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论文

独立学院学生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论文

独立学院学生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

杜珍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 210003)

摘 要 】论文从独立学院实际出发,梳理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引进网格化管理手段的必要性,最后从网格划分、管理体系、信息化平台、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学生网格化管理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学生管理;网格化;独立学院

1 引言

对于高校管理工作者来说,现在的校园主体“90后”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民主需求明显增加,学校的管理环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如何能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以达到高效、有序的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

独立学院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出资举办的高等学校,较公办学校而言,其学生管理体制较少受到行政权力的影响,为了扩大生源更加强调学生管理的服务性,独立学院自负盈亏,更加注重管理的效率和成本,因此,在这种宽松氛围内,更有利于学生管理体制的创新。

2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内涵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在城市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诸多一线城市的街道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地区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是打破传统的街道、科室、社区三级管理体制,构建扁平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街道—网格”两级管理体系。街道以辖区规模、人口数量,把辖区划分为若干个一级、二级、三级网格,根据划分的网格规模还可以继续细分层级,进一步划分更小的网格层次,编织一张大网覆盖每家每户、每个区,构成网格的每一个单元相当于一个个信息“接收器”,在第一时间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用户提供即时需求的简便性及网格回应的精准及快捷,是网格化管理的中心思想和重要表现”[1]

3 构建独立学院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网格化管理在社区自治局面的形成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把网格化网管理的精神植入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中,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5]

华觉明:可以这样认为。这说明,制定政策的时候考虑得不完善。比如甲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了,因为在辛亥革命以前人们就不用铠甲了。在古代,铠甲制作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一年生产几万套,后来军事装备改变了,就不需要铠甲了。现在白荣金先生根据文物复原了甲胄制作工艺,那么这肯定是传统工艺,而且是很重要的传统工艺。所以我认为,传统工艺是技术史领域的重要内容。

3.1 有利于推动学生参与自主管理

从现实来看,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呈现出高校主导的特征,因此,网格化概念的提出对于转变高校管理者的角色,推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具有重大意义。自主管理需要学校转变观念,加强互动,积极引导。实际上学生参与校园治理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相关研究也较多,然而现实情况是,在我国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过程还只是一种宏达的愿景,学生参与的范围、程度都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理念支持,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模式的效率,因此,找出一种可操作性的路径以实现学生参与高校管理中去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度和深度[2]

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从划分网格开始。网格的划分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服务管理的最终对象,把学院、班级、宿舍等学生的活动空间作为服务管理的末端领域,科学划分服务管理单元,实现服务管理全覆盖。

3.2 有利于改善依靠辅导员的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效率低下问题

浦江学院人员编制紧张,管理人员有限,甚至出现辅导员:学生达到1:500的情况,同时,学生的管理对辅导员的依赖过大,通过班级、社团、学生会三大管理单元的管理模式依然无法实现管理的全覆盖,“纵向交流不能到底,横向交流没有到边”,传统管理方式下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沟通层级过多无法直接交流,而且沟通交流也没有相关的保障机制。由于无法覆盖每个学生,导致许多学生归属意识淡薄,各项工作配合度较不理想。整齐划一的学生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管理需求,单一的专业—年级—班级管理模式也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校园管理要求。

3.3 有利于管理辐射更多的学生,实现高效管理和全方位覆盖

网格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可以实现管理者与各个网格内部成员的联系,网织得越密,辐射到的学生就越多。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依托二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即各个二级院系负责自己的一片“责任田”,在二级管理体制下,以“年级—班级”进行管理是最传统的管理形式,“摊子大、范围广”,管理的精细程度和实效性都会受到影响,必然会有众多学生无法满足管理需求,沟通渠道存在着“不通畅”,传统的班级—年级模式无法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因此,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利于管理辐射更多的学生实现高效管理和全方位覆盖。

4 当前浦江学院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4.1 学生管理工作信息渠道运行不畅

浦江学院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传递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信息化建设落后,学校所有的正式通知都是通过QQ群和微信群传达到每一位学生,信息传递渠道单一,容易出现较多的漏洞。其次,浦江学院重教务轻学工,学校的主要各类活动、比赛等的落实都是通过“教务处—二级学院教学秘书—二级学院辅导员”这一传递渠道,不仅容易造成信息的延误和失真,还容易造成工作推诿,教秘和辅导员常常因为谁发通知谁负责这一原则推诿工作,不仅影响沟通效率,甚至影响管理效率。第三,学校管理各部门的横向沟通渠道缺乏,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都是跟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可是这些同级部门、同级教职工之间信息传递与沟通十分缺乏,信息难以共享,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人员无法及时获取这些学生的最新动态,只是被动地去管理学生,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导致难以迅速地回应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导致管理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对现有体制、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管理。

