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论文_朱会晶

朱会晶

黑龙江省汤原县中心医院 黑龙江汤原 154700

【摘 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3月-2015年0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早期活动护理以及胃肠道减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1.75±5.13)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73±3.16)h,首次排便时间为(41.64±6.35)h,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4.57±6.21)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5.28±4.74)h,首次排便时间为(53.26±7.35)h,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26例,一般满意21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率为94.00%。对照组十分满意20例,一般满意19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率为78.0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腹膜炎;胃肠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65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47-01

急性腹膜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外科病症,由于其病因不同,发病可急可缓,普遍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感染中毒等症状,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1]。当腹膜炎情况较危机时,腹膜的高吸收力将大量毒性物质吸入,最终导致患者感染性休克,可危及生命。有报道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中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03月-2015年0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膜炎患者100例,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03月-2015年0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膜炎患者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15岁-72岁。平均年龄(41.72±11.12)岁。现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早期活动护理以及胃肠道减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9.0系统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经t检验和卡方检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1.75±5.13)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73±3.16)h,首次排便时间为(41.64±6.35)h,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4.57±6.21)h,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5.28±4.74)h,首次排便时间为(53.26±7.35)h,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腹膜腔存在与壁腹膜与脏腹膜之间,正常情况下其中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当发生急性炎症时,腹膜表面扁平间皮细胞将分泌出大量渗出液已达到稀释毒素,减轻其对机体损伤的效果[2]。但由于渗出液中存在一定纤维蛋白,当蛋白聚集在病灶位置,则会形成腹腔内粘连,该病理生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局限炎症作用,但同时患者会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临床体征[3]。

急性腹膜炎由于自身集体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肠道壁肌肉运动异常以及肠道内分泌异常等各种因素,外加手术中的各项床上,容易在术后出现肠蠕动抑制,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增加再次手术风险,也严重的阻碍了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如何更好的护理从而提高胃肠道红能恢复是护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优质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评估。由于腹膜炎发病突然且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容易出现过度的应激反应,从而造成患者情绪异常,这些负面情绪可以促进交感神经兴奋,肌肉过度紧张,从而对病情的好转起到了抑制作用,并且容易导致并发症。护理人员这时要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耐心体贴的对患者给予关怀,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绪给予安慰和心理疏导,支持、鼓励患者,让患者放松,积极的配合接下来的治疗。

(2)术后早期活动护理。术后帮助患者进行活动护理,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这样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分泌消化酶,尽早的恢复胃肠道的生理功能。术后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早期活动的必要性,让患者积极的配合。

(3)胃肠减压。胃肠减压对于防止术后持续腹胀、肠梗阻效果良好。若患者术前没有插入胃管,可将胃管从鼻腔或口腔内插入胃中,吸出胃肠道内的液体和气体,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

综上所述,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水群.循证护理在腹膜透析防治腹膜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8):146-147.

[2]李霞.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护理干预措施[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417-417.

[3]孙玉英.结核性腹膜炎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5):238-238,240.

论文作者:朱会晶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论文_朱会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