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生态旅游论文

论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生态旅游论文

论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论文,旅游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生态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益兴旺的旅游业有力地促进了重庆的经济发展,提高了重庆在中国和世界的知名度。市政府在制定全市发展规划时作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的决定。因此,促进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而重庆旅游业发展繁荣,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在于如何长久地开发重庆的旅游资源优势,保持和增进它的诱人魅力。显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促进重庆旅游业发展繁荣,长保其优势的重要因素。

1 重庆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条件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产生于80年代。进入90年代以后,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主导观念。与此相适应,生态旅游也被提到议事日程,目前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与宣传教育,提高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是一种包括生态旅行、生态旅行目的地(自然及文化地域)、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在内的旅游形态。生态旅游,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三点,即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因此生态旅游作为一类较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财源渠道和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重庆市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神奇

重庆位于我国地形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境内层峦叠嶂,河谷幽深,高差悬殊,境内最高点(巫溪兰英寨)海拔 2796.8m,与长江河谷的最低海拔点垂直高差达2 730m,这种高差悬殊的地形地貌,不仅使境内山峰林立,地势起伏,地面破碎,而且造成了热量、水分的再分配,生物资源与气候资源垂直分布差异十分明显,从而使得重庆生态旅游资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因此,重庆生态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它包括森林、草地、古树、花卉、珍稀动物和古生物化石,至今仍在川东盆地边缘山地还残存着成片的原始森林。整个重庆可以说是一个初开和尚待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宝库,尤其是库区近4 ×10[ 4]km[2]土地,垦殖率仅20%,尚有大量宜林宜牧和发展林特土产的土地,完全可以把库区建成“绿色的宝库”,成为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经营的基地。

重庆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经济林、用材林、特用林等树种达800多种。珍稀树种银杉、水杉、秃杉、珙桐、 香果树、连香、银鹊等共2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特有树种。如“天然植物园”缙云山即拥有植物1700种,其中特有而稀的植物有北碚猴欢喜、无刺冠梨、北碚槭、伊桐、香果树、伯乐树、银杏和水杉等。这些古老珍稀植物是重庆宝贵的旅游资源,并且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动物区系上重庆兼有东西、南北过渡特点,所以动物种类格外多样,仅脊椎动物就有69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金丝猴、华南虎、梅花鹿、穿山甲等40多种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一些珍稀动物可为旅游者增添无穷的乐趣,如酉阳的大鲵形态古怪稀奇,为世界最大的两栖类动物。重庆古动物化石有举世闻名的巫溪红路乡的老虎、大熊猫及牛羊等化石。

此外,重庆境内药用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达300 多种,其中不少是名贵品种,如黄连、天麻、贝母、杜仲、当归、黄柏等,仅石柱县的黄连产量就占全国的50%。在生态旅游资源中,重庆的梅花、茶花、海棠、桂花、茉莉花随处可见,不仅在古代就为许多诗人被称颂,而且重庆也是茶花、海棠等许多名花的原产地之一。重庆得天独厚、举世无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奠定了重庆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1.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重庆不仅拥有极富潜力的自然生态旅游条件,而且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旅游条件。无论是重庆的文化遗产,还是民族的传统习惯,都使重庆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内涵丰富,并与重庆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相辉映,赋予了重庆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重庆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汇之处,文物十分丰富,境内密布2000多个文物点,11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其人文景观而言,有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抗战遗址、巴渝民俗文化村、名山鬼城、涪陵白鹤梁石鱼、忠县石宝寨以及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衣冠冢等;以其人文遗址而言,有巫山龙骨村的我国早期人类化石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汉代遗址、大宁河悬棺、古栈道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集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为一体的人文生态胜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的历史造就了大批抗战遗址,红岩村、中美合作所更是集游览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景观。所以重庆人文生态旅游业的开发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人文生态旅游胜地之一,不能算是奢望。

