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工会工作创新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工会工作创新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推动工会工作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工会工作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75(2016)02-0029-04

      2015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群团组织服务群众要盯牢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重点帮助群众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1]。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推动了工会工作改革,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在全总机关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上指出:要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突出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着力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工会工作全面创新[2]。改革创新工会工作,是为了使工会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工会作用,增强职工凝聚力,夯实党执政治国的群众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时期,劳动关系形势严峻。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职工人数为772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3]。各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争议155.9万件,同比上升4.1%,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立案处理案件60.7万件,涉及劳动者85.2万人,同比增幅为16.3%和18.1%,涨幅明显增加[4]。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将有利于推动工会工作创新,激发工会组织活力,提升工会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一、工会拥有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

      工人一直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对象。早期针对工人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中的蓝领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管理部门和社区[5]。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也逐渐扩展至服务业,服务对象涵盖了包括普通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雇员。

      (一)国外具有针对工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传统

      英国作为社会工作的发源地,具有向工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传统。1884年,英国出现了最早的向贫困工人提供社会服务和教育的汤恩比馆[6],并形成了通过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企业向工人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涉及教育、商业、娱乐和艺术等领域。工会除了监督安全生产,培训劳动技能,组织工人运动之外,还会向工人提供学历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聘请社会工作者为工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7]。

      美国是较早针对工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国家。在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早期,企业主通过福利秘书向工人提供服务,福利秘书同时兼顾企业福利行政事务和社会工作服务,目的在于帮助工人解决个人及家庭问题[8]。随着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不断扩展,企业社会工作还衍生出“员工协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开展涉及员工咨询、生涯规划、健康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在此过程中,工会组织也通过聘请社会工作者向会员和家属提供社工服务。

      美国工会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有美国总工会社区服务部服务方案、大型工会服务方案和人性协议(Human Contract)。美国总工会社区服务部一方面会在各地方性分会推展社区服务方案,专门做转介服务;另一方面会在劳工集中的社区设立劳工服务处,为工人提供健康与福利方面的服务。美国工会提供直接社会工作服务的均为大型工会,其提供的服务十分广泛,包括健康保险计划、家庭访问、心理和生理卫生服务、短期危机调试等。人性协约则侧重于要求资方重视工人的健康、福利、生活环境等[9]。

      除此之外,印度、韩国等新兴国家也针对工人开展了一系列社工服务。印度针对工人开展社工服务的范围包括心理咨询、支持性群体的组织、链接社会资源、员工培训、团队建设和管理咨询等,服务的定位为既满足员工的需求,也照顾到企业的组织目标。韩国企业向工人提供的帮助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层面,如子女教育基金、公司福利基金、住房和膳食等[10]。总的来说,企业社会工作是在企业追求利润和工人福祉之间出现冲突时出现的,社工介入的目的是在工人需求和企业(资本)利益之间找到结合点,促进劳资和谐和工人发展。

      (二)我国针对工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并由工会承担兴办和管理职工福利、服务职工的角色,赋予了工会广泛开展职工社会工作的职责[5]。工会不仅会参与制定国家劳动就业、劳动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相关法规,还通过建设工人俱乐部、疗休养院、体育场馆和培训学校等来向工人提供服务,为工人提供职工福利和社会救济,并在工人患病、丧事时承担起走访慰问和心理辅导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工会在履行原有社会职能之外,还承担起协调劳动关系、监督劳动安全卫生、促进职工民主管理、开展职工法律援助等工作,工会职能逐渐由福利职能向维护职能转变,在劳资冲突中起到了社会安全阀作用,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化解劳资冲突、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随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增多,工会组织逐渐开始尝试将社会工作引入工会工作。2012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全国总工会等19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培养开发职工服务等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重点加大对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的培养。北京市总工会、深圳市总工会等地方工会也逐步通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来进行工会工作创新,一些劳工NGO开始介入工人群体开展法律援助、城市适应、心理疏导等社会工作服务,有的企业也开始聘请社工开展企业社会工作[11]。但是,工会领域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认知度仍然不高,针对发展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很少,导致工会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青少年、妇女等领域。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级工会组织拥有全国性的服务布局,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服务平台,是我国职业领域社会工作的主渠道[5],发展工会社会工作服务在新形势下已经迫在眉睫。

      二、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形势下,我国的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经济利益冲突频发,劳资矛盾凸显,多样化的就业形势导致职工群体分化,不同类型职工对服务需求产生差异。同时,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要求工会转变服务职能,增强工会工作吸引力和职工凝聚力,这些都使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经济转型给工会带来的压力

