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吴德良

厦门市同安区五显卫生院中医科 福建厦门 361100

【摘 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治疗的5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对其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查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50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口服及病毒唑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敷加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76.00%,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无任何不良反应,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内服外敷;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不退、咽痛、进食吞咽困难等,治愈难度较大,典型体征见于咽部充血、软腭处有疱疹溃烂后形成溃疡,周围典型红晕等[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治疗的5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对其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查看,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修订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2]。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50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25例,观察组年龄2.1~6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3.04±0.53)岁,病程1~7d,平均病程(3.54±0.36)d;对照组年龄2.2~6岁,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3.17±0.82)岁,病程1~7d,平均病程(3.56±0.41)d。本次研究选取的患儿在治疗的基本资料上差别不大,从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指标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征求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布洛芬口服及病毒唑(湖北纽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每次10mg/kg,每日一次,如果患儿体温高于38.5°C,白细胞计数增多,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敷加以治疗,具体方剂组成如下:黄芩9g,柴胡9g,制半夏6g,枳壳6g,厚朴6g,如若患儿大便稀薄,添加10g葛根;如若呕吐添加砂仁6g。每日1剂,水煎取汁服用。同时配合外敷药方(利用中药颗粒剂型加水贴敷固定在穴位上),根据辩证,伴发热大椎穴用麻杏石甘汤;腹胀呕吐用中腕穴或神阙穴贴敷大承气汤;上热下寒,用涌泉穴贴敷左金丸;喉咙肿痛明显者,用六神丸贴敷大鱼际。适量调制成膏样,每晚外敷于穴位位置,次日清晨取下。两组均以5日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两组患儿体温退热及进食情况将临床治疗效果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以下为具体分类: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咽痛进食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有所下降,咽痛进食有所好转;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咽部充血,进食困难,甚至症状开始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两组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76.00%,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特殊类型疾病,以柯萨奇A组病毒作为病原体,多发于夏秋季节,发病急,具有传染性强等特点。现阶段临床治疗除抗病毒外并没有特效药物,这一病症属于中医学的“感冒”“口疮”范畴。从中医学角度认为,患儿机体稚弱,气血未充,容易被六淫邪气所侵袭,疱疹性病毒就是通过“疫气”在口鼻中进入,直至肺胃两脏,而咽喉作为肺胃的门户首先受到入侵,邪气集中于咽喉,脉络不通,气血阻滞,从而出现高热、咽痛和咽峡部疱疹等[4]。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三焦理论是对藏象理论及气血津液理论的互补和完善,功能上成功地进行了两级整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的患儿同时在高热或咽部症状明显时最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体征,在传统中医三焦理论中很好的体现出来,故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整理前人的经验,根据小儿的用药特点,中药内服和外敷配合。内服方中柴胡走上走少阳清宣热气,半夏、黄芩清热化痰引气下行,方中用枳壳,厚朴开中焦之浊气,又利用外敷法,引气入下焦。三焦之气得于循环。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无任何不良反应,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连宝涛,吴驻林,李泽彰,等. 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J]. 中国药房,2016,27(3):337-340.

[2]董莉. 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6例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36-37.

[3]李巧香,詹红艳,刘贵云. 清肺利咽汤联合穴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6):1022-1025.

[4]史宁,郭宏举,王欢,等.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效性Meta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2):1758-1763.

论文作者:吴德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吴德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