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引导方式论文_刘海艳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引导方式论文_刘海艳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八小学 719000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在客观上造成一种不良的欣赏习惯。再加之现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弊端,例如从教师的主感出发,以一成不变的教材素材为主要内容,以枯燥、单调的分、合为基本手段,或对教材挖掘不深,使教学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造成小学生“听”音乐却“听而不闻”,喜欢音乐却不会欣赏音乐。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音乐欣赏实践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欢欣赏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进一步欣赏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提高,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以下的引导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一、精心安排赏境,树立音乐形象

《苗岭的早晨》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在欣赏教学中,我让学生随音乐做起床伸腰、竖起耳朵听早晨鸟叫声、同学之间相互手拉手舞蹈等活动来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感受到了晨曦的美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选欣赏内容,挖掘音乐要素

对于一些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筛选音乐作品中最具有审美性的内容,作为欣赏的精华进行重点聆听、让学生在完整聆听的基础上把音乐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单独拿出来反复聆听,并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三、从音乐要素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1.情景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音乐的情景变化往往伴随着音乐力度、速度、情绪、节奏和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音乐要素的变化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如欣赏四年级教材中排箫独奏曲《飞驰的鹰》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比,A主题的演奏乐器是排箫,情绪忧伤,旋律悠长、沉重,速度徐缓;B主题的演奏乐器是竖笛,与A主题相比较为明朗,速度不变,情绪比较激动,蕴藏着一股内在的力量。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它们的音色、情绪、速度、音乐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感受。

2.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音乐欣赏的体裁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如蒙古族民歌中的短调与长调:短调歌曲结构规整,简单易学,如《嘎达梅林》;长调歌曲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如《辽阔的草原》。长调和短调同为内蒙古民歌,但是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欣赏这两种歌曲时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速度、歌曲内容、结构、节奏等方面进行比较,很容易就把二者区分开来。

3.欣赏中通过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要素。如在欣赏中要求学生通过闭目聆听、充分想象、演唱主题、旋律舞动(可以随音乐的进行伴以肢体动作配合感受音乐)等形式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说出其中的变化。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通过恰当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而有力的语气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 ”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团结对外的民族精神。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教师要提起足够的重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丰富和积累音乐知识,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性认识,培养自己良好的修养和气质,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

论文作者:刘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引导方式论文_刘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