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_森林覆盖率论文

中东部地区森林资源现状与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森林资源论文,东部地区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历史上,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森林繁茂、环境优美。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始森林受到极大破坏。近10多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东部地区的森林面积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结构单一、质量低下等问题[1—2]。笔者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 年中东部地区生态调查资料、 国家林业局第四次(1989—1993年)和第五次(1994—1998年)全国森林普查(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全文同)等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东部森林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 森林资源状况与特点

1.1森林分布范围广,但分布不均衡

中东部地区的森林总量较大,分布范围广,从东北到海南都有大面积的成片林,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但中东部森林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和东南沿海一带,其中福建、海南、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森林覆盖率较高,而北京、河北、河南、山西等华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则较低[2] (见图1)。

附图

图1 中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差异示意图[2]

Fig.1 Difference of regional forest coverage rate of mid-eastern China

1.2林业用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

中东部地区国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28.67%,但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国的45.88%。根据第五次森林普查结果[2],中东部地区有林地面积共计8.65×10[7]hm[2],占全国的54.39%,林分总面积6.91×10[7]hm[2],占全国的53.50%(见表1)。活立木总蓄积量4.46×10[7]m[3],占全国总蓄积量的35.1%,森林覆盖率为31.7%,比全国森林覆盖率(16.55%)高出近1倍,约是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的3倍。

表1 中东部地区森林分布情况[2]

Table 1 Regional forest distribution situation of mid-eastern China

分类 中东部/10[7]hm[2] 全国/10[7]hm[2] 中东部占全国的比例/%

林业用地11.7925.71

45.88

有林地 8.65 15.89

54.39

林分6.91 12.92

53.50

总面积 27.5296.03

28.67

1.3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东南沿海森林质量有所提高

随着大规模的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等十大重点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中东部地区森林面积持续增长。到目前为止,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累计造林已达1.6×10[6]hm[2],太行山绿化工程累计造林1.02×10[6]hm[2]。第五次森林普查与第三次相比,森林覆盖率从23.9%增长至31.7%[1—2]。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近年来中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的森林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用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对薪柴的依赖性显著降低,加上降水量丰富,自然条件好,森林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和改善。

2 存在的问题

2.1人均占有量低

由于中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因此尽管森林覆盖率高,但人均占有量低。第五次森林普查时,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9%和57.0%,是中国西部的50%和26.0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7%和7.2%(见表2)。

表2 中东部森林资源与世界及全国平均水平比较[2]

Table 2 Comparing the forest reserves of mid-eastern China with the world and national average level

全国 世界平

项目 中东部 西部

平均水平

均水平

森林覆盖率/% 31.79.11

16.55 27

人均占有森林面积/hm[2]0.100.20

0.13

0.6

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hm[2] 5.1619.82 9.05

72

2.2结构相对单一

根据第五次森林普查结果,林种构成中,以用材林占绝对优势,约占全部林分面积的84.1%,防护林和特用林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10.1%和2.2%(见图2)。林龄结构中,幼龄林、中龄林分别为总量的43%和39%,近熟林和成熟林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分别占9%和7%,过熟林仅占2%(见图3)。

附图

图2 中东部地区林分面积构成[2]

Fig.2 The area of component forms in the forest of mid-eastern China

附图

图3 中东部地区林龄构成[2]

Fig.3 The area of age forms in the forest of mid-eastern China

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森林皆伐以及在森林恢复中以“人工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为辅”,造成中东部地区的森林大部分以人工林和中、幼龄林居多,林种结构和林龄结构不尽合理。森林结构单一,使得森林的生态效益比较低,生态功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受病虫害影响大,同时削弱了森林资源的接续能力。

2.3生态功能仍然低下

第四、五次森林普查显示,中东部地区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总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有林地面积从6.62×10[7]hm[2]增加到8.65×10[7]hm[2],增长幅度达30.67%,森林活立木蓄积总量由3.98×10[7]m[3]增长到4.56×10[7]m[3],增长14.51%。但与此同时,由于强度不合理的择伐、“拔大毛”式的间伐,使得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分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降幅分别达9.07%和8.40%(见表3)。目前中东部林分每hm[2]蓄积量仅为52.83m[3],人工林林分每hm[2]蓄积量只有47.39m[3],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179个国家的调查结果,世界森林平均每hm[2]蓄积量为114m[3]。因此,中东部地区森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的局面。森林质量低、功能差的局面依然存在。

表3 中东部地区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动态变化[1—2]

Table 3 Dynamic changing of the area of forest and cumulation of wood in mid-eastern China

有林地 活力木有林地单位林分单位

项目 面积蓄积总量 面积蓄积量面积蓄积量

变化幅度/%30.67

14.51 -9.07 -8.40

2.4森林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

中东部地区森林结构失调,森林自调自控能力下降,造成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逐年加重。象松毛虫、杨树天牛、松材线虫、小蠹虫、萧氏松茎象等对森林尤其是人工林造成了严重干扰,给许多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黄山、九华山、五台山等一批风景名胜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病虫害的威胁。

3 对策与建议

3.1继续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

中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但目前原生性森林已残存不多,因此应继续加强保护,防止破坏。对条件良好的地区,可加大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力度,以有效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基因资源。

3.2保护和利用结合

完善和实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思想,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确定为森林经营的主要目标。森林生态经营就是使自然环境同人类的多种需求协调起来。在目前国家和地方财政紧缺的情况下,不要把森林的防护作用和森林的采伐利用对立起来,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以保育用,以用促保。此外,科学地采伐还可以改善林龄结构及健康状况,促进森林的及时更新,因此在保护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用。但采伐一定要科学合理,从树龄、采伐方式、采伐面积、林道建设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

3.3合理定位森林生态功能

要根据林种、树种及生态区位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森林的主导功能,属于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森林,必须以保护为主[6]。各地应尽快开展生态功能区划,明确林地的功能定位与用途。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土地开发利用的速度也很快,因此各地区要尽可能地早开展生态功能区划,保护优质森林植被。

3.4在提高数量的同时提升质量

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是量的增长,森林生态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才是质的提高。目前中东部的森林覆盖率已有明显提高,因此今后在继续提高森林数量的同时,必须提升森林的质量。要加大力度保护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封育等措施,逐步恢复提升生态功能;对生态功能低下的人工疏林地,采取进行合理补植和严格封育等手段,逐步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使其向自然方向发展。

标签:;  ;  ;  ;  ;  

华东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_森林覆盖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