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康复思维治疗脑卒中所致的肌张力改变策略探讨论文_黄金容1金国华2

基于传统康复思维治疗脑卒中所致的肌张力改变策略探讨论文_黄金容1金国华2

黄金容1金国华2

(1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上海201203;

2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200137)

基金项目:本课题获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群建设项目(PWZxkq2011-01)资助。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ZR1431800)资助。【摘要】本文基于国际功能分类(ICF)框架,针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中医康复策略,以整体观念为背景,在偏瘫痉挛障碍学原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思维,对针灸、推拿、包括传统功法等中医外治方法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分析脑卒中所致肌张力改变治疗的传统康复思维。

【关键词】传统康复;脑卒中偏瘫;肌张力

【中图分类号】R19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91-02

 前言:

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肌张力增高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为完成具体任务的努力过程中发生。痉挛的出现可导致基地面不稳定、肌力下降及运动协调性下降等,从而在痉挛和低效运动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运用传统康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符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于患者的恢复不可或缺。

1传统康复的整体观念

 传统康复是指在近代文明史之前已经形成,并在现代康复背景下仍然存在明显应用价值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康复思维和干预方法。一般我们所讲的是运用中医理论的引导,尽早的继续拧伤病治疗,这样能够较好的保存、处理、恢复病患的各项功能,对其愈后的身心功能恢复具有较大的帮助,对他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为目的是最主要的一个治疗方案及方法[1]。

2脑卒中的后遗症——偏瘫性痉挛

 中老年人的病症中,脑卒中(CVA)是常见易发的一种,其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的显著特征,按照中国卫生部在1997年的统计,我国因脑血管病而死亡的人数在各项疾病中位居第一,患脑血管病的人大概在三百万左右,致残率达到了将近80%[2]。

脑血管病患在中风后,其肢体通常会发生瘫痪,在这个期间他们会出现肌张力痉挛或增高。这些情况如若不能得到有效、合适的治疗,将会出现关节的变形或挛缩,或者肌肉的萎缩等等,通常还会是的关节的活动力度收到限制,以及在康复的过程中形成困难,对患者的活动性能复原有一定的影响。相交西医,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可明显提高中医综合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减少卒中后并发症,而且成本-效果比最低。因此,早期的传统康复方法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好转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功能的全面恢复。

3偏瘫的中医康复辩证治疗

 笔者认为,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采用个体化治疗,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可起到协同效果。

 3.1针灸治疗

 3.1.1阴阳失衡:用平衡阴阳法取穴,以取健侧穴为主,配患侧穴位,阴经为主,配阳经穴,采用巨刺、阴阳对刺、透刺、头针等方法,补虚泻实的手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阳互济,解除痉挛,恢复瘫痪肢体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经筋失养:痉挛是因阴虚血少或跷脉病变所致,表现为筋肉拘急、肢体痉挛、屈伸不利,当属“经筋病”范畴。以痛为腧,直刺左右、尽筋上,并结合远道取穴,形成经筋刺法。

3.1.3阳气被损:气被损的原因可有脑髓损伤、寒邪、湿热之邪等多种,阳气开合失宜,出现筋急痉挛,尤其是手足阳经所过部位出现筋脉拘挛。运用温针灸选关节周围的阴经穴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1.4本虚标实:如素体阴虚阳亢者,以肝肾阴虚、风痰内动居多;如若素体气血亏虚,脾胃虚弱者,则以气虚血瘀、脉络阻滞和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及脾胃虚弱、痰湿阻络居多。肝肾阴虚多以滋补肝肾,祛风通络为法;气血不足多以补益气血,活血通络为主;其它的证型取穴也是从本、从标出发,或取背俞培本固元,或取合穴、荥穴祛邪通络[3]。

 3.2推拿治疗: 推拿的作用是将肌肉放松,降低肌肉的兴奋度,通过反复滚、按、揉肘关节,屈伸、揉按关节处,通过点揉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反复对腕关节、指关节用滚法和捻法治疗,肩关节则以拿法为主配合上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最后搓法及抖法。施法时注意用力宜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3.3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又称为溻渍疗法,它的主要原理是运用中药汤剂的煮,温热的药物进行相互作用,进行血管、皮肤、神经的刺激,实现血管的扩张,是的药物能够充分的吸收,达到调和气血、经络疏通、血液循环等等作用,以期实现提升营养达到全身。由表及里,在温热中进行治疗,是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

 3.4传统功法:中国传统功法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在疾病防治、功能锻炼的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值得物理医学和康复界推广和借鉴的。比如:患者在进行自主训练时,结合太极拳功法站桩训练。“尾闾中正、收腹、含胸拔背、虚灵顶劲”等训练要领可以帮助患者理解中立位姿势,经过强化训练又可以帮助建立身体图式。“形神相随”“开阖、呼吸有度”等动态训练要领对在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的同时,提高动态姿势保持能力亦有重要价值。中国传统功法,都是动静结合,“意”、“气”、“形”的三结合,而且都是整个从头到末动作连贯的套路,这是中国传统功法的特点。但在医疗和康复中具体应用时,应该根据医疗和康复的具体需要,选择具体偏动还是偏静的功法,或者从整个套路中选择几节来着重锻炼。

4小结

 脑卒中病人多留有肢体偏瘫、失语、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记忆力障碍等后遗症,进行早期康复,做到早观察,早计划,早指导,早训练,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康复治疗的病人[4]。而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腑脏、肢体、经络相互依赖,共同支配、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与此同时,人体和社会、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采用中医康复的辩证治疗,以人为本,选择一种或几种对临床确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偏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陈立典.传统康复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韩漫夫.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1):17.

[3]王新志,韩群英,陈贺华.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74.

[4]康孝梅,万玲,康丽.脑卒中病人早期整体康复方法介绍[J].现代康复,2001,5(2):83.

论文作者:黄金容1金国华2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基于传统康复思维治疗脑卒中所致的肌张力改变策略探讨论文_黄金容1金国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