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文高效教学的策略论文_贺嘉

谈古诗文高效教学的策略论文_贺嘉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双语实验小学

古诗文是生命的歌唱,是美丽的化身,是永远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古诗文教学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意象和境界。然而,目前不少语文教师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让古诗文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时候应该采取这样的策略:1 要以诵读为载体古诗文语言凝练,它用较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用极有限的诗句表达无限的意味,字里行间充满美感,渗透美意,“意美、语美、音美、形美”高度融合在一起,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么美的诗文怎能不读出来。《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所以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读也不是盲目地读,要有目标、有层次地读,以《出塞》为例,可以让同学们先读四遍,读前两遍时,要读准字音,尤其要注意生字、多音字,做到字正腔圆,读后两遍时要注意句子间内部的停顿,要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然后再读不仅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读得有味道,读出它的韵味来。这样设计读让孩子们有了读的方向和目标,不会让他们觉得没有方向,不知所措地读,这是我设计的初读。读得准确,读得有节奏,读得有味道是我设计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就是边理解诗意,边诵读,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第三个层次是在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节奏、感受和心情再读此诗,相信同学们肯定和初读时以及第二个层次上的读不一样了,这次是感情的升华,是对征人和作者的一种共鸣,是对这首诗的一种感悟,这是总结性的读,这一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碰撞,心灵的共鸣。所以说要有目标,有层次地读。

2 要以情境设置为依托要使学生一堂课趣味盎然,课堂充满情趣,首要的是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学生而言,古诗文离他们的日常语言较远,而且又显得生涩难懂,所以教学更需要激发兴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既能有效的激发兴趣,又有助于理解诗意、启发想象和领悟诗情,让学生的美丽遐思展翅高飞。作为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的古诗,往往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而古诗教学的情境设置,需要通过有限课堂让师生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诗意的寻思中得到启发,在诗情的享受中有所收获。因此,是否抓好诗歌的情境教学,是古诗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怎么创设情境呢?首先图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适时的出示图片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具,把诗的语言文字变成为可感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像《出塞》这首诗我就在征人踏上征途时设置了情境,体会离别时的恋恋不舍,盼望早日凯旋而归的感情与祝愿,为后文的思念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基础。

其次播放录音,声音能使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更能激起人的想像。声音的高低、轻重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特殊的氛围。

比如《出塞》在讲到第一句时,我播放了《十面埋伏》的琵琶曲,把孩子们带到了那个金戈铁马、鲜血淋淋以及征人们战死沙场的古战场,让孩子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并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句。最后教师用互动的语言富有激情地描述,以及抑扬顿挫地语调诱发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入诗境。试想如果教师语言毫无生气,枯燥乏味,整个课堂将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活力。

老舍说过“老师的语言既有意思又有响声,还要有色彩”,那么老师在导课时,就应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化不同情绪、语气和语调,绘声绘色地展示诗的情境。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动作以及肢体语言都渗透着教师个人的气质、思想,教学技艺对教学氛围起着强烈的渲染作用,这种渲染也是古诗文教学的又一成功的关键。

3 要以挖掘语言为落脚点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鉴赏的过程也是品味语言、丰富语汇、学习技巧、培养语感的过程。

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挖掘古诗的语言生长点,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我在这节课时就重点抓住了几个语言生长点,比如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未”字和“人”字以及“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但”字,抓住这几个字,就抓住了作者的思想脉络,仿佛一下子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古战场,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4 要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情境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应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论文作者:贺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谈古诗文高效教学的策略论文_贺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