重庆正是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社会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重庆市的旅游业近两年来的发展速度和趋势的确是举世瞩目的。1996年国家旅游局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游客外出旅游首选地,长江三峡已位列第四。目前重庆已有184 个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20个,国内旅行社164个,共有定点饭店25座, 星级饭店41座,客房总数5791间,拥有各类型旅游船114艘(涉外36艘, 国内78艘)。“八五”期间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和创汇平均年增长14.33%和22.80%。1998年1月~10月重庆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31310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591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收入8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收入增长10.8%和23.6%。据粗略统计,1998年重庆旅游者可达2050万人次。

2 重庆生态旅游开发的局限性

当然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难题,因为重庆的旅游资源面临着不容乐观的严峻局面和衰落危机。从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来说,在重庆可以展开森林旅游、山川江河探险旅游、自然地理、野生动植物、花卉观赏、考察和研究相结合的旅游。这些都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但目前在重庆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十分严重,影响旅游成为重庆支柱产业的前景。由于建国以来一系列滥伐森林、围湖造田、毁草开荒等,极严重地破坏了重庆的生态平衡。当前重庆森林覆盖率严重下降,已由50年代的22%下降到11.8%。同时由于林相分布不均,群落结构简单,造成林业生态破坏。而重庆的草地生态和水域生态又处于一种低水平自然放任状态。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动植物资源的大量耗竭。据统计,三峡库区已有18种珍稀动物趋于绝迹。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扩张的工业生产体系在给重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工业“三废”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长江三峡是重庆重点旅游景区,可近几年工业和生活污水超标排放达60%以上。重庆市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且本身也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每年排放废水达10×10[8]t以上,沿江一些县城居民生活污水也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三峡库区不仅是污水河,更是垃圾河。沿江县城多数垃圾积于江边,堆积如山,洪水季节浮满江面。工业废渣直接倒入或间接冲入江里,各类大小旅游船、客船的垃圾多数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江中。诸多污染源使长江水质污染逐年加剧。80年代三峡江段多为二级标准水质,而现在降为三级甚至四级。三峡成库前,长江水流畅通无阻,沿江城市的水污染可以通过流水稀释自净能力得到减轻。但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后,重庆江段的水平均流速从2.66m/s下降到0.38m/s,横向扩散系数从0.12m[2]/s下降到0.045m[2]/s。也就是说在排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江中污染带将加宽0.85倍,污染度将升高35%~146%,随着长江流速减缓,自净能力削弱, 沿江城市污染物可能长年沉淀积聚,以致形成“污水库”、“垃圾库”,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要把重庆建成优秀旅游城市,保持旅游资源优势的持续性,就必须着手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如果旅游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旅游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地看到重庆目前的生态状况和旅游业的发展,而要清楚地看到潜在着的种种危机。重庆独特神奇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日趋破坏,使欲建成优秀旅游城市的重庆面临着旅游资源永续性的危机,这绝非危言耸听。

3 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要将重庆建成优秀旅游城市,保持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发展生态旅游。因为旅游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三大条件:良好的资源基础、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坚实的市场基础。这其中涉及的一个要点就是资源的再生性。旅游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要大于世界上任何一种产业,所以,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规划者们要考虑的问题。而生态旅游也成为最热门的一种旅游方式。特别是重庆至今还以观光旅游为主要模式,尤其要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如果自然、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吸引旅游者。因此环境保护是事关重庆旅游兴衰的大事,必须坚定不移地选择可持续旅游战略,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模式,我们认为生态旅游能真正做到对自然、人文和经济环境负责。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新兴产品,既没有取得统一认识的内涵,也缺乏可供效法的成型模式,因此,处于初创阶段的重庆旅游业要发展新型旅游产业需要经过一个概念探讨、战略选择和实践探索的时期。在此之前,大规模旅游开发的计划应当缓行。否则因战略和模式选择失当而造成的旅游产业的结构失误,事后再来纠正将付出沉重代价。从生态旅游的观点看,生态环境就是重要的生产力,生态环境质量越高,旅游产业的效益也就越大。从这个观点来看,重庆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北京、上海并不是憾事,这有利于重庆市发挥后发优势。那么,新型的重庆生态旅游模式应该如何设计规划呢?我们认为,重庆生态旅游业首先应突出重庆辖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美,严禁人工曲意雕琢。这就是说重庆的生态旅游必须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前提,其核心内容为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应在科技的密切参与下运作。其次,必须坚持高标准、高档次、高效益,积极发展严格管理和控制下的有组织的生态旅游,不发展大规模大众化粗放式的低档旅游,努力把重庆市建成为世界级生态保护旅游区,把旅游观光、休憩疗养、科学研讨、生态教育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由此可见,重庆要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要有全新的发展思路,符合实际的发展对策。

