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引言
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建筑工程报价需要控制的方面是投资方和建设方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建筑项目所需资金量很大,时间也很长,对于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在建筑项目工程中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研究和探讨建筑项目造价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推动了建筑业的市场化发展,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改变提高了建设工程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也给建筑项目工程各个利益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现状
1.1造价管理与市场脱节
就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来说,受到外界诸多因素限制和影响,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时,由招标单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统一核算实际工程量。投标单位根据市场行情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预算编制,其中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编制的预算定额。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定额指标的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与市场行情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导致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难以实现。同时,在工程量清单中对于材料价格预算时,若未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就会出现不符合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标准的情况,不利于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1.2预算编制不精确
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阶段,由于未充分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或者计价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可能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出现偏差。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对于技术性以及专业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计价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能满足要求,无法构建起相应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仅会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影响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还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3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实现了对于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尤其是 BIM 技术能够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与共享。但是,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还未构成完整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首先,体现在信息处理速度低,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长、规模大,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信息与数据,对于此类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次,信息传递失真,不同的部门之间的信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与管理,使得精细化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2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措施
2.1加强BIM信息共享
应用BIM模型之前,如果是不同设计单位,则可能存在应用软件不同,涉及到的一些信息比较隐私的,就需要相应的保密措施,相关设计图纸单位可通过交换相关的2D图纸信息,同时也会带来信息的共享度较少,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也会变得较慢,通道也复杂,在应用BIM建立模型后,可以在共同平台上构建BIM。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预见性,就会导致对施工过程成本的控制很难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利用BIM模型,能够实时记录施工进度和现场情况,及时更新工程实施动态,有助于建设单位控制施工的成本。将实际的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情况及时处理,使业主能在清单计价模式有效的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监控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展。一旦设计发生变更,建设单位能够远程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及时修改与完善设计的变更,可以有效降低因设计变更造成的索赔损失。此外,建设单位也能够根据BIM模型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对工程进度款进行合计。
2.2决策阶段
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是进行高效施工的基础,所以在决策阶段就要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展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建设单位根据不用的要求对多项施工方案进行对比,从中选取最合适的投资方案。在进行对比过程中,要从技术与经济两方面展开对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方案中的相关制度落实到位,从而保证在估算投资的过程中能够以更高的要求体现。BIM 技术应用与决策阶段,可以更好的对整体工程的投资估算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从而给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2.3设计阶段
其一,建立机电、结构、建筑等BIM模型,对不同检查软件予以导入,进行碰撞检测,以利用3D效果反映电气、消防、结构、给排水等专业的碰撞冲突,提高工程审图效率,降低由碰撞引发的设计变更频率,实现设计成本的前期把控。其二,将BIM模型导入造价软件中进行二次加工,获取精准的工程量基础数据,然后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对设计环节的造价数据进行经济层面的解析,并与存储于BIM数据库中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作对比。其三,提交结果于设计人员,为其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在这一阶段,成本数据设计及交互是应用BIM技术实施造价管理的重点。
2.4施工阶段
其一,对BIM模型的参数化特征加以利用,集合工期、成本、空间等维度信息构建五维模型,然后拆分BIM模型,与具体进度相结合对相应工程量进行汇总,使承包人与发包人准确、快速核实已完工的工程量。其二,利用模型三维可视化技术对造价信息进行实时追踪与动态维护,避免信息流失、工作量繁重等现象的发生。其三,运用BIM技术对计划完工工程进行模拟,自动汇总拟完工工程量,调取数据库中的计划单价,然后在模型中录入实际单价,利用模型自带软件分析费用绩效指标及偏差费用,得出对比结果,造价人员以此判断偏差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2.5竣工阶段
在竣工结算阶段使用 BIM 技术,可以对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并根据 BIM 中央数据库的数据对建设工程的各方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以及变更签证这两个方面,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共享,在结算过程中,审查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实际的建设工程情况进行查验,提高了结算阶段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质量。同时,在工程量的结算过程中,BIM 技术中三维模型是可以直接对变更部分的内容进行修改,并根据修改以后的参数对现场工程变更的工程量进行合理的计算,确保各部分变更都能够联动,使得结算过程中对变更的工程量一目了然。
结束语
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可以高精准度、高效率地将工程量的计算工作完成,将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行业效率提升,将全过程成本控制加强,将管理流程优化等,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而言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非,宋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38~41.
[2]韩学才.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施工技术,2014(18).
[3]彭蔚.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工程经济,2015(06).
[4]张天骄. 基于 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6).
[5]单巨杰,袁月.BIM引入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 2014(05)
论文作者:朱晓杰1,孙宏科 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精细化论文; 工程量论文; 模型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