(b)为常规区域中轴局部放大图,两种方法都提取出了多边形中轴线,且中轴线在结点处都保持了连续、未出现断裂情况。但由于不同三角形分类点集连结的特性,一些细微的突起处仍会生成骨架线,将其应用于面状河网转单线河网提取时容易将一些由于流域地形产生的细小河流形状变化当作支流提取。在交汇处附近,会出现较多的Z字形波动,转折节点较为明显。且Delaunay三角网提取结果部分段距离两边线存在明显不一致,相较而言本文方法提取结果更为准确。

(二)教育机器人与智能式语言学习

这里所谈的教育机器人,既包括以拟人化的方式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育服务机器人(Educational Service Robots)[20],也包括基于人工智能及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在线机器人程序。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Robot-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是一种智能式语言学习,具有拟人化空间、智能语言交互等特点,满足了语言学习者对双向交流、精心设计语言输入及实时积极反馈的需求。

1.拟人化空间

2000年以后,随着移动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拟人化机器人开始应用于各个行业。其中,机器人的教育服务功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1]

教育机器人为语言学习者构建了多维拟人化学习空间。首先是拟人化的形象,这一特点可以降低人机互动中情感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感知效应,学习者与机器人通过物理接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互[22]。其次是拟人化的指导,机器人具有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与合成、知识记忆、逻辑推理等人工智能,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充当学习同伴、教学助理、情感导师,以人性化的交互加深学习者的语言理解。

目前,不少研究者已在尝试将人形机器人引入语言课堂,开展交互教学。日本的Robovie 机器人被用作初级英语的学习伙伴[23]。韩国Robosem 机器人被用作小学英语助教[24]。实验研究表明,这种拟人化的互动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均有积极作用[25]

在英文中,“black list”始于剑桥大学和牛津等大学。起初,黑皮书是学校用于记录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学生的名字如果被记在了黑皮书上,就会丢失名誉。后来,这个方法也被商人用来规避那些没有信用的顾客。于是,黑名单由此被社会广泛运用。在汉语中,“黑名单”上都是那些应该被处罚的秘密名单。这句话里的“黑”意思是“秘密的”“暗地里地”。经过对比,这里的“黑”或“black”具有相似的隐含语义,故采取直译的方法。

2.智能语言交互

观察组28例患者行美金刚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其中多巴丝肼治疗步骤同上,美金刚治疗方法:晨服,治疗第1周,5mg/次,1次/d;治疗第2周,5mg/次,2次/d;治疗第3周,15mg/d,上午、下午用药剂量分别是10mg、5mg;治疗第4周,10mg/次,2次/d。

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聊天机器人(Chatbots)和语音智能产品应用于语言学习的方式更为灵活。

与人形机器人不同,聊天机器人是指通过语音或文本进行自动交谈的电脑程序或人工智能,目前多以移动端应用形式存在。当前,比较成熟的聊天机器人系统有:苹果Siri,微软小冰,百度小度等。聊天机器人与语言教学结合,有多种应用方式:首先是无缝式交流语伴。利用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与机器人进行对话,这种交流没有压力、不限主题,是密友间的自由表达。在交流过程中,机器人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与情感计算技术实现自我进化,为学习者提供更地道、更生活化、更情感化的语言反馈;其次是智能生活助手。通过语音交流,机器人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查天气、查路线、订酒店等生活任务,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复使用常用“构式”,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除了语音聊天机器人,学习者和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文本聊天机器人进行练习和自主设计教学资源。

语音智能产品,如Amazon Echo、Google Home、小度智能音箱等,也可被用于语言学习。语音识别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语音控制电脑及其他设备,使用者需要学会相应的指令语言才能使用相关产品,因此与语音设备的互动过程就是一种语言练习过程。教师可根据需求开发出定制化功能。

(三)增强现实技术与浸入式语言学习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指的是将虚拟数字元素叠加在实际物理环境视图中,以创建一个基于真实场景的混合现实,补充和增强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觉[26]。AR 的优势在于可与移动技术、严肃游戏设计、学习分析融合,为学习者提供具身式沉浸体验,打造交互式情景学习游戏,设计多模态学习资源,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经历、满意度及动机。

