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肖麟,谭华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度诊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定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选取我院在2016年度诊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定为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2.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黄芪建中汤;西药;效果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在慢性胃炎上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方案成为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优良选择,受到临床欢迎。为了深入探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本文将我院在2015年度和2016年度诊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详细情况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度诊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定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1-70岁,平均(49.54±4.44)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4.23±1.22)年;选取我院在2016年度诊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定为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8.33±4.21)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65±1.33)年。在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和中医脾胃虚寒型诊断标准;年龄大于18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贫血、反酸、胃脘疼痛、食欲差等,胃镜检查发现炎症;对所研究药物无禁忌症,资料齐全,同意参与本次研究[1-2]。(2)排除标准:排除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及有精神病史的患者[3]。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奥美拉唑胶囊,口服,剂量20mg,每天服用两次,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每次服用4粒,每天2次,甲硝唑,口服,剂量0.5g,每天两次。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方药组成:党参、桂枝、白芍、甘草、延胡索各10g,黄芪 15 g,干姜 6 g。如果患者有泛吐清水痰涎情况,加陈皮、姜半夏、白术、茯苓;如果患者有嘈杂反酸情况,加乌贼骨、煅瓦楞、吴茱萸;如果患者内寒偏盛,去桂枝,加肉桂、附子、蜀椒。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一个疗程两周,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项目和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效果:经过治疗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中医证候评分下降95%以上,判定为痊愈;经过治疗各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平分下降71%-95%,判定为显效;经过治疗部分症状好转,中医证候平分下降30%-71%,判定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没有改善或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判定为无效[4]。中医证候评分:主要包括胃脘疼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以及饥不欲食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6分,总分为2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情况越严重[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2.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密切关系,目前尚未全部明确,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向年轻化方向发展,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尽快治疗。对于慢性胃炎患者,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奥美拉唑以及消炎抗菌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停药之后容易复发。近年来,中医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效果[6-7]。在中医学领域,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引起,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型,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方药当中含有党参、桂枝、白芍、甘草、延胡索、黄芪等,多种药材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症状,缓解各种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2.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庆雄.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34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132-133.

[2] 刘荣康.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9):147-148.

[3] 刘颖新,冯少华,张影等.四君子汤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329,330.

[4] 曾宜干.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9):13-14.

[5] 李力,周晓玲,税典奎等.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8):471-472.

[6] 倪永华,周艳,南志成等.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12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1):99-100.

[7] 冯艳彬.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5):2786-2788.

论文作者:肖麟,谭华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肖麟,谭华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