4.2 过度依赖一线辅导员的管理

辅导员是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管理的主要依靠,辅导员的工作几乎是“7×24小时全天待命”,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保姆”,在学生眼中,辅导员是老师、宿管、心理医生、调解员、就业指导老师、教务秘书,任何事情都要过问,都要管理。在学校的管理体系当中,辅导员是链接学生与各个科室部门的主要通道,各类通知都要通过辅导员这一层落实,辅导员的管理压力非常大。这种对辅导员过度依赖的学生管理模式既费时又费力,管理的效率远远滞后于学生的管理要求。

界面显示设计,除了对显示界面的布局设计,还包括自适应分辨率、多屏显示适配、支持改变窗口大小等相关程序设计。

4.3 学生参与管理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

①以校区为依托编织两张网络。以校区划分网络主要考虑到管理和服务的便捷性[4]。②以年级为依托划分一级网格。很多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年级性质,同一年入学的学生在入学教育、就业、公共课程、日常管理等方面具有相近性与一致性的特点,如就业、评优评奖等管理信息就可以选择一级传递。③以专业方向为依托划分二级网格。按照学科专业设置专业组长,建立专业网格,可以增强学生学科建设意识,如学科竞赛、专业活动等专项管理工作信息可以通过二级网格传递。④以行政班为依托划分三级网格。班级是满足学生管理需求最传统的组织形式,它的结构清晰、人员固定,是网格化网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管理单元。⑤以宿舍为单位划分四级网格。宿舍是大学生课堂以外的主要活动空间,具有天然的物理网格特性,而宿舍的管理作用长久以来都被忽视,如安全教育、学风建设和兴趣小组等工作,都可以通过这一级网格落实下来,宿舍相当于一个个信息“触手”和“处理器”,可以在第一时间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3]

5 独立学院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的路径探寻

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最显著的特征在其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工和职责安排,具体做法在于以纵横结合的方式壮大管理队伍,让更多的管理人员、学生干部和学生志愿者成为网格中的一个点,网格上的点越多,网织得越密,信息传达越及时、越高效,管理辐射到的同学就越多,从而实现管理的全覆盖。根据学校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独立学院构建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尝试。

5.1 立足本校实际,建立校园网格系统

由2位具有多年影像诊断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背对背阅片,对受试者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勾画,并计算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18F-FDG PET/CT阳性的诊断标准为18F-FDG摄取的SUVmax高于周围本底水平(一般SUVmax≥2.5)或病灶同机平扫CT具有典型恶性形态学征象。

独立学院的生源是本科第三阶段录取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管理主动性等方面都比较差,浦江学院的学生会和社团发展都不成气候,学生会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学校不够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针对这一类学生的特性,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做相应调整。问卷显示,多数学生有意愿学校构建专门管理体系,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仅是学生会、社团,还包括后勤管理、生活管理、教学管理等过程。

5.2 改革现有体制,构建网格管理体系

网格化管理实现“学校—学生”的垂直对接,通过减少中间层级,有效提高信息上传下达、落实工作的效率。

整合学校内设科室和二级学院的职能,建议设立一个网格服务中心,由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推进网格中的各项服务管理事务,构建“中心—网格”两级管理体系,通过打破传统层级组织体系的分工关系,减少管理层级,构建更加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在不增加管理人员的前提下,整合原有各职能科室、抽调原科室人员成立网格服务中心,该中心可以根据学校管理的需要下设若干个服务办公室,如教务管理、就业服务、心理中心、党建工作、生活中心、社团活动。原各职能部门人员全部进网格,其中两张网络分别由1名副校长分管,1名学校中层及所属校区二级学院院长担任责任人;一级网格由二级学院副院长担任责任人;二级网格由专业负责人担任责任人,三级网格由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责任人;四级网格由学生担任责任人。同时每一级网格配备协管员、信息员、党小组组长、志愿者四类人员,这四类人员都可由优秀学生担任。

目前许多银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多是将资金投放在硬件设备上面,在软件设备跟服务上面的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少,这也就导致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银行中存在有整体运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就制约了银行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银行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其受到以往制度影响比较大,许多人还都习惯沿用传统的制度来进行银行管理工作,也就导致了计算机技术在银行管理应用过程中受到比较大的制约,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银行管理效果。