1.具身式沉浸体验

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创设了丰富的语境空间,基于社交媒体的语言行为更具真实性与参与性,超越了以往仅仅利用语言要素进行脱语境化练习(Decontextualized Practice)与实践的各类语言学习。

当前,国内外不少研究已经印证了社交媒体与语言学习的正向关系,如:利用Wikis 进行合作型写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表现[17];聊天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处理能力,而在线论坛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更长的形式进行反馈表达[18];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有效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19]

2.交互式情景游戏

正当我想对病患的康复提出注意事项,病房外传来一阵喧哗声,能走动的病人都起身簇拥在病房门口向外张望,议论纷纷。

AR 与数字游戏是天生的组合。利用AR开发交互式情景游戏进行语言教学,已有很多有益的尝试。考文垂大学开发了一款学习基础意大利语的AR 游戏应用,游戏与实景叠加,学习者需要在手机应用的指引下在城市中寻找预设宝藏,这个过程需要看懂意大利语地图,并用意大利语与母语者进行交流。此外,Holden[31]设计了一款高度情境化的 AR 游戏用于教授西班牙语;陈向东、万悦[32]利用AR“泡泡星球”游戏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李铁萌等[33]设计开发了AR 学前儿童识字系统。伴随AR的发展,游戏化语言学习进入了新时代。

3.多模态学习资源

AR 技术在开发立体化、多模态学习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实用工具、电子书、交互游戏等类型外,AR 还可用于开发综合型语言学习资源。ATI Studios开发的Mondly AR 提供33 种语言学习服务,全球使用人数超过2500 万,是目前影响最大的综合型AR 语言学习应用。在结构上,Mondly AR的语言学习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包括词汇、语法、课程及实用对话等综合型内容,可实现系统性学习。在技术上,Mondly AR 利用聊天机器人、语音识别及AR 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沉浸式学习体验。

当前,随着技术的发展,AR 应用开发门槛逐渐降低,语言教师可以利用Vedils(vedils.uca.es/web/index.html)、Aris(arisgames.com)、Aurasma(aurasma.com)等免费工具开发符合自己需求的AR 移动教学资源。

大同市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落实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开发名、特、优农产品。如大同县绿豆、广灵东方亮小米、灵丘苦荞麦等,都是大同市农业技术推广后开发的特色产品。只有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因地制宜强化经济作物基地的建设,搞好区域规划,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全面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经济中的纽带和促进作用,才能推动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资源、人才等优势,可以在审计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更多地开展鉴证、咨询等等服务,从而获取更多的业务来源与效益,但其在审计行业领域依然不能够跟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相提并论,使自身的发展受到明显限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数量较多,但是其收入比重占不到整个行业的五分之一,其综合发展水平不高,因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种类和业务量方面都是比较匮乏的,收入与资源的限制也影响了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进一步提升,反而更加注重于价格上的竞争,这种不良形象也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发展。

(四)大数据分析与数据驱动语言学习

在语言学习中,有两类大数据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更个性化:语料库数据和学习行为数据。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基层水利发展基本情况,课题组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展了问卷调研。截至2008年9月,除北京、黑龙江、湖南、广东、新疆之外,共有26个省份反馈了信息。

1.语料库数据

狭义上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是指基于语料库数据的语言学习方式。语料库具有容量大、语料真实地道、内容多元、类型多样、检索分析便利等优势。它可帮助学习者大量输入真实语言、概括语言现象、归纳语法规则、开展自我学习;也可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开发教学资源、编写适切教材。当前,语料库数据分析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与研究中。Anne[34]通过研究口语语料库,发现了口语交际中十分重要的“关系语言”,提出了“成功英语使用者”的理念,这些发现将影响到教材语言采样标准的变化。语料库对提高词汇教学效率[35]、改革写作教学模式[36]、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37]都有积极作用。

