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浅析孔鹏论文_孔鹏

绿色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浅析孔鹏论文_孔鹏

摘要: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绿色节能建筑的提出是建筑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利用大自然生态环境对建筑产生反哺,掌握大自然规律应用到建筑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设计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道法自然。

正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蓬勃发展,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到现在高楼大厦,震惊寰宇。建筑物的首要作用从来都是为人们抵御风寒,提供一处栖息之地。随着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原始需求上,而是着眼于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简单来说一句话就是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建筑物。

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比如我国流传的风水学,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从历史上看,风水广泛应用于定位建筑物,根据地理环境决定建筑物的形式结构。从这一方面来说,他是科学的。我们今天正是要吸取传统的科学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绿色建筑可以用道家思想来解释,本文认为,道家的阴阳鱼,足以诠释古今之事。一件事物从毫末逐渐发展转化为繁荣的事务,正所谓物极必反,繁荣的事务再由盛转衰。这是历史给予的教训。建筑业也是如此,古人从居住洞穴到利用树木枝叶遮风挡雨,再往后利用土石,一直发展到混凝土的出现,才有了如今高楼大厦的耸立。而现今社会经济繁荣,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人民开始意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并开始制定建筑节能相关的政策和标准。

本文认为,建筑业的发展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是为从末到有,从简朴到繁华,而今应该从繁华到简朴。比如欧美盛行的极简主义,他们的现代建筑绝大多数都向绿色节能环保靠拢。再拿我国来说,我们现存很少的土房,那就是用麦秸和黏土制成,成为老人口中的冬暖夏凉的屋子。现代经济繁荣,百姓的生活需求逐渐提高,天热了就去开空调,天冷了也去开空调,为什么不从建筑物本身下手呢?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这是最符合大自然的建筑。比如生土建造技术,就是因地制宜,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漫天,最多的就是土。可以用土代替砖石,竹子成条代替钢筋,其抗拉性能足够强劲。这样设计出来的房子完美融合了冬暖夏凉的土屋和现代建筑结构形式。

大自然给予了人类无穷的财富,现在缺少的是发现他们的眼睛。你看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屋如其名,其灵感就是来自于鸟巢。其建筑材料自不用说,外壳采用气垫膜,以避免馆顶漏水问题,还可以收集雨水保证绿地被充分渗透。外立面采用镂空的建筑形式,减轻了自重,保持了通风,节省了材料,减缓了受力。其设计融合了绿色、科技、人文理念,用道家思想来说,这就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即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同一。那么“天人合一”思想也可运用到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上。融合自然,万物和谐一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最高峰。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今存世的都是适合大自然的事物,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们做结构设计,更多的灵感都是来自于自然事物。比如说竹子,其中间是空心的,减轻了自重,增大了整个截面惯性矩,使材料充分发挥作用。节点处有横隔,避免竹子过长而出现局部失稳。竹节在下部比较紧密,上部比较疏松,这样非常符合力学原理,而且直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减小阻力。这样的竹子,这样被大自然无数年甄选下来的适者,怎么能不给予我们建筑上的启发呢?我们曾经用竹子做屋子,其力学性能早就被人们发现并采用。

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又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开始提出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但是这些措施只是减缓了地球的消耗,不可能完全放弃经济发展,这样下去不能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创建绿色环境。推动绿色社区建设,推动节能减排,是城乡建设领域推动绿色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以前绿色建筑的设计,往往都是只想到了一个层面,没有考虑到这样的设计会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环境。比如前些年最流行的词语,在夏季炎热时节,“光污染”不就是因为高层建筑使用单银玻璃反射太阳光,虽然对降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他对外界产生了光污染,反射热辐射到其他地方,这样看来和空调一样,只能顾一方。你说这样的“绿色节能”是不是不负责任呢?《房屋建筑学》里提到,隔热有四大措施:屋顶蓄水隔热、屋顶种植隔热、屋顶反射隔热和屋顶通风隔热。高楼大厦可以在封闭的幕墙上开设通风装置,形成对流风改善建筑内环境。建筑师们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一切,而不能让他产生其他的副作用,节能的同时也改善了周边环境,是为和谐共生。而冬季寒冷季节,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吸收光能热能。比如民宿,冬季吹北风的话就在屋后种上常绿阔叶林之类的树木,而屋前就要种植上落叶乔木之类的,比如杨树在夏天枝繁叶茂,就可以为民宿遮挡热量,冬天就落叶,不会遮挡阳光照射进房屋。这样的种植思路,既不会影响周边环境,又能节能减排,这不就是在利用大自然给予的财富吗?这样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绿色环保又节能减排。如果人们都能被普及这种思路,空调或许只会应用于工业,不再是家家必备的东西。这样从历史上看来,可以说是返璞归真了。这正是本文要说的,现代智慧和古代智慧相结合,去其糟粕,返璞归真,以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真正的爱护地球保护自然。

以上观点说绿色建筑节能的同时不能影响周边环境。接下来就是,绿色建筑节能不能牺牲舒适性,这样就不能达到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目标了。比如说远古时期,可以用简朴一词,可这种简朴是没有舒适性可言的,这是一种经济落后的简朴,与之前提到的极简主义的简朴,是不同的,这是一种经济高度发达,人们不再满足于现状,奔向绿色简单的简朴。所以说,我们崇尚绿色建筑,是不能牺牲舒适性的,一旦失去了舒适性,就变成了没有意义的绿色节能。当然绿色建筑要搭建在高经济需求之上,是哲学上的上层建筑,是人们产生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需求。当然绿色建筑最好是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收益,回归自然就是一条最好的路线,从大自然中找寻适合绿色建筑的元素,这是最能实现低成本高收益的方式。比如说现在新兴的“海绵城市”,这一未来城市绿色蓝图,雨季蓄水旱季排水,让大地像一块海绵一样,这样的措施非常有利于解决我们国家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自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大兴土木,城市化非常剧烈,施工建设带来的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以及各类水体被破坏,这迫使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

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绿色建筑一些理念展开讨论,旧有的浅层面上的理念要逐渐淘汰掉,要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与自然和谐共存,掌握大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努力去从大自然中找到属于人类自己的发展道路,绿色建筑必能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李梅.“天人合一”思想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启示.北京林业大学,2012,18(6).

[2]刘鑫.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大学,2014,1(6).

[3]俞孔坚; 李迪华; 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2015,9(6)

[4]刘裕.”鸟巢”建筑特点及景观特点浅析.河北大学,2012

作者简介:姓名:孔鹏 学历:本科,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指导教师:李雪玲 山东协和学院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地址: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遥墙校区) 邮编:250107

论文作者:孔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9

绿色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浅析孔鹏论文_孔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