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论文_董利薇,康云霞,曹建业,张峰,张静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 河北石家庄 05005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 2016年1月至2017年6 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脊髓损伤诊疗常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在住院期间给予心理康复。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无差异。通过干预后他们的心理卫生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心理康复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康复;脊髓损伤;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45-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及现代交通的发展,各种外伤致脊髓损伤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严重的脊髓损伤会使患者遗留严重的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排泄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对病人的心理也造成严重的伤害,患者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甚至产生绝望情绪[1]。心理康复[2]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患者的悲观失望情绪,恐惧、焦虑心理有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 2016年1月至 2017 年 6 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80例,所有脊髓损伤的诊断均由 CT和 MRI确定。随机选定4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0~69岁,余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 例,女性14例,年龄20~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差异无 显著性意义(P<0.05) 。

入选标准:

①外伤所致脊髓损伤[3]。

②年龄大于18岁。

③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积极配合心理护理。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它严重的内科疾病

②骨关节感染、骨肿瘤

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1.2 方法

1.2.1两组患者均给予脊髓损伤诊疗常规,观察组给予全程心理康复,具体方法为:从入院后第一天开始,全面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心理负担程度,对疾病的认识,对康复的信心。住院期间首先通过医生-患者角色的转变,设身处地上的理解患者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态度。通过倾听等语言或非语言的方法接受患者的思想、信息及情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开导与安慰。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康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接受并逐渐适应残疾的现实,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及健康状况进行重新评定,建立康复信心并自觉参与康复锻炼;同时通过家庭治疗增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属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可以消除患者顾虑,利于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最终复归社会。

1.2.2心理健康测评: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4]。由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统一指导填写问卷。分别在患者入院第一天及出院前一天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外力或自身疾病导致脊髓损伤,在对应损伤部位出现运动、感觉、肌肉功能异常。脊髓损伤常导致严重残疾并且延续终身,所以其导致的心理障碍也是漫长和多样的[5]。一般来说,脊髓损伤后患者将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自己的身体从现在开始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另一个是自己的身体和他人不一样。这两个问题可能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通过心理康复,给予心理上的援助,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创伤和不良的心理应激,避免不良心理的长期困扰,帮助病人的主体意识恢复[6]。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减少经济损失[7]。本文通过心理康复发现:观察组、治疗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无差异。通过心理康复后他们的心理卫生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注意到充分的心理评估利于针对性心理康复的实施。在心理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各种心理咨询的技术:倾听技术、提问技术、表达技术、观察技术等,主动倾听、热情关注,鼓励患者发泄内心情感等技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康复尤其要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康复训练,使脊髓损伤患者在完全依赖、被他人照顾的“病人角色”之外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重新回归社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

【参考文献】

[1]黄学英,王丽华,柳尧花.MOTOmed运动训练在颈髓损伤四肢瘫痪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5(6):581-583.

[2]岳文浩.心理康复在现代疾病康复中的地位及各学派的心理康复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1997(5):324-324

[3]陈聚伍,谢冕,任佳,等.微小RNA-124在急性脊柱创伤所致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7, 20(12):1506-1510.

[4]张艳,冯海霞,刘忠,等.脊髓损伤截瘫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4):345-346.

[5]贺丹军.康复心理学,185-186

[6]黄纯海,万一,田志,等.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可塑性机制及影响因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4):179-180.

[6]何志良,张继荣.脊髓损伤后步行功能障碍的康复现状[J]. 中国康复,2016,31(6):476-479.

论文作者:董利薇,康云霞,曹建业,张峰,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论文_董利薇,康云霞,曹建业,张峰,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