3.1 认真作好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预防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对于开展生态旅游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来说,主要是确认风险、减少不利影响,确定环境承受力,提出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旅游主管部门要对热门景点进行环境容量控制和经营行为规范。目前重庆几乎全部生活污水、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长江和嘉陵江。“两江”成了城市水源地,又沦为城市“下水道”,每年接纳污水1.2×10[6]t, 夏秋季节两江大肠杆菌超标10倍以上,为多种中毒性疾病的高发区。一旦库区截流,江水流速降低甚至停滞,江水自净能力大大减弱,水资源污染必然更加严重。因此,保护“两江”已迫在眉睫。

3.2 抓住各种机遇,大力宣传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需要开展广泛宣传,让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清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要把生态教育贯穿始终。在一些重要景点应建立生态教育馆,向游客介绍重庆生态旅游的内容、特色、生态学和地学上的价值,提高游客生态环境意识,引导游客按照生态旅游的的要求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度过高质量的旅游历程。国家旅游局将推出“’99生态环境游”。重庆也应提出“’99重庆农村田园、生态之旅”,积极适应我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3.3 积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切实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各级政府要把生态旅游建设纳入长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应服从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发展规划必须多从环境适应性、经济适度性来考虑,最好要包含环境保护的内容,努力争取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永久和谐。重庆市距离优秀旅游城市的创立要求还很远,只有把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原则融汇于2010年规划中并付诸实施,重庆成为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的目标才会早日实现。

3.4 围绕优秀旅游城市的定位,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关系, 尽快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对旅游业发展的评估和统计指标不能只注意经济指标,而忽视了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考虑。特别是对于环境要建立环境质量监测和效应评估体系。对已经构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要迁出生态旅游景区,限期治理、征费治污。大力发展对生态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和生态农业,为生态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整体经济环境。

3.5 搞好配套设施建设,组织生态旅游商品的生产与供应, 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旅游产品

新建旅游产品项目要以生态旅游的开发为主,诸如森林公园、农业观光旅游探险、漂流等。要利用重庆市的山区资源优势,开发反映重庆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重庆山地复杂,高差悬殊明显,形成明显的生物气候带。不同垂直带群落结构、作物、果树、经济林木种类也大相径庭。所以应根据不同垂直区带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因资源制宜地规划和配置多层次的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将重庆建设成开放式的良性循环的生态旅游区。目前重庆一些旅行社虽然纷纷开发森林旅游项目,举办观鸟、探险、科普、度假、艺术创作、森林保健游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但力度不强、特色也不明显,还大有潜力可挖,值得旅游部门专门研究。

3.6 加强对生态旅游投资项目建设及产品开发的管理工作,维护后代的开发经营经益

旅游主管部门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起点出发,对重庆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代际平衡。建立生态旅游投资者的环保技术水平的硬性标准和要求,对投资者的投资方案要严格审批,对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要审查其开发计划,切忌一哄而上。必要时还要运用地方法规,确定一批生态旅游资源为永久保护不得开发的区域。建议采纳澳大利亚的“生态旅游经营者分级制度”,评定其生态旅游的实质和可靠程度,保证生态旅游“货真价实”。

3.7 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确保生态旅游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为更好的利用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生态目标管理等,应制定关于生态方面的法令法规,旅游主管部门通过法律杠杆来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同时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重庆的整体形象。此外还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包括旅游开发人才,组织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生态旅游不仅包括旅游活动的生态化,也应包括旅游服务的生态化。这是培养其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这些人才应受过中等以上的专业教育,以保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1998—11—02;收到修改稿日期:1999—01—04.

标签:;  ;  ;  ;  ;  ;  ;  

论生态旅游促进重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