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工程建设一方面改善了环境,另一方面不可避免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道路基础设施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道路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大量的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带来了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在一些不利的气候环境下,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雾霾。绿色交通就是将交通工具排放物的控制问题、净化问题和交通的畅通与管理问题的从根本解决或减少到影响很小的程度。随着节能环保技术的的快速发展,在交通工具方面,一些低能耗、低污染的车辆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所有的车辆都可以达到污染零排放。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重要性
1、公路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后,公路工程建设不论质和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距离有了很大的缩短同时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方便。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和地址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损坏。高速公路建设期间,由最初向山区延伸,地形和地质的复杂也要求道路设计标准越来越高,公路建设中对原有植物和水系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导致了神态环境的不平衡。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1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污染。公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在公路工程建造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公路施工最大的特点为开挖土基,在挖土基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危害。公路通车以后大量的汽车开通,汽车的尾气主要由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组成,这些有害气体混合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对空气和大自然有了严重的污染。大量汽车的增加,汽车尾气以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越来越人性化的公路在道路旁设置加油站、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但由于人类的随意丢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对周围的河流水质严重影响,这些行为可能给附近的村民带来疾病,严重危害村民的日常生活。
1.2公路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的影响。公路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成了公路对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如何与景点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显得尤为重要。在高速公路向山区发展过程中,对树木的任意砍伐、岩石裸露等,对大自然进行了严重的破坏并影响了其美观。公路工程建设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古迹,此时文化古迹必定不保,但是被破坏的古迹往往无法挽救,成为人们最大的遗憾。
公路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损害,公路工程建设中大量开挖将地表值破坏,使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在水流冲刷和风蚀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在隧道建设中如有对弃渣进行处理不当,对产声水土流失的现象极高。水土流失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贫瘠化,加剧了洪水对人类的灾害。
1.3公路工程建设中诱发的地质灾害。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到处损坏草木、乱倒沙石等现象,在修路切坡时,由于大量的挖、填将原有的地形完全破坏了,经常导致崩塌现象。在施工时如果有超挖及排水不畅的问题会发生滑塌和滑坡现象,而在高路中因为压实力不够产生的沉降现象时有发生。公路工程建设中因为切断了水层或者是揭穿隔水层,经常出现水上升或下降等不稳定情况,产生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公路工程建设中占用耕地问题。如果有大型的工程项目,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占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公路建设占用大量的农田现象,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发展和附近农民的生活。
1.5公路工程建设对动植物种的影响。公路工程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方便。但是在公路建设中常常因为修进了深山老林或草原等相关地点,才有可能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大量破坏了森林及神态环境。在森林破坏的同时,大部分的野生动物因为活动通道受到阻隔而逐渐减少甚至是濒临灭绝。
2、道路交通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2.1 大气污染的防治
加强道路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之一,由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CO2,释放出氧气的光合作用;植物能吸尘和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如柑桔、玉米、黄瓜吸收SO2的能力强,西红柿、扁豆等对氟化氢的吸收能力强;另外利用植物对某种有毒物质反应敏感特点,对大气污染起到预警作用。例如通常在道路设计中,在公路干线两旁设置绿化防护林带,或提高城市道路红线宽度中绿化宽度的比例(通常规定为15-30%)。并根据立交桥、广场等道路用地范围内空地的性质功能,选择适当的树种、草皮、植被种植,从而净化空气,协调微气候。道路施工建设工地与居住生活区之间应考虑防护隔离设施;降低污染物扩散范围。严格控制交通车辆尾气排放量及其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量。
2.2 交通噪声的防治
高速公路经过村庄、居民或学校时,设置声障墙消除或减弱噪声的危害。在公路两侧种植绿化林带还可加快噪声衰减(利用树林的声散射和吸收作用)。对于城市快速干道(或环城路)应设置绿篱、乔灌木和草坪共同构成的绿化带,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噪声可降低约5分贝,效果较好。对于城市桥梁要不断更新桥梁伸缩缝材料,减轻车辆经过时产生的振动噪声。外对于城市主干道经过文教住宅区时,可考虑采用一些吸声减噪、隔声减噪的路面材料。
2.3 公路生物通道
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南方一些地区,高速公路修建中穿越野生动物生活区域设置动物通道、动物桥、动物格珊等,确保动物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推广实施过程缓慢。
3、总结
随着资源的稀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渐渐由人口与经济关系到人地关系,主要方面有资源的稀缺和环境污染。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给环境人工空间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以至于动植物种的灭绝、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生物性病理变化,人类急需为自己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反思。大自然的报复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警觉,人们明白了要依赖大自然生活就不能再肆无忌惮的对大自然进行破坏,要保护大自然这样才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
[1]西汉.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陕西公路科技,2007,(1):85-88.
[2]徐杨.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陕西公路科技,2007(1):85-88.
[3]曹立峰.西安市三环路快速系统的交通问题研究[J].市政技术,2008(2):19-21.
论文作者:陈锡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公路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建设中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道路论文; 环境论文; 噪声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