2.学习行为数据

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可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自动采集、测量、分析,其数据分析结果会影响到学习资源的定制化重组。很多课程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网站、社交网络采用这种技术搜集海量颗粒化多维数据,通过对屏幕停留时间、互动内容、习题答案等诸多元素的全面测量、综合评估,制定与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与内容,确保每个学生在合理的时间里学习他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分析采用多样化的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数据模型所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学习规律,对学习诸多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关系挖掘,理解并优化学习及其发生的环境[38]。近年来,数据挖掘在应用语言学及CALL 领域应用越来越多。Elena[39]通过分析语言慕课在线学习数据发现:短教学视频是最受欢迎的学习资源,自动评分活动最能促进语言学习动力,改变学习者“旁观”属性是提高慕课学习粘性的关键。Huyen[40]考察了英语学习应用“EP”48000 余名用户的学习数据信息,分析发现测试问答是最受关注的应用功能,语法课程不受欢迎,减少单元内容及任务有助于保持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未来课堂语言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数字素养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理念[4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队伍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新兴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语言课堂的巨大变化,也给语言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语言教师应重新考量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努力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有效应对信息技术与未来课堂的挑战。

(一)语言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兴技术融入语言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师生关系与角色定位,教师的作用发生根本变化。

首先是师生角色的变化。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语言学习者开始尝试通过文化参与、社会建构的方法去学习新的语言。这种方法的焦点不再是教师和教学,而是学生和学习[42]。课堂的权力结构也在改变,师生之间不再有权力级差,而是一种开放的合作关系。学习过程突破教室的壁垒,与广阔的社会网络关系融为一体。

其次是教师作用的变化。随着“情感”计算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开始部分取代教师的工作,如知识展示与传递,教师在学习中的核心作用发生根本变化。融合新兴技术,在未来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评估、学习反馈、观察监控、搭建社交网络等方面,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系统对学生进行自动写作评估和自动口语评估,提升评估效率;结合计算机提供的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估,为学生提供显著性、易读性、持久性更强的数字反馈,强化师生互动效果;利用数字手段观察及监控学生学习行为,通过学习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学生语言学习障碍,设计更合理的语言课程与语言资源;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教育功能,搭建语言学习的网络生态平台,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参与、协作学生的语言学习。

试验地位于广西南宁市广西大学林学院苗圃实验基地的温室大棚内,选用广西国有七坡林场1年生优质美丽兜兰进行光照试验,用蕨根、树皮作为基土进行育苗,底部放入少许沙石,利于排水和透气,每月定期施肥培育,待培育90 d后,选取生长一致的美丽兜兰进行试验。

(二)语言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当前,语言教师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不愿意使用技术;对前沿科技关注不够,掌握的技术无关或已过时;技术与语言教学难以融合,技术功效不能最大化等等。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43]建议语言教师在规划、指导、评估各类语言课程的同时,要充分考量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见,技术已经是语言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如何提高语言教师数字素养以应对未来需求?结合TESOL[44]制定的技术标准,我们有如下建议:

深化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立法试点,有序扩大示范基地立法范围,通过相应的省级或地市级立法,确定健康旅游产业的法律地位,明确产业推进路径,规范旅游服务内容,通过积累立法经验,逐步将地方性法规上升为全国性立法。推进健康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准入制度、运营流程、评价体系和退出门槛;建立产业数据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口径和标准;出台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和诊疗规范,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专业化。建立市场监督监测体系,强化政府职责,推行属地管理,完善全过程监管方式,规范健康旅游市场秩序。

第一,克服畏难心理,认识到将技术融入教学的必要性。很多语言教师不愿意使用技术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技术很难、无法掌握,或是觉得很麻烦、太费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学软件和工具的准入门槛已经很低,不需要任何计算机编程知识,通过操作可视化工具,语言教师便可实现对文字、图片、语音、视频、AR 动画的制作处理,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管理的效率。

阿里又使劲点点头。阿东又说:“罗爹爹去东湖练拳,走不动了。我们阿里每天早上用爸爸的轮椅推罗爹爹去,好不好?”

