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威专家的视角分析亲子关系的新概念(下)_育儿论文

从权威专家的视角分析亲子关系的新概念(下)_育儿论文

权威专家多视角透析育儿新观念(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新观念论文,权威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精彩纷呈育儿新观念——

不要过分夸大情商,情商和智商没有先后之分

孩子的良好习惯应从胎儿开始培养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但不能忽视遗传因素

智能都是平等的无优劣之分,因势利导才能让孩子更好成长

不要让孩子错过生物规律形成的良机

父母养育孩子需要智慧,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多让孩子随便乱画可以提高创造力

要想孩子健康一定要掌握科学喂养的方法

健康孩子来自孕前均衡的饮食,来自出生后的科学喂养

父母心情和家庭气氛,对孩子日后情绪行为影响很大

走出养育误区,尊重孩子身心发育的自然规律

智力测查并不能完全拍板孩子的智力水平

多让孩子随便乱画可以提高创造力

李文馥

我所说的“随便乱画”是指孩子的自主性绘画,它是儿童心理发展和创造力相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都是画画,意义却大不相同

我们曾经让一些小学生和经过自主性绘画训练的幼儿园的孩子,就有关环保的选题做一幅画。当他们把这幅画画出来之后,让我们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发现小学生画出来的画形式单一,在内容上思想性不够丰富,构图也不生动,而那些比他们小的幼儿园的孩子画出的画却让人刮目相看:其中有个小朋友在这幅画上画了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刀砍树,被砍的小树流了一地的鲜血,正在伤心地哭泣。砍树人旁边画了一个小朋友正在怒气冲冲地批评砍树人,旁边的两棵大树一手叉腰,一手指向砍树人,非常气愤地在谴责砍树人,天上的云彩和太阳也义愤填膺地在指责这个破坏环境的“罪人”……如此丰富的想像力,如此生动的表现力,让我们耳目一新,没想到这两类孩子在想像力和创造力方面会表现出如此的差别。

自主性绘画可以大大促进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经过研究分析,自主性绘画和让孩子去学画画意义完全不同。自主性绘画是让孩子拿起画笔,把大脑里想像到的或他最喜欢的东西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发挥出来。图画本身是个非常综合的东西。它包括很多内容,如儿童的知识、经验,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儿童的表现能力,还包括语言、科学等,许多内容都融合在一起,所以自主性绘画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而不仅仅就是学学画画的技能。在孩子任凭想像随意发挥的自主性绘画的过程中,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会得到充分的促进和发展,可以说是根据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培养创造力的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如果仅让孩子学些绘画技巧,更多只是培养出一种技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受到很多绘画方面的限制,不能随意发挥自己的想像,所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就没有那么丰富了。

要想孩子健康,一定要掌握科学喂养的方法

吴光驰

孩子出生后要尽量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进食习惯,不要养成偏食、挑食的毛病。只要能够均衡饮食,及时添加辅食,保持良好的喂养习惯,孩子就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用不着滥补一些营养素。这样反而容易造成营养中毒,如常见的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研究表明,滥补而造成中毒的结果比缺乏营养素更可怕。只有当孩子确实生长发育差一些时,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去补充需要的营养素。

健康孩子来自孕前均衡的饮食,来自出生后的科学喂养

徐青梅

想生健康孩子应从孕前加强营养

已往人们认为怀孕后再补充营养也不迟,其实不然。调查研究显示,贫血、钙及维生素A等缺乏,仍是困扰现在很多女性健康的问题,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怀孕肯定不会生出健康的宝贝,要想生个健康的宝贝,妈妈从孕前就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

怀孕后不吃或吃很少的主食是误区

有的人认为鱼虾类含DHA高,吃了对胎儿的脑发育有好处,米面吃了会发胖,所以怀孕后顿顿饭都吃很多鱼、虾、肉等高蛋白质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天吃鱼、豆、肉各50克和250克奶),不吃或吃很少的主食(谷类食物),忽视了碳水化合物是提供大脑和身体发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导致营养不均衡。