由于阳极铜飞边毛刺多、几何尺寸误差偏大,蒸汽供应不稳定,阴极铜外观质量不佳,表面粒子较多,直到10月份,外观质量得到稳定。投产以来,阳极板平均铜含量达到99.6%,加之新液生产,电解液杂质含量低,阴极铜成分均达到高纯铜标准,连续5批阴极铜成分见表2。

5.3 提高管理效能,开发校园信息系统建设

对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平台的充分使用是网格化管理的一大鲜明特点,“网格化”是基于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管理的全覆盖。充分发挥高校信息化的综合支撑作用,以数字校园和互联网为基础,建立学生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议构建“1+N”信息管理体系,“1”是指1个信息中枢平台,可以下设在网格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负责监测和处理网格发现的问题和学生反映的需求,以保证网格人员畅通的信息沟通。“N”是指学生反馈终端,建立多媒体学生舆情反馈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日常谈话等形式,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通过社情民意服务站反映情况、提出诉求,全方位掌握学生群体反馈强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第一时间接收反映信息传输到信息中枢。

对于高校来讲,网格化管理的技术实施可能会存在诸多困难,这需要校领导的支持,需要大力加强高校信息化硬件的建设,如构架网格信息体系,推进新媒体建设,并且通过社交软件等多种途径,确保信息传递通畅。

5.4 加强教育培训,进行网格化管理队伍开发

网格化管理与所有人息息相关,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每个节点都可能需要很多的教师、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除了教师队伍、管理人员的短缺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支择优选聘的学生队伍进行弥补。因此,就要通过一些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自愿参与到实践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宣传引导,坚持学生参与的人本管理原则,通过表彰“网格之星”“网格先进个人”等,培树典型,放大身边典型的引领支撑作用,引导和动员学生了解、宣传、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其次,党员干部带头,建立健全与网格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构架,把党组织延伸至网格最基层,党员身份全部亮出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三,实行全员全过程教育培训,严把学生干部的选拔关,通过推荐、选举、考察等多种方式择优选拔,组织培训学习,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联合治理的能力。第四,可以通过成立网格志愿者中心,培育学生志愿者,保障网格化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在按蚊方面,饥饿和蚊龄都是影响蚊虫吸血行为的因素。按蚊在饥饿12 h之后,其最高吸血率较正常糖水饲养按蚊增加了一倍多。这提示在临时的行动部署中,可以将牛、猪等家畜饲养于驻地和蚊虫孽生地之间,将有助于阻止大部分蚊虫飞抵人群和住房,进而减少病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

5.5 完善管理细则,构建网格化管理保障机制

网格化管理功能的有效性离不开相关保障机制的建立。一是管理机制,网格服务中心下设的服务办公室作为信息存储共享平台,将各网格反馈的疑难问题进行研究会办,利用专业力量统筹推进,如果遇到重大特殊事项,在接到网格信息反馈之后,网格化服务中心将及时协调、统一调度学校各方资源,集中力量进行处理,提高服务管理效率与效果。二是奖惩机制,加大对网格管理工作者的表彰与奖励力度,给予参与管理的学生在评优、学分认定、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定或奖励。三是联动机制,只有在各级网格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各级网格才能迅速反应,联动处置。每月定期召开服务办公室和网格负责人之间的网格联席会议,强化责任。只有完善各项保障机制,网格化管理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6 结语

本文对浦江学院当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构建适合浦江学院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但是网格化管理体系的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进行网格划分,并确定划分的层级、规模是否合理有效,如何建立相关的组织设置、保障机制,是在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更大课题。

参考文献 】

【1】徐程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2】申海龙.论高校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学理意蕴_价值基础与实践值域[J].行政与法,2013(6):58-61

【3】徐磊,何正强.基于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9):17-18.

【4】陈祥敏,宗和静.高校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6):61-64.

【5】薛继红.美国大学学生自治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3(6):126-127.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Grid-Based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Tak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ujiang Institute as the Example

DU Zhen-zhen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ujiang Institute,Nanjing210003,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 paper comb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the grid-based management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grid partition,management system,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student grid management.

Keywords 】student management;grid-based;independent college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9)01-0083-03

【基金项目】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独立学院学生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n jp j2017-2-14。

【作者简介】 杜珍珍(1989-),女,江苏丹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标签:;  ;  ;  ;  

独立学院学生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