第二,关注潮流,养成持续学习的好习惯。语言教师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技术概念和操作技能;其次是广泛了解语言学习应用技术,努力扩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基础,评估、采用和适应新兴技术;最后,挑战自己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熟练程度,达到“专家”水平。

第三,努力实现教学知识、教学理念和技能、技术的结合。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因此,语言教师首先要识别和评估技术资源和环境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需求。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师设计、管理学习活动和任务,采用合理技术实现课程目标,坚决摒弃华丽而无关的工具。此外,技术使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有助于提升技术效能和接受度。

四、结 语

回望历史,技术的发展一直影响着语言教育的变革。20世纪初,人们利用留声机来练习发音、语调以及听力理解,以照片、幻灯片、电影作为媒介,将文化和语言带入课堂;20世纪50年代,人们建立语言实验室,通过反复模仿练习,内化句型;20世纪60、70年代,大型计算机为学习者提供自动化媒体及丰富的互动实践;20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微型计算机搭建真实语言语料库,尝试借助语言数据驱动语言学习;20世纪90年代,虚拟学习环境的出现让基于网络的同伴教学、自主学习等语言交流与协作成为现实;进入21世纪,语言学习向社会化转型,电视资料、超媒体、模拟游戏、社交媒体和在线虚拟社区均成为宝贵的语言学习机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CALL 经历了有限辅助—开放—融合—常态化的演进。技术从最初的课程辅助工具,发展成为语言内容的核心来源和真实语言学习体验的重要渠道。当前,“技术变得无形,嵌入到了日常生活中”[45]。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相比,今天的新技术才真正实现对有效学习的支持。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估与情感支持,机器人协同学习成为常态;无人机应用于教育实践,开展基于考古遗迹、高山峡谷等地理环境的田野文化学习;虚拟工作室将连接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与专业人士,互动协作解决疑难问题;基于移动技术的实地学习进一步拓展教育场景,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无缝融入课堂学习[46]

技术在快速发展,分享技术盛宴的同时,我们依然要不断深化对学习理论的探讨,找寻技术与语言学习结合的科学路径。我们相信未来学习的重心依然会是内容、方法和目标。语言教师应持续关注全新的日益复杂的智能工具与资源,不断学习与进步,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开创语言教学与学习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Robert G J.Looking Back and Ahead:20 Years of Technologies for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Technology,2016(2):5-12.

[2]王宪昭.论盘古神话的母题类型与层级结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43-149.

[3]Fullan M,Quinn J.Coherence:The Right Drivers in Action for Schools,Districts,and Systems[M].London:Corwin,2015:82.

[4]Vygotsky L.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31.

[5]姜孟.从社会文化理论透视二语习得[J].英语研究,2012(3):53-59.

[6]秦丽莉,戴炜栋.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生态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41-47.

[7]Chapelle C A.Interactionist SLA Theory in CALL Research[C]//Petrie G.CALL Research Perspectives.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53-64.

[8]Doughty C J,Long M H.Optimal Dsycholinguistic Environments for Distanc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2003(3):50-80.

[9]王初明.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J].中国外语,2011(5):1.

[10]辛声.《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和加工——构式语法的认知和语料库调查》述评[J].语料库语言学,2017(1):94-99.

[11]Dabbagh N,Reo R.Back to the Future:Tracing the Roots and Learning Affordances of Social Software[C]//Mark J W Lee.Web 2.0-based E-learning:Applying Social Informatics for Tertiary Teaching.New York:Hershey,2011:1-20.

[12]王亚菲,樊明方.论社交媒体的重新界定[J].编辑之友,2018(4):58-63.

[13]谭天,张子俊.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J].编辑之友,2017(1):20-26.

[14]Hootsuite,We Are Social.Digital in 2017 Global Overview[EB/OL].(2017-08-10)[2019-07-18].https://wearesocial.com/blog/2017/08/threebillion-people-now-use-social-media.

[15]Greg K.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of Language Teaching[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18(51):205-218.