孕前不能滥补维生素A、D和叶酸

摄取过多会在体内蓄积,所以不可吃多,否则会中毒。还有, 大家都知道孕前3个月补充叶酸,可以预防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畸形。但是,临床医生已发现叶酸服用过量,也同样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有损害作用。

采取人工喂养的宝贝要听从专家指导

人工喂养的家长一定要听取临床医生指导,提高对奶粉的识别能力,以免喂养不当或者给孩子吃了不合格的奶粉,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

适时为宝贝添加辅食

只要有条件,母乳喂养可以到2岁,但是一定不要忘记按照专家的指导适时添加辅食,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容易造成孩子营养不良。但添加辅食过早对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临床报告表明,在孩子4个月前添加谷类食物可能造成贫血、腹泻和佝偻病等。

父母心情和家庭气氛对孩子日后情绪行为的影响很大

王书荃

婴儿对母亲心情的体察像天线一样灵敏

不少人认为小孩子,尤其是刚生下来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那就大错特错了。婴儿对母亲心情的体察像天线一样灵敏,尽管成人没有觉察,但是成人的心情、家庭的气氛对儿童未来情绪行为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

孩子身体不舒服其实是心里“有病”了

一位退休的中学英语老师来咨询,幼儿园反映她4岁的小孙女在幼儿园表现性格孤僻十分不合群。老师请奶奶到幼儿园跟着上两天课,亲自看一看,结果奶奶确认老师反映属实,小孙女与小朋友集体游戏不到2分钟就要自己独自行动, 独自行动的内容多是看书,但看书注意力又不集中,看几眼书就要抬起头看看奶奶。

经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生长发育正常、智力良好,家庭文化、经济条件优越,在家听话,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大家都很喜欢她。半年前正准备送托儿所,孩子突然生病,她以前可是从来不生病。病好后送到幼儿园,可她又不间断地生了好几次病,不得不回家待到春天再送幼儿园。再一次送幼儿园后,孩子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婴幼儿时期生理还是心理疾病有时很难分清楚,当一些欲望和要求不能满足时,或者有压抑感时,儿童可能会下意识地以自己身体性的疾病来倾诉自己的要求,心里有不安和不满情绪的孩子,常常会产生与生病时一样的痛苦。当他感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常常是心灵处于病态的时候,不安情绪的增强可能与疾病一起发作出来,比如这个孩子以前从未得过病,只要送他上幼儿园就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开始生病,当他得知可以不去幼儿园时,病就好了,又开始有精神地玩,这个孩子内心深处可能有某种不安全感,所以,孩子的这种不舒服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说谎,而是内心不安或不满情绪的强烈反应,当他迫不得已去幼儿园以后,这种不安全感就以不合群、孤独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形式表现出来。

孩子的不安全感缘于母亲的焦虑情绪

不安全感的原因是什么?奶奶同意我的看法,并和我共同寻找原因,她介绍了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从怀孕开始父母之间就经常闹别扭,使母亲的心情经常不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研究表明,母亲焦虑的情绪和家庭不和谐的气氛会在孩子早期交往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传染给孩子,造成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可见与孩子交往时成人的态度、心情是多么重要。

焦虑会影响孩子的智能发展

焦虑可以降低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对智力功能造成损伤,影响智力活动。孩子的学习问题与焦虑有关。有位母亲怀孕前和生产后一直情绪不好,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曾经做过心理治疗,在心理医生建议下怀孕并生一男孩。本以为有了孩子自己的心理疾病就会好转,不曾想随着孩子的到来会有那么多琐碎的事情,因此很厌烦,嫌麻烦。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情绪虽然逐渐减少,但孩子一直学习不好,夫妻俩常常为此争吵。孩子从小胆小、内向、敏感,惟恐父母脸色不好,更怕父母吵架拌嘴,只要稍有不对劲,便千方百计劝父母言和,这就是孩子焦虑的原因。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家庭气氛。父母争吵对孩子心理、认知能力和学业的影响。在孩子和父母早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母亲感情不投入、态度不专一以及大人情绪不好都会给孩子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说到对婴儿进行“心灵培养”,也许有人以为是一种什么特殊教育方法,其实不然,这个时期没有什么更多有意识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倾注父母全部的爱,让孩子情绪稳定,心灵安定,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

