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分析论文_屠柳菲

屠柳菲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在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选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40例的对照组和40例的实验组,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进行心肺复苏,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效果与复苏开始时间以及凝血功能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应用综合护理的措施进行干预,则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1],值得在临床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护理分析

心搏骤停在临床上属于最危险的一种情况,一旦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极有可能出现死亡情况,该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病发原因有溺水、心律失常、严重脑损伤等等,具有致命的特点,死亡率极高。一般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就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而急救的时间是影响患者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在为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在患者复苏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情况,如血流动力学紊乱或者心功能不全等,对患者的恢复以及预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心肺复苏后,应用一定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现具体报道内容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在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选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40例的对照组和40例的实验组,80例患者的病情符合心搏骤停的诊断标准,普遍存在着突发性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动消失、瞳孔发散等情况。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最小的患者20岁,最大患者77岁,平均年龄为(47.6±5.9)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最小的患者21岁,最大患者79岁,平均年龄为(46.9±5.7)岁;患者病发原因有以下几种:冠心病、电击伤、急性中毒、溺水以及车祸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具有可比性,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

1.2方法

1.21心肺复苏的方法

在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依据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正规的操作,患者在入院的第一时间,应立刻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帮助患者建立机械通气通道,或者进行人工呼吸;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合理的使用一些复苏类药物。若有心室颤动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电击进行除颤,对于有心室颤动者给予电击除颤,当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循环恢复则表示初步的心肺复苏成功。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抢救护理,护理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抢救物品,合理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建立开放气道,并建立静脉通路,结合电击除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电监督、护理;将具体的护理任务明确到每个护士身上,进行专人专管;(2)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护理:①脑复苏护理,一般情况下,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多数患者都伴有脑水肿的情况,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预后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消除脑水肿;②复苏后的监督,患者复苏成功后,初期也可能会一些突发情况,比如心律失常,严重的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心脏骤停,所以对患者复苏后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电监督,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律变化,保证其能有效循环,若发现异常,也方便及时处理;③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也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肺部发生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具体引发感染的原因,对患者应用一定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④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抢救,在稍微稳定后,患者很容易出现一些紧张、害怕的心理情绪,从而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和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理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和整理。

2结果

2.1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2.2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在临床中证实,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复苏起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血压状态、凝血功能等有直接关系。

3讨论

心搏骤停在临床上属于致命率极高的疾病,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患者的成活率得到了提升,心肺复苏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了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就需要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心肺复苏的有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保证了患者的成活率。

总之,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复苏后的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成活率[3]。

参考文献:

[1]董燕妮,侯水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J].中国处方药,2014,12(10):129-130.

[2]黄维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0):283-284.

[3]杨兰萍,贾俊格,秦艳平.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7,16(09):136-137.

论文作者:屠柳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分析论文_屠柳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