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伟

(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精神一科 山东泰安 271608)

【摘要】目的:分析将喹硫平和利培酮应用在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2016年5月份到2017年5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11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一组患者56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则采取喹硫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发生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的情况相对显著,与参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治疗后,参照组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8.95%,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7.37%,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即不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将喹硫平和利培酮应用在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治疗中均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喹硫平可以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值得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喹硫平;利培酮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336-02

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精神性疾病,一旦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直觉、情感与思维等和常人不一样,精神活动与四周环境不协调。现阶段,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利培酮和喹硫平等,两种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效果都比较好[1]。为了更好的评估两种药物的疗效,本次研究把2016年5月份到2017年5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112例作为对象,探究了将喹硫平和利培酮应用在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现作以下陈述:

1.研究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研究的资料

选2016年5月份到2017年5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11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一组患者56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则采取喹硫平治疗。在参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60岁和87岁,年龄均值是(72±2.02)岁。在治疗组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61岁和87岁,年龄均值是(73±2.28)岁。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 排除与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近期应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心肝肾多功能不全的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纳入标准:未合并肾肝、心肺等脏器疾病的患者;无继发性或原发性痴呆疾病的患者;无丙肝、梅毒、艾滋病、乙肝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资料完整的患者。

1.3 治疗的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源自西安杨森制药,其国药准字为20010309,初始用药时,一次剂量为1mg,一天用药两次,从第二天开始增加至一次2毫克。治疗组则采取喹硫平治疗,生产于湖南洞庭药业,其国药准字为H20010117,在开始用药时,一次剂量在50~100mg之间,最大的剂量是750毫克,在饭前与饭后用药。

一个疗程是8个周,全部患者都维持治疗两个疗程。

1.4 观察的指标

(1)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经治疗后患者情绪稳定,体征与症状消失,思维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自制力恢复,意识部分恢复,思维清晰为有效;治疗后患者意识、情绪、症状与体征未见改善,甚至于有加重迹象为无效。(2)认知功能评估:根据SCoR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测量表)应用4级评分法对20个条目进行评分,满分为80分,分数越高代表损害越严重。

1.5 统计的方法

把本次统计所得相关数据的结构记录至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以便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经过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后,应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进行检验;应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χ2检验,然后比较所得数据,如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即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采取P<0.05表示。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参照组中显效患者一共有27例,有效患者一共有26例,无效患者一共有3例,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4.64%,治疗组中显效患者一共有30例,有效患者一共有24例,无效患者一共有2例,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6.43%,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即不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经过对比以后,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显示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发生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的情况相对显著,与参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见表1。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参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包含头晕、嗜睡、便秘与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86%;治疗后,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包含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7%;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小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即有统计的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发生率比较高,属于精神性的疾病,在患者病情发作以后,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2]。目前,临床上尚不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进行明确,精神分裂症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含患者在行为、情感与思维等存在障碍,有非现实、不易理解与分裂等一系列特点。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思维方面的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知觉方面障碍,例如:幻听与幻觉等[3]。经过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不难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伴有偏执与紧张等情况。在一些精神病医院之中,将近65%患者所患病症为精神分裂症,由于精神性疾病性质自身较为复杂,采取药物治疗还存在一定的难度[4]。

利培酮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单胺能的拮抗剂,对于多巴胺D2的受体(DRD2)亲和力比较强,相关研究中指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DRD2中基因表达和PANSS的评分为正相关,可以对患者相关指标与症状进行改善[5]。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喹硫平属于多受体的阻断药,能够拮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机制为:对于5-HT2的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临床认为血小板5-HT2的受体属于精神病关键性机制,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显著[6]。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经过对比以后,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显示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发生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的情况相对显著,与参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治疗后,参照组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8.95%,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7.37%,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即不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小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即有统计的意义,P<0.05。

综上,将喹硫平和利培酮应用在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治疗中均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喹硫平可以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梅竹,张新风,刘长成.氨磺必利和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3):197-200.

[2]宋娥美,陈晔,刘达平.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5(11):13-14,15.

[3]林力,程文桃,熊端华.非典型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血糖及血脂影响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3127-3130.

[4]陈国强.老年精神分裂症应用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4(26):263-263,264.

[5]龚新勇,张建芳,孔荣见.盐酸齐拉西酮与富马酸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16(5):535-536.

[6]苟艳,蒲世秀.用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23(1):63-64.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