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从早餐开始_早餐论文

生活质量从早餐开始_早餐论文

生命质量从早餐开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早餐论文,生命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餐是一天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不吃早餐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体力

●早餐对学生贫血的影响

一、早餐对学生的重要性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是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营养充足的早餐不仅能保证学生的膳食营养摄入,也促进学习效率和成绩。

学生如果不吃早餐的话,便难以保证全天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因为这种不足无法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偿,而且,不吃早餐的人还容易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6]、铁、钙、镁、铜和锌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吃早餐频次的增加,中小学生各组全天能量、蛋白质、硫胺素、核黄素、铁、钙、镁、硒和锌等营养素摄入量水平显著高于不吃早餐中小学生组,这就说明,吃早餐有助于中小学生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国外一项对1000多名低收入的非裔美籍小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不吃早餐的小学生有25%的人热能、维生素C、钙和铁的摄入量不足每日膳食摄入量标准的50%。不吃早餐的儿童青少年每日的热能维生素(如维生素A、E、D、B[,6])和矿物质(如钙、磷、镁)摄入量低于每天吃早餐者。早餐对学生全天营养的补充极其重要。

保证每天摄入高质量的早餐,不仅能提高学生每天的营养摄入和营养状况,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认识能力和身体耐力。反之,饥肠辘辘会降低学生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必然下降。大量研究表明,与不吃早餐的学生相比,每天吃早餐者标准试卷测试的错误率低、反应灵敏、注意力集中、出勤率高、迟到次数减少。不吃早餐者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记忆力下降。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不吃早餐对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有负面的影响。

对患有贫血症的学生的研究表明,早餐进食率对患贫血病有明显的影响。福建省福安市的一项调查发现:不吃早餐组的学生贫血率为100%,不在家中吃早餐的学生贫血率为23.9%,在家吃早餐的学生贫血率为8.26%。不吃早餐极易导致贫血,应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另外,调查还发现,在家中吃早餐组贫血率明显低于不吃早餐组,说明在家中早餐的学生在摄入的营养素种类、结构及进食的数量方面较令人满意。

●约20%的学生不吃早餐

●馒头、面包、稀饭、豆浆为主,早餐种类单调

●在上学路上和小摊上吃早餐

二、学生早餐现状

早餐是一天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早餐又是学生三餐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餐,儿童青少年不吃早餐的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一日三餐中最常省去不吃的就是早餐。

早餐也是我国中小学生最常忽视的一餐。据这次北京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联合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不高,北京男生中吃早餐的人数占74.2%,女生占78.4%;上海男生中吃早餐的人数占88.6%,女生占86.7%。上海学生早餐率明显高于北京学生。北京有5%左右的学生一周有三天以上的时候不吃早餐,高于上海小学生(1.7%)。

不吃早餐的原因是:第一是没有食欲;第二是没有时间吃;第三是家长没时间做。其他如食物单调、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等。

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应该达到推荐的膳食供给量的25%~30%,早餐的食物种类应包括以下4类:即谷类、肉类、乳制品和蔬菜、水果类。如果一顿早餐中上述4类食物都有则为早餐充足,如果食用了其中的3类则为早餐质量较好,如果只选择了其中2类或2类以下则为早餐质量较差。

中国城市儿童少年的早餐以谷类—肉—蛋为主,农村儿童少年则以谷类—蔬菜为主,乳制品严重缺乏。北京的儿童少年早餐食品以谷类为主,有馒头、面包、包子、煎饼、粥等,其次是鸡蛋和牛奶、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食物种类比较单调。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学生早餐能量供给不足,家长对早餐不重视,随意性大,早餐能量供给不足,食物构成不合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南方以稀饭或泡饭为主的早餐影响热能的供给。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过分强调蛋白质的摄入,忽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所以,一个合理、平衡的早餐应该是既有蛋白质、又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间有一个恰当的比例,这样才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利用。

我国城市学生的早餐地点又是如何?这次京沪两地的联合调查发现,北京78.7%的学生是在家中吃早餐,在上学路上或小摊上吃早餐的约占15.1%,还有3%的小学生是在学校吃早餐。上海86.4%的学生是在家中吃早餐,在上学路上或小摊上吃早餐的约占7.7%,还有0.8%的小学生是在学校吃早餐。

三、学生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学生的营养状况也得到显著的改善,尤其是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显著下降,2000年城区小学生轻度营养不良率男生为1.48%,女生为2.97%;郊区男生为1.25%,女生为3.07%,降幅都在50%左右。但是,中小学生中超重、肥胖检出率近10年来却成倍增加。2000年统计资料显示:城区小学生超重率男生为26.3%,女生为21.46%;郊区男生为16.96,女生为15.23%。城区小学生肥胖率男生为13.74%,女生为8.85%;郊区男生为7.11%,女生为4.96%。由此造成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两头跷起,处于营养状况分布中间的“正常体重”者所占比例反而下降,形成所谓的“双峰现象”。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季成叶教授指出,我国的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仍较突出,特点是同时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类问题。许多患营养不良的学生并非主要由于日常饮食摄入量不足造成,而是缺乏营养知识,膳食营养素摄入结构不平衡造成。目前学生饮食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早餐质量问题、零食问题、膳食结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或吃早餐者,早餐品种单调,部分家长仅重视高蛋白食物的摄入,而忽视含碳水化合物的粮谷类的摄入,造成早餐能量摄入偏低,蛋白质用于能量消耗,从而浪费蛋白质的作用。

低能量的早餐不能满足学生一上午紧张的学习和活动需要,直接影响学生上第三、四节课的效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早餐的能量摄入仅占全天总量的15%~20%,能量摄入明显偏低,而晚餐能量摄入又偏高,占一天总能量的45%左右,早中晚三餐比例不合理,远没有达到中国营养学家建议的早餐供能要占全天总能量的30%,早中晚三餐合理比应为30:40:30的比例。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产热比也没有达到推荐的12比25~30比60的这样一个合理比值,蛋白质、脂肪偏高,碳水化合物偏低。膳食中主要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E、B族和钙、锌等。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从5%~25%不等,缺钙、缺维生素的状况依然存在,且相当严重和普遍。

专家呼吁,学生营养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改变家庭、学校及社会不利于建立学生良好饮食行为的因素,提高早餐质量,提倡平衡膳食,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早餐缘何要加入谷类食物

从此次北京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的调查来看,部分家庭早餐中普遍缺乏粮谷类食物,而蛋白质、脂肪摄入偏高,这种膳食结构对学生会有什么影响呢?

据营养学家的分析,粮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碳水化合物供能要占一天总能量的60%左右,蛋白质供能占10%~14%,脂肪供能占25%~30%。

在人体中,血糖是大脑直接利用的能源,血糖低于正常值,大脑兴奋性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引起机体血糖浓度的提高。机体维持一定的血糖浓度对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非常重要。浙江医科大学研究发现,课间血糖值与早餐的重视程度有关,与摄入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的量有关。同时也发现,纯碳水化合物的早餐于餐后一小时血糖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比例搭配合理的早餐,却能在进餐后持续维持血糖于较高水平。

营养、方便、洁净、口感好是孩子们对早餐的要求。早餐时将营养谷物早餐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能提供孩子成长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目前国内市场上方便、口味新颖的雀巢营养谷物早餐,由玉米、小麦、大麦和燕麦为原料精制而成,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标签:;  ;  ;  ;  ;  

生活质量从早餐开始_早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