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民主主义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全面系统地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党面临的紧迫又重要的课题。首先,新中国即将诞生前夕,究竟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就要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具体的阐释。其次,建国之初,党内外不少人对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存有糊涂观念或困惑。党中央敏锐地把握住历史契机,1948年9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比较集中地讨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政策问题。此后到建国初期,党在领导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政策的研究和宣传,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一是探索的重点由揭示中国革命发展规律转向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即如何认识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及怎样向社会主义转变,直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理论政策准备。二是从以毛泽东个人为主的理论探索发展为党中央的集体思考和群体决策。

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多方面展示了党对建设新民主主义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认识、新构想。(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和基本属性。第一,中国革命胜利后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第二,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二)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第一,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新民主主义阶段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三)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由5 种经济成分所构成。第二,实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四)关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基本途径。第一,努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逐步增加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对非社会主义经济的优势。

上述几个主要方面的思想、观点表明,建国前后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尽管这一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其基本内容无疑是正确的,在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有着耀耀闪光的历史地位。第一,它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波峰”。第二,它为全国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直接的理论政策准备。第三,它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理论依据。此外,尽管它的内容远没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样深刻丰富,但对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处理好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仍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标签:;  

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_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