[16]Reinders H,Hubbard P.CALL and Learner Autonomy Affordances and Constraints[C]// Michael Thomas.Contemporary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New York:Continuum,2012:359-375.

[17]Aydin Z,Yildiz S.Using Wikis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EFL Writing[J].Language Learning&Technology,2014(1):160-180.

[18]Sotillo S.Discourse Functions and Syntactic Complexity in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2000(1):82-119.

[19]蒋银健.微信公众平台支持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3):58-64.

[20]Jeonghye H.Robot-aided Learning and R-learning Services[EB/OL].(2010-02-01)[2019-07-08].https://www.intechopen.com/books/humanrobot-interaction/robot-aided-learning-and-rlearning-services.

[21]Jeonghye H.Robot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Technology,2012(3):1-9.

[22]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8.

[23]Kanda T,Hirano T,Eaton D,et al.Interactive Robots as Social Partners and Peer Tutors for Children:A field Trial[J].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004(1):61-84.

[24]Park S,Han J,Kang B,et al.Teaching Assistant Robot,ROBOSEM,in English Class and Practical Issues for its Diffusion[EB/OL].(2012-09-13)[2019-07-08].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6301971/.

[25]Sungjin H,Hyungjong N.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obot-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J].ReCALL,2011(1):25-58.

[26]José M M.Augmented Reality Mobile App Development for All[J].Computer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8(65):250-260.

[27]苏丽.沉浸式虚拟现实实现的是怎样的“沉浸”?[J].哲学动态,2016(6):83-90.

[28]Liu P E,Tsai M.Using Augmented Reality Based Mobile Learning Material in EFL English Composition: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3(1):1-4.

[29]曾丹,吉晖.增强现实技术的汉语教学研究[J].语文学刊,2017(5):163-166.

[30]王卉,李金城.增强现实技术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出版,2015(17):38-40.

[31]Holden C,Sykes J.Leveraging Mobile Games for Place-based Languag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based Learning,2011(2):1-18.

[32]陈向东,万悦.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以“泡泡星球”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3):24-31.

[33]李铁萌,苏力博,吕菲,等.基于增强现实的学前儿童识字教育系统及实验研究[J].软件,2015(4):44-49.

[34]Anne O K,Michael M,Ronald C.From Corpus to Classroom: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2007:1-28.

[35]俞燕明.数据驱动词汇教学——基于计算机和语料库的研究性教学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9(3):58-63.

[36]张玲.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机辅写作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8):28-34.

[37]鲁艳辉.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7):94-99.

[38]甘容辉,何高大.大数据时代学习分析与外语教学研究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16(6):40-46.

[39]Elena M M,María D C,Jorge M R.Understanding Online Interaction in Language MOOCs through Learning Analytics[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8(3):251-272.

[40]Huyen N T ,Wu Y H,Xuan L P,et al.Understanding the Participant Behaviors in the Online English Learning Mobile App:A case Study among 106,912 learners Via Google Play App Store[EB/OL].(2016-12-01)[2019-07-08].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756934/.

[4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7-0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42]Pegrum M.Mobile Learning:Languages,Literacies and Cultures[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14:45.

[43]ACTFL.Statement on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Language Learning[EB/OL].(2017- 05- 20)[2019-07-08].https://www.actfl.org/news/position-statements/statement-the-role-technologylanguage-learning.

[44]TESOL.TESOL Technology Standards Framework[EB/OL].[2019-07-08].https://www.tesol.org/docs/.../bk_technologystandards_framework_721.pdf.2009

[45]Bax S.Call-past,Present and Future[J].System,2003(1):13-28.

[46]The Open University.Innovating Pedagogy 2019[EB/OL].[2019-07-08].https://iet.open.ac.uk/file/innovating-pedagogy-2019.pdf

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152(2019)06-0111-09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9.06.011

收稿日期: 2019-08-11

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qks.jhun.edu.cn/jhxs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农村家庭语言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17YJC740092)

作者简介: 吉 晖,男,湖南安化人,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刘伊念

(Email:lynsy@jhun.edu.cn)

标签:;  ;  ;  ;  ;  ;  ;  

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