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论文_牛文先

牛文先

陆良县活水乡卫生院 云南省曲靖市 655604

【摘 要】目的:探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采取抽样方式,选取我市400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发放调查表,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和女性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状况无差异,P>0.05。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低。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婚前性行为坚决反对率、性生活中从不使用安全套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知晓状况仍需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艾滋病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多发传染病,是一种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病症,该病毒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导致患者易感多种疾病,病死率较高。加强人类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纠正不良行为,积极防治艾滋病是减少艾滋病发病率的主要方式[1]。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也是当前艾滋病感染的重要群体。此次研究中探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以期改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状况。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采取抽样方式,选择我市400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0例,女性170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8.3±7.2)岁;已婚273例,未婚127例;文化程度:文盲20例,小学68例,初中242例,高中及以上70例。

1.2 方法

对所有人员的一般资料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采取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先对相关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再由调查员进行一对一调查、填写问卷,问卷填写时间为10-15min,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信息、外出打工状况、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状况,统计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态度及行为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人员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和女性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状况无差异,P>0.05。且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直至知晓率均>70%,但对于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低。具体状况见下表。

3 讨论

艾滋病是当前全球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当前对于艾滋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加强艾滋病的积极防治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是当前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2-3]。此次研究中对400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直至知晓率均>70%,但对于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低,且男性和女性对蚊虫叮咬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小于50%。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低,将会直接引起其对于艾滋病或感染人群产生歧视;对于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将会直接导致艾滋病防治效果较差。此次研究中,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婚前性行为坚决反对率、性生活中从不使用安全套率明显高于男性,说明男性对于男性在态度、行为方面比女性更加开放。此外,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和女性对于存在于高危环境中的认知状况均较差,说明当前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活动仍较为缺乏,仍需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

综上所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知晓状况仍需不断提高,在实际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宣传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根据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实际态度及行为状况,采取针对性教育,以提高其整体知识知晓率,提高艾滋病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凌志,易建铁,周红辉,等.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750-753.

[2]张晓龙,陈凌子,姚安军,等.某市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1):90-93.

[3]温荣斌,付金翠,刘燕燕,等.元江县2013年大众艾滋病、梅毒知识行为情况和态度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5,37(1):34-37.

论文作者:牛文先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探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论文_牛文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