孩子是父母心灵的镜子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心灵的镜子”。确实是这样,悠然自得的母亲,她的孩子也会显得悠然自得;神经质的母亲,她的孩子也会变得神经质。这种情况往往很多。孩子身上的种种情绪问题,行为问题都留有家庭和父母的烙印,父母及长辈的情绪行为构成了家庭的心理环境,对后代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终身的。作为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修养、自己的胸怀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走出养育误区,尊重孩子身心发育的自然规律

张思莱

盲目崇拜“神童化”教育和所谓的“超前”教育,家长没有考虑婴幼儿大脑发育的特点,将幼儿园教育提前到0—3岁,这种“超前”教育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只强调智力,忽视孩子的全面素质培养,会造成孩子在他这个年龄段应该掌握的生活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以及社会认知水平大大落后于同龄的孩子。

不遵照孩子身心发育的自然规律,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养育孩子,这是一种不尊重人性的养育方法,孩子不会成长得更好。

智力测查并不能拍板孩子的智力水平

高振敏

有些孩子做智力测试时可能会某一项目得分很低,使父母很担心,生怕孩子的智能有问题。其实不必担忧,因为孩子测试得分的高低与养育有关。例如要教孩子认识红、黄、蓝3个基本颜色,他学会了自然测试的分数就高; 再如训练孩子手的技巧,有许多5岁的孩子从来没拿过剪刀,因为家长怕他们出危险,不敢教他们。这样孩子当然在测验的时候分数就不会理想。因此,智力测查结果并不能完全拍板孩子的智力水平,因为实际上,在人群中智能超常或低下的,各不超过1%—5%,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均在正常范围。况且一次智力测验只能发现孩子当时的神经及精神发育状态。如果教育得法,孩子的发育速度会得到提高。因此,过早地下结论,只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导致智力测验这种科学方法起副作用。

12位专家精辟育儿见解大荟萃(下)

李文馥——

育儿杂志给孩子的东西不能离开趣味性,给家长的东西不能离开操作性,在趣味性和操作性的背后必须有科学的理念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家长科学育儿。

吴光驰——

中医在育儿方面还是有很多精粹的,要注意继承和挖掘。尽管现代医学很先进,但对小儿疾病的防治,祖国医学也有许多非常好的方法。因此,不要忽视了中医学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家长如果能多掌握一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

徐青梅——

家长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胖瘦身高体重,成天拿着一些标准来衡量,没有必要这样死钻牛犄角,这样只会自寻烦恼,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要觉得人家的孩子达到了什么标准,我的孩子也必须达到,否则就是不正常。其实,只要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

王书荃——

家长育儿的时候总是买来很多书,但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有人就抱怨我们还是不够发达,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有很多非常细致的育儿书刊。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本育儿书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是你要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什么样的育儿难题都不会难倒你了。

张思莱——

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因此,教育孩子的机会是一次性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也是一次性的,怎样抓住这宝贵的一次机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人呢?掌握科普知识这个有利武器,多多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样你才能更好地把握这次珍贵的机会。

高振敏——

养育孩子父母一定要心态先放松,比如说你非要孩子达到你所谓的一些愿望,使自己总是处于不放松的状态,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孩子是能够感觉出来父母的紧张心情的。因此,父母的这种紧张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孩子,孩子也会跟着紧张,越紧张他越做不好,最终事与愿违,不仅达不到你的要求,孩子的身心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标签:;  ;  ;  

从权威专家的视角分析亲子关系的新概念(下)_育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