      1.不同职工群体之间利益固化问题更加明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不同职工群体之间利益固化问题更加明显,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职工群体向上流动困难,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群体高度重合,群体结构弹性降低,导致职工思想和心理认知上有比较强烈的反应。不同职工群体利益固化导致职工缺乏向上发展的空间,可能会产生群体性职工焦虑情绪,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亟须工会进行介入。

      2.不同职工群体服务需求差异化明显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所有制形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职工群体的利益分化加深,群体之间的服务需求重点产生差异。不同类型企业和年龄段职工对工会服务的需求有差异,不同文化层次职工对提高职工素质的需求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工会针对不同职工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为新时期有效开展工会工作提高了难度。

      3.经济下行时期去产能带来的劳动就业危机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下行时期,产能过剩将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造成企业用工不足[12],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可能激化劳资矛盾,大批职工下岗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冲击,去产能过程中的下岗失业工人需要工会协助政府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其提供人性化服务,促进职业生涯规划,使其能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

      (二)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1.工会组织行政化的危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会主要是依托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发挥作用,在当时对职工劳动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发展市场经济以后,职工群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工会原有的行政化服务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同时,一些工会组织滋生了官僚主义作风,官本位思想和科层等级观念依然存在[13],有的工会工作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职工群众开展服务,导致工会在职工中缺乏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和存在感。

      2.工会工作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工会工作大多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传统,主要包括促进生产、保障职业安全卫生、进行集体协商等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单一,多为行政指令性的刚性工作,具有一定家长制工作作风。在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法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初期,这种工作方式对保障职工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劳动用工环境逐步完善和新生代产业工人的逐渐增多,职工群体对于职业指导、心理援助等柔性服务的需求加大,传统工会工作方式缺乏弹性,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不利于有效开展工会服务。

      三、引入专业社工服务是创新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

      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工会工作,增强职工凝聚力,既是解决职工群众人心向背和工会存在必然性的必要措施,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社会工作秉承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具有适应不同层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能够在在实践中结合工会工作的具体实际开展服务,对于解决工会联系职工“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是新形势下创新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问题,促进职工发展

      现代企业中的职工由于文化层次、工种类型、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传统工会工作方法多侧重于通过行政力量开展工作,工作性质偏管理,工会传统的个别谈话和座谈会也多由工会工作人员凭借个人经验和人格魅力来开展工作,工作缺乏专业性指引,服务效果得不到保证,难以针对单个职工开展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强调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针对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方案,充分考虑了服务对象面临问题的特殊性,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社会工作服务摈弃了传统服务工作操纵服务对象的做法和家长制作用,强调服务对象自决,通过平等、尊重的服务态度去感染服务对象。同时,社会工作服务注重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鼓励其发展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其应用到工会工作中,能够有效增强职工面对问题的信心,改变了传统工会单纯强调福利救助的工作模式,对创新工会工作思路有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促进劳资沟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需要找到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双方利益的结合点。企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有别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会工作将工作重点侧重于管理者或职工的传统做法,既关注职工存在的困境,也关注企业体制及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倾听劳资双方对问题的看法,拉近劳资双方的距离,通过深入交流和科学调查,协助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理性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先,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职工咨询服务,听取职工对于企业发展的看法,分析职工需求,可以定期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员工状况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职工发展特征,以便科学制定企业管理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劳资冲突;其次,社会工作者通过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可以适时对企业管理方案进行评估,及时修正方案不足之处,增进企业管理科学化水平;再次,社会工作者注重发展职工潜能,能够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最后,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对企业劳资问题进行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劳资矛盾,通过科学开展员工活动,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能够丰富工会工作方法,增强工会凝聚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职工群体具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工会传统工作方式单一、工作内容滞后,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具体存在的问题,导致工会工作与职工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职工服务需求日益多元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方式开展工会工作,将使工会工作脱离实际,造成工会会员流失。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拥有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等服务模式,能够针对具体工作开展咨询、救助、危机干预、职业生涯规划、项目评估、政策引导等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心理援助、法律咨询、医疗救助、教育发展、活动策划、就业促进等领域,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工会工作设计服务方案,不但能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促进职工个人发展,也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丰富了工会工作的内容和成效,强化工会服务意识,密切了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联系,对于增强工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助于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

      工会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工会一直存在行政化的问题,密切联系职工,一直以来既是工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引入工会工作,可以密切职工与工会的联系。社会工作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开展工作,服务更具针对性,能够提高工会工作对职工的吸引力,使工会工作赢得职工的信任,增强职工参加工会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标签:;  ;  ;  ;  

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工会工作创新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