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其他给药方法的疗效观察论文_邵钢,邱晓东(通讯作者)

(1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 镇江 212300)

(2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大医院麻醉科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其他给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均为全麻手术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B组为肌松监测、C组为持续泵注。观察三组的出血情况。结果:A组出血量(238.8±159.8)ml, B组出血量(352.9±185.4)ml,C组(326.8±169.5)ml, A组最少,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松效果比较,肌松不足A组为0次,C组6次,B组15次,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优于其他给药方法,出血量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脊柱手术;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07-02

本研究以我院在2013 年8月-2014年8月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闭环肌松输注系统的效果, 比较其与传统方法以及持续输注方法的效果差异,为该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60例,均为全麻手术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65.35±3.71)岁;B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65.35±3.71)岁;C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65.35±3.71)岁。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1]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60-70岁,ASA 分级I ~ II 级,2)预期手术时间大于1小时,小于3小时,3)无明显高血压和心肺疾病,心功能I~II级,4)无贫血(Hb<90g/L)和营养不良,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5)无胸外伤、脑外伤及脑卒中病史,无精神疾病病史,6)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无恶性高热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同时排除前臂手术无法进行肌松监测者,7)术前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术前未使用过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排除标注: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方法

为患者建立上肢静脉输液通路,连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体表温度。同时连接闭环肌松靶控输注系统肌松监测电极于患者腕部尺神经两侧,传感器置于虎口处套于拇指和食指,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手掌内侧大鱼际,维持皮温32~34℃。准备完成后开始麻醉诱导,三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ug/kg,得普利麻1.5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校准定标,刺激电流52mA,间隔5s,频率2Hz,周期20s。维持速度0.33ug/kg/min,增药速度5.0 ug/kg/min,设定肌松深度反馈值T1=12%。术中采取保温措施,维持患者体温在35.5~36.5,术中维持体表温度不低于36℃,监测部位温度不低于32℃。术中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得普利麻4~6mg/kg/h,瑞芬太尼0.05~0.1ug/kg/min,间断追加芬太尼。血压波动小于基础值的20%,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35~45mmHg。A组:当T1>12%时输注系统自动泵注顺式阿曲库铵(1mg/ml)直至T1<12%;B组:当T1>12%时输注系统自动泵注生理盐水,同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3mg/kg;C组:持续泵注3ug/kg/min,当T1>12%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3mg/kg。三组在手术结束前20分钟停止给肌松剂,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止静脉维持药物。三组患者均不使用肌松拮抗药,待其在安静状态下自然恢复,由同一麻醉师在呼吸恢复满意后拔管。记录三组出血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A组(236.9±155.8)ml,C组(315.7±154.3)ml及B组(352.0±174.3)ml,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肌松效果比较,肌松不足A组为0次,C组6次,B组15次,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靶控输注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有研究表明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在老年脊柱手术中的使用,可以达到满足术中良好的肌松效果又能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同时还可以避免肌松残余效应的发生,真正的合理化、个性化使用肌松药。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A组(236.9±155.8)ml,C组(315.7±154.3)ml及B组(352.0±174.3)ml,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肌松效果比较,肌松不足A组为0次,C组6次,B组15次,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靶控方式输注肌松药获得的肌松效应较其他给药方法稳定,出血量少,肌松不足出现次数也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井林,杨子英,邹恒婧等.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在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01-103.

[2] 张自强,朱波,吴琴丽等.闭环靶控输注与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15,(1):8-10.

[3] 于颜锋,刘文养,覃勇华等.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闭环靶控输注肌松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28):34-37.

[4] 陈苑,陶守君,郑洁萍等.不同年龄顺式阿曲库铵闭环靶控输注肌松效应的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167-169.

[5] 仪福霞,纪凡层.不同浓度七氟醚对闭环输注顺式阿曲库胺药效学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4,49(1):90-92.

[6] 陈苑,郑洁萍.腹腔镜手术中顺式阿曲库铵不同输注方法的疗效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2):144-145.

论文作者:邵钢,邱晓东(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其他给药方法的疗效观察论文_邵钢,邱晓东(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