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超声新技术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樊长智

樊长智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医院超声科 山西 吕梁 032200)

【摘要】 目的:探讨浅表淋巴结病变采用超声新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82例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采用超声新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良、恶性组浅表淋巴结病变在形态、血流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皮质回声、淋巴门上的超声成像有明显差异。良性组纵横比大于恶性组,RI、PI小于恶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Vmin、Vmax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采用超声新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对良、恶性质有效区分,且操作简便,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新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28-02

超声可定性诊断疾病,且具无创检查优势,现代超声影像技术包括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成像、高频二维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等,目前已成为重要筛选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2例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作研究对象,均经骨髓穿刺病检、淋巴结活检、手术确诊。依据淋巴结性质按良、恶性组别划分。良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6~73岁,平均(42.6±3.7)岁;恶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69岁,平均(43.8±2.6)岁。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应用PHILIPSiu22型彩超仪,设置探头频率为5~12MHz,协助受检者取平卧位,将检查部位充分暴露,取腹股沟、腋下、头颈易触摸处淋巴结,按常规应用直接接触法行扫查操作,如检出淋巴结肿大,则对横径(T)和长径(L)测量,观察并记录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皮质及内部改变和淋巴门有无消失等情况,如淋巴结多个肿大,掌握3个以上特征。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对血流情况、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掌握,并追踪随访异常病例,掌握超声图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形态及回声等对比

良、恶性组浅表淋巴结病变在形态、血流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皮质回声、淋巴门上的超声成像有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组间形态及回声等情况对比

注:*P<0.05。

3.讨论

淋巴结以深筋膜为界,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淋巴结,常聚集成群,为机体重要防御器官之一[1]。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结即会出现程度不等的肿大和增生,是临床多种疾病共有和常见表现,将肿大淋巴结及时检出,并对良、恶性区分,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意义重大[2]。针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触诊为最有效、简便的方法,但易受受检者自身病情条件和检查者手法、经验等诸多因素干扰,效果有限。随着现阶段影像学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超声技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经对组织的血管化类型精确识别,使超声诊断肿瘤性肿块性质的准确性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检出浅表淋巴结病变率,为诊疗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3-4]。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良、恶性组患者浅表淋巴结在自身形态、血流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皮质回声、淋巴门上差别明显。且良性组患者淋巴结纵横比显著大于恶性组,PI、RI显著小于恶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min、Vmax对比无差异(P>0.05),上述结论对超声在鉴别浅表淋巴结良、恶性方面的价值进一步证实。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平均约0.55cm,无血流信号。良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多为圆形、长条形、椭圆形,边界规整、光滑,血流呈树枝状且丰富,内部呈中、低回声;而恶性肿大淋巴结形成呈融合、分叶状、不规则,内部无回声或呈低回声,边界锐利、粗糙,血管杂乱、增粗。仅依据测出的单一长径,不能做为对良、恶性淋巴结区分的标准,而参考纵横比值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比值大于2.5,以正常淋巴结为主;大于2~2.5cm以良性淋巴结肿为主,小于2以恶性淋巴结为主。此外,观察淋巴门形态,可对淋巴结的病理状态反映,可为良、恶性淋巴结鉴别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良性肿大淋巴结原淋巴结形态多可保持,而因肿瘤细胞对恶性淋巴结原正常结构构成非均匀性浸润性破坏,淋巴门损坏严重[5]。观察示,良性淋巴结多弥漫性增宽且居中,整个淋巴结几乎被占据,皮质呈窄带状对淋巴门环绕,缺乏清晰的皮髓界限,而观察恶性淋巴结,多呈缺失型或狭窄形,在特征上明显不同,利于鉴别。本次选取的良、恶性肿瘤患者,Vmin、Vmax血流有交叉现象,组间差别不明显。而PI、RI差异显著,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判断上,可作为可靠指标。此外,对频谱形态观察,良性病变波型宽阔、S1峰尖锐、为低阻力型陡直波;而恶性病变峰时延长、S1峰圆钝,为高阻力型单峰波,可为良恶性鉴别提供参考。同时,随访示,经综合治疗效果理想者,良性肿大淋巴结呈消失显示,而恶性患者残留淋巴结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故针对肿大淋巴结,应用抗炎方案治疗,局部症状在10d后改善明显,淋巴结消退者,可按良性诊断。明确诊断的恶性淋巴结,经综合治疗体积缩小不及50%,Vmax和血流信号下降不明显者,为无效。同时,超声新技术还包括三维超声检测技术、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等,临床可依据患者情况,有选择性应用,以最大限度提高确诊率。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采用超声新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对良、恶性质有效区分,且操作简便,具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玉琴.超声新技术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7):631-632.

[2]刘文敏,赖胜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15):145-146.

[3]刘文敏,赖胜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J]. 2011,1(15):145-146.

[4]周瑞山,郝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2):20-22.

[5]陈松英.高频超声检查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2):3386-3387.

论文作者:樊长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评价超声新技术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樊长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